
5分
包邮中国外交史(1840-1911)

- ISBN:72150017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19
- 出版时间:1988-08-01
- 条形码:9787215001725 ; 978-7-215-00172-5
本书特色
《中国外交史(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曾于1965年作为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史教研室的教材,铅印出版,在内部发行使用。鉴于对中国外交史的系统著作社会上也有需要,现将原书作了一些修改,公开发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的中外关系、太平天国的对外关系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变化等。主要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清潮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历史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目录
一 明末西欧殖民势力的开始入侵
二 清朝的闭关政策
三 1834年以前的中英关系
四 鸦片战争前的中俄关系
**章 **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的中外关系(18401850年)
**节 **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第二节 战争的导因——鸦片问题
一 英国的鸦片侵略和清政府的禁烟政策
二 林则徐反对鸦片侵略的坚决措施和英国侵略者的挑衅政策
第三节 **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一 清政府和战不定的政策
二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开始的《南京条约》的订立
三 美国和法国在**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第四节 战后中外关系的形势
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
二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发展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对外关系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1864年)
**节 太平天国革命胜利时期的中外关系(18511856年)
一 外国侵略者的虚伪“中立”和太平天国对外的基本政策
二 外国侵略者的局部干涉和乘火打劫的活动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反革命结合的过程(1856-1860年)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 侵略战争**阶段中的交涉和《天津条约》
三 侵略战争第二阶段中的交涉和《北京条约》
第三节 中外反动势力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1860-1864年)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变化(1861-1870年)
**节 清政府勾结和投靠外国侵略者的政策
一 清政府中洋务派的得势
二 外交机构的设置
三 派使出洋的尝试
四以“自强”为标榜的“洋务运动”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合作政策”
一 所谓“合作政策”
二 在“合作政策”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第三节 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开始
一 资本主义列强宗教侵略的扩大和深入
二 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展开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邻国的侵略与中法战争(1871-1885年)
**节 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般背景
一 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
二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形势
第二节 日本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开端(1871-1876年)
一 日本要求和中国订约的交涉(1871-1873年)
二 日本对台湾的武装侵略(1874年)
三 日本侵略朝鲜的发端(1875-1876年)
第三节 中英关于马嘉理事件的交涉与《烟台条约》(1875-1876年)
一 马嘉理事件的背景
二 中英交涉与《烟台条约》
第四节 关于沙俄侵占伊犁的交涉(1871-1881年)
第五节 关于日本侵略琉球和朝鲜的交涉(1879-1885年)
一 日本对琉球的吞并和中日交涉(18791881年)
二 日本扩大对朝鲜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对策(1876-1885年)
第六节 中法战争(1883-1885)
一 中法战争前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与中法交涉
二 中法战争**阶段中清政府的求和政策(1883-1884年)
三 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与中法议和(1884-1885年)
第五章 资本主义各国对中国边疆、邻国侵略的扩大与甲午中日战争(1885-1895年)
**节 资本主义各国对中国边疆、邻国侵略的扩大(1885-1894年)
一 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的签订(1885-1887年)
二 葡萄牙骗取清政府对其霸占澳门的承认(1887年)
三 中英关于英国侵略缅甸和中国西藏的交涉(1886-1894年)
四 列强在朝鲜的竞夺和清政府对朝鲜的政策(1885-1894年)
第二节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一 日本的挑衅政策
二 清政府依赖外国干涉的求和政策
第三节 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
一 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求和活动和列强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二 中日议和与《马关条约》
三 国内外对《马关条约》的反响
第六章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1899年)
第七章 义和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对外关系(1900-1901年)
第八章 清末十年帝国主义中国的形势和清政府的媚外政策(19023-1911年)
节选
文摘
只是偶尔有一些旅行家、传教士和商人的个人来往活动。15世纪末,欧洲人追求黄金和东方商品,促成了地理大发现,东西交通因而起了“革命”,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16世纪以后,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汹涌地向东方泛滥,越来越多的西方冒险家、商人、传教士来到东方各地进行侵略活动。代表他们利益的国家和政府也开始对亚洲各国推行侵略政策,妄图把整个亚洲变成它们殖民扩张的园地,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封建中国,就成为它们的一个主要觊觎目标。这样,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便逐渐发生了变化:西方国家代替了亚洲国家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对象;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活动代替了中国和亚洲国家间的和平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明末西欧殖民势力的开始入侵
16世纪时,世界的海上霸权分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西印度群岛、北美、中美、南美(巴西除外)、太平洋群岛直到菲律宾都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巴西、非洲、好望角以东菲律宾以西各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所以,*早伸张其殖民势力于东方的西方国家是葡萄牙。
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麻六加总督就遣使来中国要求通商,这是近世欧洲人到中国之始。此后葡人来中国的日多。葡人*初所到的地方有广州、漳州(厦门)、泉州和宁波等地。据《明史》《佛朗机传》(按当时人称葡萄牙为“佛朗机”)的记载,他们的行径是:“剽劫行旅”、“掠卖良民”。
相关资料
《中国外交史》全书分三册,**册(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年)主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王朝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第二册(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阐述和分析中华民国时期历史政府的对外政策及重要外交活动。第三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及主要外资活动。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2.2¥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精装插图版)
¥63.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