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以来的粮价:历史学的解释与再解释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清代以来的粮价:历史学的解释与再解释

1星价 ¥12.3 (4.9折)
2星价¥12.3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xin***(三星用户)

年轻学者的成绩

本书是著名年轻学者的重量级著作。引起了海内外好评。其他网站都找不到了,结果在中图网买到了。真是喜欢。

2014-08-13 19:26:53
0 0
zha***(三星用户)

本书全五星好评!!以下言论仅针对淘宝:在中图你是上帝,在淘宝你不是,卖家也不是,上帝是小二。

本书全五星好评!! 以下言论仅针对淘宝: 在中图你是上帝,在淘宝你不是,卖家也不是,上帝是小二。 本来上帝是小二也很好,但前提必须是公平公正的。 问题是你经常会遇到受贿的上帝和弱智的上帝。

2014-07-23 13:11:59
0 0
图文详情
  • ISBN:720806184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03页
  • 出版时间:2006-05-01
  • 条形码:9787208061842 ; 978-7-208-06184-2

内容简介

本书体现了一种努力以试图以历史解释的方式展示匿名的、连续介质的序列史。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粮价序列(17世纪中期至今)。对其数据质量的分析和以往解释的梳理,为本书的意图提供了资料上和学理上的基础。在解释过程中,本书从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观念出发,辅以时间序列分析以及经济学方面提供的工具,使粮价史的时间结构代替人口、货币、气候诸孤立的变量而成为叙述核心。*终,本书的方式导向了对该时间结构的门辨证理解。

目录

前言
**章 粮食市场概况
一 市场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变迁
二 市场制度和组织形态的变迁
三 市场规模的变迁
第二章 粮价数据集概况
一 数据集介绍
二 数据的可靠性
三 数据的可比性
四 数据的代表性
五 小结
第三章 名义粮价和相对粮价的形态
一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三 20世纪中期至今
四 小结
附录3.1 两糊米价的处理
第四章 历史粮价的趋势
一 何为趋势
二 西方价格史研究的理论之争
三 货币、人口与18世纪“物价革命”
四 气候、技术及制度
五 小结
附录4.1 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萧山二氏的人口过程
第五章 历史粮价的时间结构
一 方法论及文献综述
二 STM设定和估计
三 一阶趋势
四 二阶趋势
五 小结
附录5.1 STM的估计
第六章 粮价的周期性波动
一 问题与方法
二 年度波动的特征
三 粮价波动的理论讨论
四 粮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附录6.1 GARCH模型说明
附录6.2 偏离均衡时的决策
第七章 结语
附录一 清代以来货币制度和形态的演变
附录二 清代以来的人口与“人口压力”
附录三 清代以来的物价数据述略
附录四 清代以来的历史气候变迁
附录五 数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凯翔,1978年生,江西宁都人。1995年入江西财经学院,就读注册会计师专业。1999年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导师卢锋教授。2002-2005年随卢锋教授作博士研究。现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研究兴趣为近现代经济史和经济周期理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