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1星价
¥20.5
(7.9折)
2星价¥20.5
定价¥2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11128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11-01
- 条形码:9787301112823 ; 978-7-301-11282-3
内容简介
该著作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包括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和特征,并针对中国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服务型政府,进而就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和具体思路。该著作对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节 服务型政府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服务
二、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研究现状
一、从政民关系转变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二、从政府类型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三、从政府职能重点调整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四、从政府工作方式改变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第二章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节 马克思的代表制思想
一、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本定位
二、府际关系模式:反对等级授职制度、实行地方自治
三、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念
第二节 民主行政理论
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贡献
二、治理理论的贡献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贡献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贡献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及前途的根本性力量
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评价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
第三章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内涵和特征
**节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对“非典”疫情的反思
四、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一、行政理念:服务而不是管制
二、组织结构:自治、合作、精简和便民的弹性组织结构
三、公民角色:具有积极公民资格的公民而不是顾客
四、行为方式:更加公开和透明
五、决策形成:通过参与、对话、协商而达成
六、公务员的角色定位:服务者
第四章 服务型政府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政府类型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的趋势
**节 统治型政府的形成
一、统治型政府的产生背景
二、统治型政府的特征
第二节 管理型政府的产生
一、管理型政府的产生背景
二、管理型政府的特征
第三节 对管理型政府的反思与批判
一、反思与批判的时代背景
二、反思与批判的内容
第四节 新公共管理——政府开始由管理向服务过渡
一、实现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二、为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探索了许多具体的制度安排
三、对公民权利的关注
四、对服务精神的倡导
第五节 服务型政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经济背景:知识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二、政治背景:公民的民主诉求越来越高
三、文化背景:行政组织内部成员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第五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
**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可行性分析
一、宪法保证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
三、“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文化倡导
四、行政高层的认同
第二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管制与服务的关系
二、官与民的关系:清除官本位意识
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培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
第三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思路
一、培养公务员的服务行政理念
二、构建促使公务员自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机制
三、逐步推行公民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新的行政程序
四、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公民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五、在目前进行的行政改革中植入服务型政府的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节 服务型政府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服务
二、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研究现状
一、从政民关系转变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二、从政府类型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三、从政府职能重点调整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四、从政府工作方式改变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
第二章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节 马克思的代表制思想
一、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本定位
二、府际关系模式:反对等级授职制度、实行地方自治
三、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念
第二节 民主行政理论
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贡献
二、治理理论的贡献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贡献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贡献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及前途的根本性力量
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评价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
第三章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内涵和特征
**节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对“非典”疫情的反思
四、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一、行政理念:服务而不是管制
二、组织结构:自治、合作、精简和便民的弹性组织结构
三、公民角色:具有积极公民资格的公民而不是顾客
四、行为方式:更加公开和透明
五、决策形成:通过参与、对话、协商而达成
六、公务员的角色定位:服务者
第四章 服务型政府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政府类型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的趋势
**节 统治型政府的形成
一、统治型政府的产生背景
二、统治型政府的特征
第二节 管理型政府的产生
一、管理型政府的产生背景
二、管理型政府的特征
第三节 对管理型政府的反思与批判
一、反思与批判的时代背景
二、反思与批判的内容
第四节 新公共管理——政府开始由管理向服务过渡
一、实现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二、为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探索了许多具体的制度安排
三、对公民权利的关注
四、对服务精神的倡导
第五节 服务型政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经济背景:知识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二、政治背景:公民的民主诉求越来越高
三、文化背景:行政组织内部成员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第五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
**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可行性分析
一、宪法保证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
三、“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文化倡导
四、行政高层的认同
第二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管制与服务的关系
二、官与民的关系:清除官本位意识
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培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
第三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思路
一、培养公务员的服务行政理念
二、构建促使公务员自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机制
三、逐步推行公民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新的行政程序
四、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公民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五、在目前进行的行政改革中植入服务型政府的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雪莱政治论文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8.2¥20.0 -
新政治科学
¥10.1¥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布朗基文选
¥12.9¥17.0 -
跟着美军上战场-零距离解码战地美军
¥19.4¥36.0 -
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8.0¥22.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