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

1星价 ¥31.3 (6.8折)
2星价¥31.3 定价¥46.0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

辛德勇先生的书,还算比较便宜买到,但是品相不太好,锁线也没有了。

2016-11-25 12:35:56
1 0
mic***(三星用户)

2011年版

初版是2005年,作者图像不想现在的辛老师啊。

2016-11-21 11:22:14
0 0
图文详情
  • ISBN:73030718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8 页
  • 出版时间:2006-11-24
  • 条形码:9787303071883 ; 978-7-303-07188-3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中国地理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着重探讨了战国时期北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的创始人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问题。在历史军事地理领域,主要考证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军事设施的地理问题,其中包括魏国西长城的走向、闾左的身份与其地域来源的关系、巨鹿之战与刘邦还定三秦之役、楚汉彭城之战、韩信平齐之役、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地理进程。在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方面,论述了史念海和侯仁之两位学科创始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在地理学史领域,重点阐述了唐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明代地理学家章潢的学术创见,并剖析了清代徐松的历史地理名著《唐两京城坊考》所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着力论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四部分类体系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化轨迹,并揭示出书籍装帧史上之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对一些重要典籍及典籍研究著述,进行了考订和评议。 全书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文献考证,侧重通过常见文献,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关键疑难问题。本书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中国地理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着重探讨了战国时期北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的创始人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问题。在历史军事地理领域,主要考证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军事设施的地理问题,其中包括魏国西长城的走向、闾左的身份与其地域来源的关系、巨鹿之战与刘邦还定三秦之役、楚汉彭城之战、韩信平齐之役、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地理进程。在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方面,论述了史念海和侯仁之两位学科创始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在地理学史领域,重点阐述了唐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明代地理学家章潢的学术创见,并剖析了清代徐松的历史地理名著《唐两京城坊考》所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着力论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四部分类体系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化轨迹,并揭示出书籍装帧史上之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对一些重要典籍及典籍研究著述,进行了考订和评议。 全书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文献考证,侧重通过常见文献,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关键疑难问题。

目录

漳水十二渠始创者辨析 一、两种截然相反的记载 二、论“史起说”之不可动摇 三、论“西门说”之不足信据 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一、原始农业概况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中国地理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着重探讨了战国时期北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的创始人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问题。在历史军事地理领域,主要考证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军事设施的地理问题,其中包括魏国西长城的走向、闾左的身份与其地域来源的关系、巨鹿之战与刘邦还定三秦之役、楚汉彭城之战、韩信平齐之役、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地理进程。在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方面,论述了史念海和侯仁之两位学科创始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在地理学史领域,重点阐述了唐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明代地理学家章潢的学术创见,并剖析了清代徐松的历史地理名著《唐两京城坊考》所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着力论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四部分类体系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化轨迹,并揭示出书籍装帧史上之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对一些重要典籍及典籍研究著述,进行了考订和评议。 全书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文献考证,侧重通过常见文献,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关键疑难问题。本书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中国地理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着重探讨了战国时期北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的创始人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问题。在历史军事地理领域,主要考证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军事设施的地理问题,其中包括魏国西长城的走向、闾左的身份与其地域来源的关系、巨鹿之战与刘邦还定三秦之役、楚汉彭城之战、韩信平齐之役、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地理进程。在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方面,论述了史念海和侯仁之两位学科创始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在地理学史领域,重点阐述了唐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明代地理学家章潢的学术创见,并剖析了清代徐松的历史地理名著《唐两京城坊考》所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着力论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四部分类体系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化轨迹,并揭示出书籍装帧史上之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对一些重要典籍及典籍研究著述,进行了考订和评议。 全书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文献考证,侧重通过常见文献,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关键疑难问题。

作者简介

辛德勇,男,1959年8月出生。1981年底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底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初于同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自1988年起,协助导师史念海先生,负责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学术季刊的组织和编辑事务,担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1992年6月,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4年担任该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同年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起出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史研究》主编,并自2000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2004年底,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任中古史中心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与历史文献学研究。已出版的学术书籍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黄河史话》、《未亥斋读书记》。翻译学术著作主要有:《历史地理学方法论》(连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1989各期)、与他人合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民族、交通、历史地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