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分
包邮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熊十力别集)

- ISBN:73000712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3-31
- 条形码:9787300071206 ; 978-7-300-07120-6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历史纲要》三本书。
《论六经》分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对《礼经》中的《周官》发挥尤详,阐述了儒家的治世之道,表达了儒家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中国历史讲话》创作于抗战时期,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探讨,发扬民族精神,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作者在书中试图证明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虽不甚科学,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感情。《中国历史纲要》为清理中国通史而作,其中关于作史应注意之点和关于宋明理学的看法,均透露了作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学术史观,可与《中国历史讲话》对参。的,同时又揭示了民众是怎样拿起“弱者的武器”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的。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历史纲要》三本书。
《论六经》分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对《礼经》中的《周官》发挥尤详,阐述了儒家的治世之道,表达了儒家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中国历史讲话》创作于抗战时期,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探讨,发扬民族精神,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作者在书中试图证明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虽不甚科学,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感情。《中国历史纲要》为清理中国通史而作,其中关于作史应注意之点和关于宋明理学的看法,均透露了作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学术史观,可与《中国历史讲话》对参。
目录
论六经
题记
赘语
与友人论六经
编者后记
中国历史讲话
题记
缘起
一、种族推原
二、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中国历史纲要
题记
中国历史应注意之点
编者后记
节选
程朱诸老先生始提出《学》《庸》二篇,并服膺《乐记》中“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一段语,不可谓无精识。《乐记》深远,惜乎程朱未善发挥,此当别论。宋太宗当五季群凶宰割之余,士习奴化,欲表章《儒行篇》,其识度亦远矣,而理学诸儒弗是也,岂不哀哉!余作《读经示要》,弘扬《儒行》,曾为之注。清末康有为独弘《礼运》,与《春秋》三世义相印证,其源出于宋儒胡文定。吕东莱与朱子书日“胡文定《春秋》传多拈出《礼运》‘天下为公’意思,蜡宾之叹,自昔前辈共疑之,以为非孔子语。盖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而以尧舜禹汤为小康,真是老聃墨子之论。胡氏乃屡言《春秋》有意于天下为公之世,此乃纲领本原,不容有差 ”云云。按东莱言不容有差者,正责文定之失也。愚谓东莱此书,实中汉以下奴儒之毒。孔子明其所志日“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见《论语》。明是社会主义,以养老、育幼由公共团体负责,与《礼运》不独亲亲子子适合。尧舜禹汤本为小康世之圣王,《礼运》称美之词恰如其分。然孔子非护持王统者,如公山氏与佛肿,皆以农民之长,古者大夫家臣即农民之长,说见余著《十力语要》。叛大夫、谋革命,而孔子皆欲往,可见孔子已有实行民主、废弃统治阶层之志,但虑佛肿公山终不足与图大事,故终未果往耳。汉宋群儒于《论语》此等处皆视为不可解,因其有拥护统治思想,故不悟《春秋》微旨,不达圣意耳。若识孔子志在进世太平,期全人类抵于群龙无首之盛,则尧舜禹汤只是小康时代之圣王,夫复何疑? P25
-
东京梦华录
¥20.2¥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5.9¥55.0 -
元曲三百首注评
¥10.6¥32.0 -
反经
¥16.4¥48.0 -
新书--名家精注精评本:柳永集
¥11.3¥38.0 -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13.9¥38.0 -
素书
¥7.5¥39.8 -
园冶-中华雅文化经典
¥15.9¥49.8 -
名家视角丛书:汉魏六朝文精选(精装)
¥11.5¥39.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0¥30.0 -
二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本
¥12.9¥39.8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陶渊明集全译
¥16.6¥52.0 -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藏书
¥9.7¥15.0 -
楚辞选译
¥6.3¥15.0 -
诗经选译
¥6.7¥19.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7.9¥23.0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楚辞全译
¥16.6¥52.0 -
杜甫集-名家精注精评本
¥12.3¥29.8 -
初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本
¥12.9¥39.8 -
花间集-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13.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