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
读者评分
3.7分

包邮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

1星价 ¥30.0 (7.9折)
2星价¥30.0 定价¥38.0
商品评论(3条)
qix***(二星用户)

还原历史真相

本书很值得购买。它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了中国1923到1946年的历史,从侧面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可能更加可信

2012-12-06 13:05:54
0 0
ala***(三星用户)

从另外的侧面了解历史

从《时代》周刊的封面介绍曾经引起美国关注的中国历史和历史人物,跟以前不同的角度。

2012-03-29 22:22:3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02775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7-05-01
  • 条形码:9787506027755 ; 978-7-5060-2775-5

本书特色

李辉的写作坚韧沉实、端庄耐心。他的文字,不求绚丽的文采或尖锐的发现,而是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历史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他在史料上辨明真实,在人物中寻求对话。他的一系列著作,作为文化史研究的生动个案,为理解20世纪的中国增加了丰富的注释。他发表于2006年度的“封面中国”系列散文,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这些旧闻旧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融入了讲述者的感情.也敞开了历史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李辉的写作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就在每一个人身上,热爱现实者理应背着历史生活。

                    ——摘自2006年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授奖辞

这是一个美国著名刊物《时代》杂志与中国20世纪历史之间的故事。这也是中国历史自身的故事,一个如何被外面的世界关注和描述的故事,一个别人的描述如何补充着历史细节的故事。

本书将带你回忆从1923年到1946年陆续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重温这些旧闻旧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

  从1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作者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目录

引言:封面人物,把历史串联

**章 1923:《时代》问世与中国的渊源

 一、创造媒体帝国的人走了

 二、在中国出生的“《时代》之父”

 三、教育梦:西方传教士的历史尴尬

 四、TIME的问世:“时间”还是“时代”?

 五、封面人物走过来

 六、封面中国人物背后的中国情结

第二章 1924:枭雄周围的世界

 一、“中国*强者”亮相

 二、八方风雨中风光一时

 三、政坛混战,乱花迷眼

 四、临城大劫案震惊世界

 五、土匪困扰的背后

 六、不懂政治的军阀

第三章 1925—1927:潮起潮落,一切又重新开始

 一、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二、又一次义和团的恐惧

 三、混乱的南京

 四、走进上海的征服者

 五、*有价值的人质

 六、流亡莫斯科之路

 七、上海的婚礼与广州的暴动

第四章 1928—1930:硝烟里,这一曲起承转合

 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巨头端坐在一起

 二、蒋、冯父子均在漩涡中

 三、“张之后的张”:从张作霖到张学良

 四、“基督将军”——战士或叛徒

 五、盟友间,起承转合

 六、“独立王国”的毁灭

第五章 1931:中国悲情

 一、柳条湖爆炸

 二、不应有的现场缺席

 三、“中村事件”

 四、黑色“九·一八”并非偶然

 五、“大亚洲主义”幻想的破灭

 六、张学良的抵抗或放弃

 七、“人民外交”与职业外交的冲突

第六章 1932—1934:人在风雨晦暝中

 一、两度下野的人又骑在马上

 二、走进中国的外国人

 三、陈友仁*后一次的耀眼亮相

 四、溥仪的皇帝梦 

 五、历史真相在何处?

第七章 1935—1936:鲸须与拳击

 一、“鲸须汪”

 二、南京的刺杀

 三、东亚前线炮声响起

 四、中国在哪里?

 五、聪明的出拳

 六、目击历史,改变历史

第八章 1937:输赢之间

 一、红星在西方闪耀

 二、蒋经国终于回来了

 三、战争台风骤起

 四、上海的悲壮

 五、榻榻米上办公的日本首相

 六、目击者把真相告诉世界

 七、输赢之赌

第九章 1938—1943:太平洋,看此番云聚云散

 一、走进雾都重庆

 二、不为人知的军队

 三、偷袭珍珠港

 四、取消外法权等特权的新约

 五、宋美龄风靡美国

第十章 l943—1944:落寞的身影

 一、两种不同的对日作战方案

 二、自修德披露饥荒真相

 三、“老中国通”和“花生米”的较量

 四、“乔大叔的战车”黯然而去

 五、历史深处的落寞

第十一章 1944—l945:在峭壁之上

 一、“蒋身边的人”之外的人

 二、他能取代蒋介石吗?

 三、雅尔塔的夜色笼罩中国

 四、有谁在听那些微弱的声音?

第十二章 1945—1946:一页历史,已然翻过

 一、在波茨坦与重庆之间

 二、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腾

 三、日本天皇乞降

 四、蒋介石由盛及衰之时

 五、马歇尔走进国共谈判

 六、一页历史,已然翻过,又如何打开?

写在后面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
2007年09月03日 15:28: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1924年,“中国*强者”是谁?“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什么要释放蒋介石?一个个吸引读者目光的问题下,作者李辉言明,《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就是“要引起读者对民国史的兴趣、对外国人视角的重视”。本书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

本书将带你回忆从1923年到1946年陆续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重温这些旧闻轶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有别于一般的文学传记,这部书历史味道更为浓厚,作者希望这部书“是文学的,更是历史的”。读者可以在历史的寻找中感悟人生,感悟现实,充实今日的情感。

作者李辉被2007年的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评选为“2006年*佳散文家”。两年前,李辉开始为《收获》杂志撰写“封面中国”系列文章,以1920年代到1940年代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或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外国人为线索,走进民国史,解读民国史,力求通过对这些封面人物的追索,呈现出一部新的历史。

在1923年到1946年的20多年间,这群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出了一幕幕云谲波诡、风云激荡的历史剧,也成为中国历史进程当中的一个个逗点。李辉采取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从而串起一部中国现代史,确乎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尝试。(马凡)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干复旦大学中文系,随后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文学传记、随笔写作为主要方向。
  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萧乾传》、《黄苗子与郁风》、《沧桑看云》、《在历史现场》、《和老人聊天》、《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一纸苍凉——杜高档案》、《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等。
  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4月,因发表“封面中国”系列作品而被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评选为“2006年*佳散文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