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密斋医学全书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万密斋医学全书

1星价 ¥68.6 (7.3折)
2星价¥68.6 定价¥94.0
商品评论(1条)
xhw***(三星用户)

精装中医古籍

制作精美,印刷纸张都不错,内容很好!

2015-07-20 13:26:02
0 0
图文详情
  • ISBN:7800894746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65
  • 出版时间:1999-08-01
  • 条形码:9787800894749 ; 978-7-80089-474-9

内容简介


万全(号密斋,1499~1582),湖北罗田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
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
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
方面的论述。子目名称为:《养生四要》《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广嗣
纪要》《万氏女科》《片玉心书》《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痘疹》
《痘疹心法》共10种,108卷。
原书无标点,经历代刊刻颇多讹误,此次印行以万全五世孙万达刻
本为底本,详加校注。书末附“万密斋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述其生
平、著作及儿科、妇科、伤寒、温病、养生等方面的学术思想。此书可
供广大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片断:

子,只见火焰起来,收煞不住。乃学古人
投豆之法,以黑白二豆分善恶。不问子后
午前,但无事便静坐一时,只是心下不得
清静凉快。却又将一件事,或解悟经义,
或思索诗文,把这心来拘束,才得少定。
毕竟系着于物,不能脱洒。到今十年,稍
觉得心下凉快一二分,虽不拘束他,自是
收煞得住。
有一方士尝教人以打坐法,坐定以目
观脐,似一团规,霎时规中现出景象,如
春光明媚,以鼻徐徐吸之,舌腭咽之,下
于重楼,直下丹田,如一轮红日出北海,
历尾闾,循脊直上泥丸,自然神清气爽。
此法子,亦是守中,做得熟时,也有受
用。但道无存,相存相是,妄无作为,作
为是惟据其存想景象出入升降,如梦如
幻,不特动其心,反把心来没死了。
学长生者,皆自调息,为人道之门。
命门者,息之根本也;脉者,息之橐佥
也;口鼻者,息之门户也;心者,息之主
也。有呼吸之息,有流动之息,有止息之
息,而皆统于肾焉。动则息出乎脉,静则
息人于肾,一动一静,心实主之。智者动
静皆调,昧者只调其静,至于动,息则乱
矣。故曰: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
动其心。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夫健者,阳之德也。乾为天,纯阳之精,
至大至刚,故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
度,二百三十五分,强其可见者,日月之
差分。四时之行,万物之生长收藏,如环
无端,未尝一息之停。君子体之自强,以
致其刚大之气,终日乾乾夕阳①,若与天
同运。一夕尚存,此志不宜少懈。诗曰: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
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
已。纯亦不已者,缉熙敬止②。
《易》曰:“何思何虑。”《书》曰:思
作睿。君子非不思也,思无邪,思无斁,
故能至于睿,此缉熙敬止之功也。不识不
知,顺帝之则,文王之德之纯也。佛家善
知识者,预知舍宇。只缘此心不妄动,养
得心之本体,虚灵不昧,自然明睿,所照
无所障碍。
今人静坐,正一件吃紧处,只怕外若
静而中未免搅扰者。六祖卢能既参五祖③
受衣钵,却又去从猎者逐兽,正是吃紧为
人处,外若搅扰,其中却静。尝闻南岳,
昔有住山僧,每夜必秉烛造檀林,众僧打
坐者数百人,必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
饼果置其前,盖有以窥其中之静不静,而
为之惩劝也。人能尝自惩劝,则能自静。
故曰:心为严师。
《素问》道经曰:至真之要,在乎天
玄。天玄者,先天太玄之真息,浑沦渊
然,何思何为。形既生矣,神发智矣,天
玄之息泄矣。人能忘嗜欲,定喜怒,一念
不动,如在母腹之时,凝神以养其气,闭
气以固其精,使精气自结,名曰圣胎。天
玄之息,自归其间。故曰:还元至真之也。
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日一夜凡百
刻,计一万三千五百息。人身之脉,共八
百一十丈,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
寸,一息共行六寸,一日一夜五十周于
身。自子初刻,至巳终刻,行阳二十五
度;自午初刻,至亥终刻,行阴二十五
度。此自然流动之息,与天地同运者也。
故养生者,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每刻至
一百三十五息。
息者气也,人物之生,莫不有窍为之
出入也。惟口鼻之气,有出有人,人皆知
之,若目之气泄于视,耳之气泄于听,前
后二阴之气泄于便溺,玄府之气泄于沛
空,人则不知也。故俭其视听,节其饮
食,避其风寒,此调气之要也,岂特调其
呼吸而已哉。
善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
以长生。故调气者,顺其气也,服其气
者,纳其气也,伏其气者,闭其气也,皆
日养气。
今人服气者则不然,乃取童男童女,
呵其气而咽之,此甚可叹。殊不知天地之
气,从鼻而入,水谷之气,从口而入。利
则养人,乖则害人。此等服气之法,乃是
一团浊气,其养人乎?其害人乎?可以自
喻矣。
养生之诀云:调息要调真息。真息
者,胎息也。儿在胎中,无吸无呼,气自
转运。养生者,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
时,故曰胎息。
人之空窍,元气之门户也。塞其窍则
病,闭其窍则死。凡胎生卵生者,初在胎
谷中,空窍闭塞,何以不死?曰:缘这团
真气,伏藏于中,长养形髓,空窍未开不
泄,及其生也,啼①声一发,则真气泄
而百窍开矣。
人之真气,伏藏于命门之中,即火
也。听命于心,以行君火之令。故主安则
捍吸与天同运,不失其常。主危则相火衰
息,逆责而死至矣。故曰:
南山猛虎一声雷,撼动乾坤橐签开,
惊起老龙眠不得,轰腾直上九天来。
方士教人,行打坐调息工夫,子前进
阳火,午后退阴符,卯酉为沐浴,则不
行。此不知天地之化,阴阳之理,惑于傍
门之教,以伪乱其真也。入药镜云:一日
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何曾分子午卯
酉也。《悟真篇》云:莫向天边寻子午,
身中自有一阳生。则一念动处,便是活子
时,何必夜半后为子时耶。动处便是阳
火,意动过后便是阴符。阴阳者,动静之
谓,时行则行,进阳火也,时止则止,退
阴符也。然所谓进退者,即一时事,祖师
不肯说破与人,要人自悟。我今妄猜云:
阴阳者,善恶之谓也。一念之善,此阳火
发也,即其所发而推广之,谓之阳火。一
念之恶,此阴符动也,即其方动而屏去
之,谓之退阴符。阳火常进,则所存皆
善,日进于高明,便是迁仙道。阴符不
退,则所存皆恶,日隐于污下,便是人鬼
道。卯酉为沐浴,卯者,阳之中也,酉
者,阴之中也,教人用工无太过,无不
及,至于中而止。日中则亥,月盈则亏,
古人养生,亦以日月沐浴之谓也。
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
昏。发者,血之余也,发宜常栉,栉则不
结。齿者,骨之标也,齿宜数叩,叩则不
龋。津者,心之液也,津宜常咽,咽则不
燥。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
肺脏不伤。胃者,谷之仓禀也,腹欲常
摩,摩则谷不盈。头者,清阳之会,行住
坐卧,风雨不可犯也,犯则清邪中上窍,
而头顶之疾作矣。足者,浊阴之聚,行住
坐卧,水湿不可犯也,犯则浊邪中下窍而
腰足之疾作矣。养生者,宜致思焉。

前言

前言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
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
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
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
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同时著书立说很活跃,医学著作大量面世,对继承发
扬中医药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草学在明代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其著述之多,内容之丰,观点之
新,思想之成熟,都是历代难以与之媲美的。尤其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被誉为“天下**药典”。全书52卷、62目,载药1892种,附本草实物
考察图谱1110幅,附方万余首。他“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书考八百
余家”,“剪繁去复,绳谬补遗,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在药物分类、鉴定、生
药、药性、方剂、炮制、编写体例等许多方面均有很大贡献,其刊行以来,受
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青睐,在中国药学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多种译本流
传于世界诸多国家,其成就已远远超出医药学的范围,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
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除时珍之卓越贡献之外,还有缪希雍的《神农本
草经疏》,是对《神农本草经》的阐发和注释,与其一生药学经验的总结,详
明药理及病忌、药,忌,为明代本草注疏药理之先。更有清代张璐的《本经逢
原》,其药物分类舍弃《神农本草经》三品窠臼,而遵《本草纲目》按自然属
性划分,体例以药物性味为先,次以主治、发明,内容广泛,旁征博引,参以
个人体会。全书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引申发明,凡性味效用,诸家治法以
及药用真伪优劣的鉴别,都明确而扼要地作了叙述,使“学人左右逢源,不逾
炎黄绳墨”而“足以为上工”也。另外,尚有薛己的《本草约言》,汪昂的
《本草备要》,徐灵胎之《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陈修园之《神农本草经读》,
张志聪之《本草崇原》等,这些书也都各具特点,流传甚广。
明清时期基础理论的研究仍以《内经》以来所形成的自发唯物论和朴素辩
证法理论体系为基础,不断地总结医疗实践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不
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如明代的张景岳等十分强调命门在人体
的重要作用,把命门看成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并受朱震亨相火论的影
响,把命门、相火联系起来,在临床上对后世医学有相当影响。清代叶天士、
吴鞠通、王孟英等对温热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讨,以及对卫气营血辨证和三
焦辨证的创立等。关于人体解剖生理的认识:有些医家对脑的功能有新的记
述。如李时珍有“脑为元神之府”,汪昂记有“人之记性在脑”,喻嘉言有“脑
之上为天门,身中万神集会之所”等记述,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临床各科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时医学十分注意临床观察,临
床经验丰富。很多医家都非常重视辨证论治及四诊八纲,如李时珍的《濒湖脉
学》,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脉学著作,该书以歌诀形式叙述介绍了27种脉象,便
于学习、理解、诵读和记忆,流传甚广。孙一奎在《赤水玄珠·凡例》中概括
地指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八个字。苟能于
此八个字认得真切,岂必无古方可循?”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以阴阳
为总纲,以表里、虚实、寒热为六变。他使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得更
加紧密,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
内科医著明清时期很多。薛立斋的《内科摘要》一书,首开中医“内科”
书名之先河。也正式明确中医内科的概念,使内科病证的诊治有了很大提高。
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等。从学
术理论方面,以温补学派的出现和争论为其特点。其主要倡导者有薛立斋、孙
一奎、张景岳、李中梓等,主要观点是重视脾肾。薛立斋注重脾肾虚损证,重
视肾中水火和脾胃的关系,因而脾肾并举,注重温补。温补派的中坚张景岳的
《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原宗朱震亨说,后转而尊崇张元素和李杲,反对朱
说,力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极力主张温补肾阳在养生和临床上的重要
性。李中梓则在薛立斋、张景岳的影响下,既重视脾胃,也重滋阴养阳。温补
之说,成为明清时期临床医学发展上的一大特点。
温病学派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叶天士的《温热论》,创
温病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的传变规律,开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法则。吴鞠通的《温
病条辨》,乃继承叶氏温病学说,但提出了温病的传变为“三焦由上及下,由
浅入深”之说,成为温病三焦辨证的起始。其他如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著
作都丰富了温病学说。
骨伤科、外科在明清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外科闻名的医家和
医学专著空前增多。如薛立斋的《外科枢要》,汪石山的《外科理例》等,记
述外科病证,论述外科证治,各有特点。骨伤科有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
是继《普济方》之后对骨伤科方药诊治的进一步系统归纳。
妇产科在明清时期发展很快,成就比较显著。如万密斋的《广嗣纪要》对
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以及妊娠等做了记述。薛立斋在《保婴撮
要》中强调妇科疾病之养正,记述有烧灼断脐法,以预防脐风;王肯堂的《女
科证治准绳》收录和综合前人对妇产科的论述。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列述了
经、带、胎、产等项,纲目分明,选方实用。
儿科在明清时期内容较前更加充实,专著明显增多。如万密斋的《全幼心
鉴》《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等儿科专著,继承
了钱乙之说,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治疗重视调补脾胃,除药
物外,还注意推拿等法。王肯堂的《幼科证治准绳》综合历代儿科知识,采集
各家论述,对麻痘、热症等多种小儿疾病论述颇详,流传甚广。
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科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的进展。如王肯堂的《证治准
绳》论述眼疾171症,详述证治,是对眼病知识的较好汇集。薛立斋的《口齿
类要》记述口、齿、舌、唇、喉部的疾患,注重辨证治疗,简明扼要,介绍医
方604首,为现存以口齿科为名的*早专书之一。
气功及养生方面,在此期也较为重视,出现了不少有影响、有特色的养生
学专著。如万密斋的《养生四要》。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也阐发了《内
经》的有关养生论述,对养神和养形做了精辟论述,富有唯物辩证精神。另如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述300例老年病的验案,强调颐养功夫,寒温
调摄和戒烟酒等。
清朝末年,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因此,西医学术对中医学术产生很大
影响,在临床上中西医病名相对照,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治,中西医汇通学派形
成。如其代表人物唐容川,立足中西医汇通,发扬祖国医学,精研中医理论,
遵古而不泥古,建立了治疗血证的完整体系。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名医辈出,医学确有辉煌成就,在中医药学发展的长
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目的所在。
全书共收录了30位医家,集成30册医学全书,其中明代13位,清代17
位。收录原则为成名于明清时期(1368~1911)的著名医家,其医学著作在两
部以上(包括两部);每位医家医学全书的收书原则:医家的全部医学著作;医
家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
注疏;其弟子或后人整理的医案。整理本着搞清版本源流、校注少而精,做到
一文必求其确。整理重点在学术思想研究部分,力求通过学术思想研究达到继
承发扬的目的。
本书为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图书之一,在论证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
马继兴、张灿王甲、李今庸、郭霭春、李经纬、余瀛鳌、史常永等审定委员的
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30位主编均为全国文献整理方面有名
望的学科带头人,经过几年努力编撰而成。虽几经修改,但因种种原因,如此
之宏篇巨著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编著者
1999年5月于北京

目录

卷之一
寡欲**
卷之二
慎动第二
卷之三
法时第三
卷之四
却疾第四
卷之五
养生总论
总目录
养生四要
保命歌括
伤寒摘锦
广嗣纪要
万氏女科
片玉心书
育婴家秘
幼科发挥
片玉痘疹
痘疹心法
万密斋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附:万密斋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