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112060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7-02-01
- 条形码:9787111206026 ; 978-7-111-20602-6
本书特色
本手册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数据与方法相结合,汇集了我国多年来工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反映了国内外现代工艺水平及其发展方向。. 第2版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各类技术,全书分3卷出版,分别为工艺基础卷、加工技术卷、系统技术卷,共32章。本卷包括切削原理与刀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毛坯及余量、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检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装配工艺、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安全与劳动卫生。.. 本手册以实用性为主,兼顾先生性、系统性,具有信息量大、标准新、内容全面、数据准确、便查等突出特点,可供机械制造全行业的机械加工工艺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科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切削原理与刀具. |
1.1工件的加工表面与切削运动 |
1.1.1工件的加工表面 |
1.1.2切削运动 |
1.1.3典型加工方法的加工表面与切削运动 |
1.2切削用量和切削层参数 |
1.2.1切削用量 |
1.2.2切削层参数 |
1.3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 |
1.4刀具几何角度 |
1.4.1刀具几何角度的意义 |
1.4.2确定刀具角度的参考系 |
1.4.3刀具几何角度标注与工作角度修正 |
1.4.4刀具几何角度的作用与选择原则 |
1.5刀具材料 |
1.5.1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
1.5.2刀具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
1.5.3高速钢 |
1.5.4硬质合金 |
1.5.5陶瓷刀具材料 |
1.5.6超硬刀具材料 |
1.5.7刀具材料的改性 |
1.6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
1.6.1切削力的来源与表达 |
1.6.2切削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1.6.3切削功率 |
1.6.4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 |
1.6.5切削力的测量方法 |
1.7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1.7.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 |
1.7.2切削热的计算 |
1.7.3切削温度及其计算 |
1.7.4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 |
1.7.5切削温度的测量 |
1.8刀具使用寿命与切削用量的选择 |
1.8.1刀具的失效形式.磨损原因 |
1.8.2刀具磨损过程.磨钝标准.使用寿命 |
1.8.3影响刀具使用寿命的因素 |
1.8.4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
1.9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
1.9.1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
1.9.2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
1.9.3常用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
1.10切削液 |
1.10.1切削液的作用 |
1.10.2切削液的种类.成分与特点 |
1.10.3切削液的选用 |
1.10.4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2章材料及其热处理 |
2.1钢 |
2.1.1钢的分类和钢号表示方法 |
2.1.2我国钢铁牌号与国外牌号对照 |
2.1.3我国钢号的化学成分.力学 |
2.2铸钢和铸铁 |
2.2.1铸钢 |
2.2.2铸铁 |
2.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2.3.1有色金属的分类及特点 |
2.3.2铝及其合金 |
2.3.3铜及其合金 |
2.3.4镁及其合金 |
2.3.5钛及其合金 |
2.3.6锌及其合金 |
2.3.7镍及其合金 |
2.3.8锡铅钎料 |
2.3.9易熔合金 |
2.3.10铸造轴承合金 |
2.4金属基复合材料 |
2.4.1概论 |
2.4.2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 |
2.4.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2.4.4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
2.4.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处理与成形性 |
2.4.6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
2.5陶瓷材料 |
2.5.1概述 |
2.5.2陶瓷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
2.5.3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
2.5.4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 |
2.5.5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
2.6粉末冶金材料 |
2.6.1主要粉末冶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2.6.2粉末冶金零件的机械加工 |
2.7非金属材料 |
2.7.1概述 |
2.7.2橡胶和塑料的性能和用途 |
2.7.3常用橡胶与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
2.7.4橡胶与塑料的成型和加工 |
2.7.5石材 |
2.8热处理 |
2.8.1热处理工艺及设计 |
2.8.2工件质量控制 |
2.9热处理与前后工序间的关系 |
2.9.1热处理在整个工艺路线中的次序 |
2.9.2制定热处理工艺时应注意的事项 |
2.9.3热处理和机加工之间的工艺尺寸公差分配 |
2.9.4热处理变形的尺寸修正和补偿 |
2.9.5热处理后工件的加工余量 |
2.10金属表面改性与表面热处理 |
2.10.1表面改性 |
2.10.2表面热处理 |
2.11热处理新工艺进展 |
2.11.1稀土化学热处理 |
2.11.2复合热处理工艺 |
参考文献 |
第3章毛坯及呆量 |
3.1毛坯种类和毛坯余量 |
3.1.1轧制件 |
3.1.2铸件 |
3.1.3锻件 |
3.1.4冲压件 |
3.1.5焊接件 |
3.2机械加工工序间加工余量 |
3.2.1外圆柱表面加工余量及偏差 |
3.2.2内孔加工余量及偏差 |
3.2.3轴端面加工余量及偏差 |
3.2.4平面加工余量及偏差 |
3.2.5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加工余量 |
3.2.6切除渗碳层的加工余量 |
3.2.7齿轮和花键精加工余量 |
3.2.8石材的加工要求和允许偏差 |
3.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 |
3.3.1基本术语 |
3.3.2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关系 |
3.3.3工序尺寸.毛坯尺寸及总余量的计算 |
3.3.4用分析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 |
参考文献 |
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检测 |
4.1机械加工精度 |
4.1.1基本概念 |
4.1.2影响加工精度的基本因素及消减途径 |
4.1.3加工误差 |
4.1.4经济加工精度 |
4.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
4.2.1已加工表面质量概念 |
4.2.2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因素及改善措施 |
4.2.3磨削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
4.2.4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
4.2.5表面粗糙度与加工精度和配合之间的关系 |
4.2.6各种联接表面的粗糙度 |
4.2.7加工硬化 |
4.2.8残余应力 |
4.2.9磨削加工表面的烧伤与 |
4.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
4.3.1机械加工振动的类型及特点 |
4.3.2强迫振动的振源.诊断及消减措施.. |
4.3.3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诊断及措施 |
4.3.4减振装置 |
4.4机械加工质量检测 |
4.4.1机械加工质量通用检测技术方法 |
4.4.2数控加工检测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
5.1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
5.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
5.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及制定程序 |
5.2.2工艺过程设计 |
5.2.3工序设计 |
5.2.4工艺工作程序及工艺文件 |
5.3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
5.4工艺尺寸链的解算 |
5.4.1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参数与计算公式 |
5.4.2工艺尺寸链的特点与基本类型 |
5.4.3直线工艺尺寸链的跟踪图解法 |
5.4.4计算机辅助求解工序尺寸 |
5.5工艺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
5.5.1产品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5.5.2采用工装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
5.5.3切削和磨削加工工序成本的计算 |
5.6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
5.6.1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 |
5.6.2汽车连杆加工工艺过程 |
5.7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
5.7.1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5.7.2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
5.7.3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系统设计步骤 |
5.7.4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 |
参考文献 |
第6章机床夹具设计 |
6.1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6.1.1定义 |
6.1.2机床夹具的分类 |
6.1.3夹具的组成元件 |
6.1.4定位.夹紧和装夹的概念 |
6.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
6.2.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原理 |
6.2.2常用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
6.2.3常用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
6.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
6.3.1确定夹紧力的基本原则 |
6.3.2各种夹紧机构的设计及其典型结构 |
6.3.3夹紧的动力装置 |
6.4夹具的对定 |
6.4.1夹具与机床的连接方式和有关元件 |
6.4.2对刀.导引元件 |
6.4.3分度装置 |
6.5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
6.5.1专用夹具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步骤 |
6.5.2自动化夹具的设计要点 |
6.5.3数控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
6.5.4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6.6组合夹具 |
6.7可调整夹具 |
6.8柔性夹具与其他新型夹具 |
6.8.1柔性夹具的应用 |
6.8.2柔性夹具的发展趋势 |
6,8.3其他新型夹具 |
参考文献 |
第7章机械装配工艺 |
7.1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
7.1.1装配工艺方案选择 |
7.1.2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
7.1.3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 |
7.1.4人机工效学的应用 |
7.2装配前零部件的准备工作 |
7.2.1清洗作业 |
7.2.2平衡校正 |
7.3装配基本作业 |
7.3.1刮削作业 |
7.3.2螺纹连接 |
7.3.3过盈连接 |
7.3.4铆接 |
7.3.5粘接 |
7.3.6形位误差校正 |
7.4典型部件装配 |
7.4.1滑动轴承装配 |
7.4.2滚动轴承装配 |
7.4.3齿轮及蜗杆传动部件装配 |
7.4.4丝杠螺母副装配 |
7.4.5密封件装配 |
7.5装配作业自动化 |
7.5.1装配工序自动化 |
7.5.2加工和装配的复合 |
7.5.3装配过程中的自动检测 |
7.6装配机和装配线 |
7.6.1工位间的传送装置 |
7.6.2装配线(机)的类型 |
7.6.3装配线(机)的实例 |
7.7装配质量的控制和检验 |
7.7.1控制装配质量的途径 |
7.7.2装配质量的检验 |
7.7.3典型产品(柴油机)的出厂试验 |
参考文献 |
第8章数控加工技术基础 |
8.1数控加工概述 |
8.1.1数控加工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
8.1.2数控机床的选用 |
8.1.3典型数控系统介绍 |
8.1.4有关数控系统的新技术 |
8.1.5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
8.2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
8.2.1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
8.2.2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 |
8.2.3数控加工的数学处理 |
8.2.4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
8.3数控加工的编程基础 |
8.3.1数控编程概述 |
8.3.2车床数控系统的功能与指令代码 |
8.3.3铣削数控系统的功能与指令代码 |
8.3.4数控系统宏指令编程 |
8.4数控自动编程 |
8.4.1自动编程的基本概念 |
8.4.2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 |
8.4.3常用自动编程系统 |
参考文献 |
第9章机械加工安呈与劳动卫生 |
9.1机械加工企业通用安全卫生要求 |
9.1.1机械加工企业厂界安全卫生控制 |
9.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
9.1.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9.1.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
9.1.5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
9.2机械加工设备安全卫生要求 |
9.2.1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
9.2.2机械加工设备安全卫生总则 |
9.2.3室内工作系统照明视觉工效学原则 |
9.2.4工作场所的险情听觉信号 |
9.2.5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 |
9.3典型类型机械加工设备安全技术条件 |
9.3.1锻压机械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条件 |
9.3.2金属切削加工 |
9.3.3联合冲剪机安全技术条件 |
9.3.4螺纹铣床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
9.3.5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
9.3.6机械压力机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
9.3.7起重滑车 |
9.3.8卧式铣镗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
9.4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 |
9.5机械加工设备控制系统安全技术条件 |
9.5.1液压系统通用安全技术条件 |
9.5.2气动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
9.5.3机械急停安全设计原则 |
9.5.4机械设备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 |
9.6.1机械加工用电安全导则 |
9.6.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
9.6.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
9.7防尘防毒 |
9.7.1金属切削车间粉尘浓度标准及其测定 |
9.7.2金属切削机床油雾浓度测量方法 |
9.7.3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
9.8本章节所涉及的安全卫生方面的专业术语 |
参考文献... |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电视原理-(第7版)
¥18.2¥43.0 -
防爆工艺导论
¥29.9¥59.0 -
路易.威登的秘密
¥35.8¥58.0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52.5¥128.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2¥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7.0¥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
¥69.3¥99.0 -
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66.3¥96.0 -
(社版)XG管道分质直饮水供水技术与工程
¥57.9¥78.0 -
水利工程与水工建筑施工
¥38.4¥68.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58.0¥95.0 -
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扬子江水利考
¥36.2¥7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LNG船舶夜航安全评估
¥32.4¥56.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