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护理心理学-(第二版)(护理类各专业用)

- ISBN:97870402286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040228625 ; 978-7-04-022862-5
本书特色
《护理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它是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助产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使用。 全书包括绪论和3篇。绪论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对象和任务以及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篇第1章心理学绪论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2章普通心理主要介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第3章发展心理主要介绍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第4章社会心理主要介绍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第5章健康心理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第二篇主要介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三篇第1、2章主要介绍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角色期待、一般心理和心理变化。第3~8章主要介绍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要点。
内容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医学规划教材:护理心理学》由三部分构成,以普通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成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篇;以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组成心理学的技能篇;以护理人员心理、患者心理及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和规律组成护理心理学的心护篇。 《全国高职高专医学规划教材:护理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它是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助产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使用。 全书包括绪论和3篇。绪论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对象和任务以及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篇第1章心理学绪论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2章普通心理主要介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第3章发展心理主要介绍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第4章社会心理主要介绍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第5章健康心理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第二篇主要介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三篇第1、2章主要介绍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角色期待、一般心理和心理变化。第3-8章主要介绍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要点。
目录
节选
《护理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它是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的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助产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使用。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并遵循“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紧
扣专业培养的目标,贴近社会发展对高级护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等方面,以适用和实用原则进行取舍,利于学生掌握基
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本教材具有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特点。全书由三部分构成,以普通心理、发展心
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成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篇,为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奠定基础;以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
论和技术组成护理心理学的技能篇,为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技术保证;以护理人员心理、患
者心理及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和规律组成护理心理学的心护篇,为保持。自身的心身健
康、理解护理对象和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提供专业依据。
全书包括绪论和3篇:绪论(吴玉斌、庄红编写)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对象和
任务以及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篇第l章心理学绪论(张玉千编写)主要介绍心理现象、
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2章普通心理(吴军编写)主要介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第3章发展心理(张玉千编写)主要介绍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第4章
社会心理(汪洪杰编写)主要介绍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第5章健康心
理(李南编写)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第二篇(丛媛、王丹
编写)主要介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三篇第1、2章(郎玉玲编写)主
要介绍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角色期待、一般心理和心理变化。第3—8章(罗仕蓉、朱红、汪洪
杰编写)主要介绍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要点。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三峡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遵义医药高等专
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职工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
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
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紧迫,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使之日臻完善。
编者
2007年5月
第八章心理治疗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心理治疗中的有关概念。
2.熟悉心理治疗的范围、过程和原则。
3.熟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4.了解人本疗法和森田疗法。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治疗作为一门
矫治心理异常的专业技术而被引人心理护理之中,为矫治护理对象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行为
奠定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掌握这门专业技术,以便为解决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行为、提高
护理效果提供保证。
帮一节 删理汨疗蘸逋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心理治疗(psychothempy)也称精神治疗。是指治疗人员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运用医
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干预患者的心理、行为活动,以缓解和消除其心身症状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在医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
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
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目的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目前心理治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医学心理学角度,心理治疗在医学临床实践中主要应
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急性病患者
此类患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往往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反应,因此在给予临
床医疗紧急处置的同时,需要同时进行恰当的心理治疗。如给予精神支持疗法、松弛疗法等,以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二)慢性病患者
此类患者病程较长,由于无法全面康复以及长期的患者角色的作用,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
题,并进而影响机体的康复。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手段往往有很大的帮助。
(三)心身疾病患者
可以针对致病的心理因素,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减轻疾病症状,改变疾病发
展过程。也可直接针对疾病的病理过程采取心理学矫正措施,如肢体瘫痪患者肌电反馈治疗、高
血压患者的放松训练等。
(四)精神疾病及其相关患者
此类患者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癔症、恐怖症等各类神经症性障碍以及恢
复期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疾病患者。
(五)各类行为问题
各种不良行为的矫正,包括性行为障碍、人格障碍、过食与肥胖、烟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
行为障碍等,均可分别选择使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心理治疗。
(六)社会适应不良
对自卑、自责、自伤、攻击、退缩、失眠等适应困难患者可通过危机干预、松弛训练、支持疗法、
人本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给予帮助。
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与原则
(一)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问题探索阶段探索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其相关因素,是治疗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
包括: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取患者的信任;②收集患者资料,包括问题行为的表现、病因
和相关因素;③了解患者对行为治疗的愿望,巩固其求助动机,树立对心理治疗的信心。通过对
心理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效果等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劝告,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
2.分析认识阶段对有关问题行为进行详细的治疗前的测量和分析。①测量和记录:患
者在治疗人员的指导下,采用行为日记的方式,对问题行为进行自我观察或自我监督,必要时还
要记录每天的生理状态。②功能分析:在测量和记录的同时,治疗人员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寻
找和证实问题行为与环境刺激因素之间的联系。
3.治疗行动阶段根据方案执行和实施计划。以一定的治疗理论为依据,结合患者具体实
际,选择治疗方法并指导和实施治疗。使患者通过治疗,形成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朝着治
疗目标转变。
4.疗效评价阶段在治疗期间,要随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问题行为改变的情况,
判断治疗的进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达到了
预期的目标。如果患者情况无明显的改善,应分析患者是否认真并正确执行了治疗指令。如果
排除了这一因素,确定某一疗法对其无效,通常可另选一种疗法。
5.结束巩固阶段心理行为问题容易复发。取得一定疗效后,要确定继续训练的目标,布
置适当任务和作业,保持定期复诊,鼓励患者继续努力,向完全康复的方向前进。巩固疗效的治
疗计划必须事先与患者共同制定,耐心解释其必要性,并要求患者严格按计划实施。
(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关系的和谐性 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治疗人员只有通过
对患者尊重、同情、关心、支持的态度,才能建立起患者对治疗人员的信任感和治疗人员的权威
感,使患者接受治疗人员提出的各种信息,建立治疗动机,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心理问题细节,为
治疗人员准确诊断、设计和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各种治疗要求得到遵守和认真执
行。
2.问题的针对性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各有一定的适应征,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
体问题(如心理问题、心身问题、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问题)的性质、程度以及治疗人员本人的熟
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治疗方法。
3.治疗的计划性无论实施何种心理治疗,治疗人员都应在全面收集患者有关资料的基础
上,设计治疗的程序(包括治疗方法、时间、疗程、目标等);预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及相应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手段的综合性疾病的形成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根据不
同个体、不同疾病病程的不同阶段等具体情况,采用以某种方法为主的多种治疗并举的综合治
疗,必要时还应辅以药物或理疗等多种治疗措施。
5.资料的保密性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隐私。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心理治
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治疗人员不得将患者的具体资料公布于众,在学术活动或教学等工作中
需要引用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6.立场的中立性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的自立与自我成长。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
治疗人员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态度,不能替患者做出任何选择与决定。
7.亲友的回避性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隐私,交谈十分深入,同时要保持中立性的
立场,这些在亲友和熟人中都难于做到。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回避为亲友和熟人进行心理治疗。
此外,心理治疗还应重视医院、家庭、社会治疗联合治疗的原则,因为家庭和社会才是患者的
归宿,家属、亲友、同事、单位及组织,构成了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第二节 常用心理汨疗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又称心理动力学治疗,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
洛伊德创立,曾在西方心理治疗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近代多种精神动力治
疗理论。
(一)理论概述
前文已对精神分析的理论作了一定的介绍,指出了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潜意识中早年心理冲
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精神刺激、素质因素等)可以转化为各种身心症状(比如癔症、躯体疾病
等)。精神分析疗法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患者将潜抑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尤其是
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将其带到意识中来,转变成患者可以认知的内容
进行分析、疏导。当患者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模式时,治疗就有了成效。
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消除患者的症状,而是注重人格的重建,思维模式、态度的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神农本草经
¥20.0¥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5.3¥45.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感悟中医-第3版
¥15.4¥48.0 -
临床常用百方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7.9¥23.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29.4¥49.8 -
彩色图解金匮要略
¥14.5¥45.0 -
李可临证要旨. 2
¥41.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