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集团

包邮区域经济集团

1星价 ¥9.3 (4.9折)
2星价¥9.3 定价¥1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400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342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811340075 ; 978-7-81134-007-5

本书特色

本丛书的编著者都是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的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专家和学者。本书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系列丛书的一部分,不仅适合于全国各外经贸院校使用,而且对外经贸从业人员具有实用价值,也会成为外经贸研究者的有益的参考读物。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潮流,是各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当前国际经贸发燕尾服的一个主要特征。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组建不同形式的区域经贸集团。 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于二战之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贸集团更是席卷全球。

目录

**章 区域经济一体概述**节 区域经济一体的发展第二节 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 第三章 欧洲联盟第四章 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五章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六章 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七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主要区域经贸集团第八章 非洲主要区域经贸集团第九章 其他主要区域贸易集团第十章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展开全部

节选

nbsp; 序  一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的立国之本,21世纪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今天,从理论和实践上
深入探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保险等领域的规律,对于我们顺应历
史潮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
们深知,要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流大学,
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材体
系的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制定了“211工程”教
材建设计划。其目的是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2l世纪初在一些重要的
教学和研究领域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11工程”重点学科教材建设包括六个知识模
块,分别是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经济学、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保险
学、对外贸易运输。我们认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高质量教材的可靠保
障。为此,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建立了严格的教材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项
目的计划执行时间一般为两年。学院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有教材建设的
协调工作,并选定子项目负责人负责每本教材编写的组织工作,使项目
的组织管理井然有序。为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211工程”项目,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还制定了《“2ll工程”教材建设执行规定》,对教
材的编写提出了具体质量规范。此外,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还制定了项目
专家评审和验收制度,即在项目执行期间和期末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结
果进行评审和验收。项目组成员有义务回答专家的质询,解释专家的疑
问,并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这一制度的建立无疑对项目执行的质
量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60%以上的教师参与了“211”工程,其中大部
分是中青年教师。潜心科研,编好教材,为人师表已在经贸学院蔚然成
风,这充分显示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勃勃生机。下一步,我们还要编
写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资料、习题集和案例分析。计算机软件、光盘的
设计与制作也已经提到建设日程上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在近期内对
主干课程加大投资力度,花大力气把配套资料搞好。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21 1”工程的资金筹措方
面,突破了等靠上级拨款的传统,发挥各方面优势,通过多种渠道筹集
资金,投入到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211”工程的建设项目上,这种开
拓性思路也是对把教育办成产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教材的评审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多位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质量
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林桂军
前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潮流,是各国进行国际
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当前国际经贸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各国参
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组建不同形式的
区域经贸集团。
    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于二战之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区域经贸集团更是席卷全球。据wT0官方统计,截至2006年3月,向
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达340个(其中80%是近10年
来缔结的),目前正在以平均每月一个的速度递增;已实施的区域贸易
协定中,84%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正在拟议的区域贸易安排中,自
由贸易区比例高达96%。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位的国家或地区,无
一例外参与了不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几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隶属
于一个或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国际贸易至少50%是在各种区域贸
易安排下进行的。预计到2010年,世界将会有400个特惠贸易协定形
成。
    纵观全球,在当前的区域贸易安排中,各方特别是大国角逐加
剧。欧盟逐步吸收中东欧和南欧的其他国家,已经由原来的15国扩
展到27国,并在外围形成了与地中海地区、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
洋地区国家的RTA网络;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正在向范围更广、规模
更大、层次更高的方向扩展;拉关、非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也明显加快;日本、中国等国也正在力争加速
亚洲经济合作进程。目前,wT0成员国中除蒙古以外,其他国家或
地区均参加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集团,更多的区域贸易协定正在谈
判中。
    新中国在刚刚建立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对付以美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结盟,后在70年代与美
国结盟对抗苏联,随后是借助日本、欧洲、俄罗斯或者其他力量来平衡
  美国。无论哪次结盟,结果证明都对中国的利益有所损害。因此,在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奉行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与世界各国贸易中,中国一向坚持以多边贸易体
  制为原则,力争加入WT0,并且迫切于进行国内市场体制改革,以致
  未对区域贸易合作加以重视。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热潮席卷全球。鉴于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压力,1991年11月12日,
  在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APEC。此后,中国一.直
  奉行着开放的地区主义政策。2001年的“10+3”峰会期间,中国总理
  与ASEAN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国与东盟将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的重大发展,从以往只注重开放的
  地区主义转变为同时重视制度性的区域贸易安排。到目前为止,中国的
  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
  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
  位。
    顺应时代潮流,我们编写了《区域经贸集团》一书,希望能够对
  我国更深入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所裨益。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共分
  为三部分,包括10章。**部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总体分析,
  包括**和第二章。第二部分分别对世界主要的区域经贸集团进行了系
  统介绍和分析,包括第三章到第九章。第三部分对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第十章。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具体分工如下:赵玉焕负责**章、第二
  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编写;张晓姓负责第三章、第五章和第七章的编
  写;余晓泓负责第四章、第六章和第八章的编写。本书*后由赵玉焕总
  纂统稿。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的王帅和北京工商大学的
  潘宏在资料的收集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国际
  贸易系列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是薛荣久老师。本书从结构安排、大纲的
  制定到初稿的完成,都是在薛荣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刘传志老师对本书的完成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
  一并致谢。
    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经验,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敬请专家
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07年6月

第六章  东盟自由贸易区
    诞生于1967年8月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其前身是1961年在曼谷成
立的东南亚联盟。该组织一开始并不是朝着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一
度其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意图。直到1992年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提出在
15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其经济一体化才真正开始,东盟的经济合作
步伐也从此加快。现在东盟包括原东盟6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老挝、缅甸、越南、
柬埔寨),共10个国家,人口5.3亿,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
国内生产总值7 370亿美元,贸易总额7 200亿美元。从其经济的对外
开放时间先后和发展水平来看,新加坡的对外开放时间*早,属于新兴
工业化国家;泰、马、印尼、菲的对外开放时间次于新加坡,属于亚洲
地区准新兴工业化国家;越南的对外经济开放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
末,属于新经济增长区;缅甸、老挝、柬埔寨经济还处于发展中的进口
替代工业化阶段,属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
盟6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
削减速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东盟国家、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
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节东盟自由贸易
  区的发展演变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背景
    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东盟内部经济发展、东盟经济合作日益加
强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首先,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加
强东盟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东盟国家尤其是原东盟国家自独立以来致力于经济发展,积极应对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取得了令世人瞩目
的成绩。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
背景下,东盟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外资大量进
入,成为世界上*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东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东盟建
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其次,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选择。20
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其显著
标志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体制终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
不复存在,地缘政治均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乌拉圭回合陷
入僵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不断增大。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
济一体化、集团化不断深化,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区域经济一体
化是地域相邻近的国家,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上,相互采取比区
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调节机制上结成
经济联合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面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日益高
涨,东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以充分发挥东盟成员国在资源、
资本、技术和市场上的互补性,对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经
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东
盟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演变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到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的发展过程。
自1978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15年。从1993年起,东盟自
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随后这一进程不断加速,到2002年,原有6
个成员国初步建成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东盟决定在2020年建
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展现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远景。
    (一)从“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到“东盟自由贸易区”
    自1967年东盟成立后,东盟在政治外交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而区域经济合作却进展缓慢。早在1971年初,东盟就提出采用特惠贸
易安排的方式,但只是当初区域经济合作的设想,并未进入实施阶
段。直到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东盟才开始将区域经济合作列入其
正式议程。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次首脑会议,
是东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东盟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转折
点。



作者简介

p>赵玉焕  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现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师从薛荣久教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分
  别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