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096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802309623 ; 978-7-80230-962-3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中引出真正的问题,然后反观已有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并清算其合法性前提,进而上升到哲学预设的层面,重构其形而上学基础,以期建立合理的发展观;考察现代性及其所固有的前设同特定的历史一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发生分裂、冲突乃至陷入敌对关系的危机之源;其中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及其难题、全球化进程与全球性问题等一系列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深刻反省人类未来命运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目录

自序
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
 马克思唯物史观新诠
 马克思唯物史观二题新议
 历史抽象方法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历史规律”辨析
社会发展的前提批判
 社会发展:一种文化承诺?
 社会活力与人的自由
 反思“发展”:21世纪“发展哲学”之主题
 “发展”:一个再思考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化”
 “现代化”概念辨析
 “现代化”观念的逻辑意蕴及其历史表征
 “现代化”观念与西方文化传统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定位
市场经济与道德问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哲学思考
 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再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道德缺席的时代?
当代社会发展的难题
 当代发展观的演变及难题
 当代中国文化的难题及其出路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
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人类存在方式的转变与价值坐标的重建
 现代性·全球化·全球性问题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反思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
现代性之检讨和反省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保持必要的张力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展开全部

节选

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
  马克思唯物史观新诠:
  (1)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理解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钥匙。然而,以往人们倾向于把唯物史观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对历史过程的纯客观解释,并由此出发,把人类历史仅仅视为铁的必然性的展开过程,从而抹煞了人类史不同于自然只的特质。其后果是,从理论看,我们在历史哲学中,一定程序地存在着某种见物不见人、忽视甚至撇开历史及人的价值层面的倾向,从而偏离了马克思历史观的真谛;从实践看,社会主义的历史也一再表明,那种缺乏价值尺度范导的对历史必然性的信念是非常有害的,它便得历史疏远了人。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通过再从识而“回到马克思”。
  (2)唯物史观作为人及其历史的哲学反思形式,它以追求人的完整性和全部丰富性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旨归。如果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是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所趋向的目标,那么,唯物史观则从反思的层面上昭示了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面性和丰富性。马克思的历史观揭明了人的存在的两重性:一是作为肉体的经验存在:一是作为内在心灵的超验存在(这乃是理性与价值关系赖以确立的*本质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何中华,男,1962年生,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曾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