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包邮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1星价 ¥20.6 (5.9折)
2星价¥20.6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8509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503850912 ; 978-7-5038-5091-2

节选

nbsp;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我国园林绿化事业也
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强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作,使得全国园林绿化工作发展更快,主要体现在:
园林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原来基本的物质功能和精神作用发展为多
功能的生态型园林:园林的形式在继承自然式园林的基础上,吸收规则布
局的特点,多以混合式园林出现;在造园手法上,采用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的原则,东、西方造园艺术有机融合,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雕塑小
品为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1990年以来,城市园林绿化向城
乡一体化绿化方向发展,建立了生态园林绿化网络系统。各大、中、小城
市既重视园林绿化的造景,又重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开展创造园
林式生态型旅游城市和创建美好家园的竞赛。全国相继涌现出北京、上海、
大连、威海、青岛、厦门、珠海、深圳、佛山、中山等一批园林式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各地掀起城市“双创”建设的高潮,涌现出集三高农业、休
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风景园林。1999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99昆明世
博会”,向世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2006年5月1日至10
月31日在沈阳成功举办“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是“我们与自然
和谐共生”。园林绿地建设的实践和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学科的理论。因此,为了总结和反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和新理论,
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编著了这本书。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实景分析精辟,图文并茂,突出生
态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本书可供广大园林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
划师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园林绿化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园林、城
市规划、物业管理、园艺等有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由刁俊明
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由贺握权编写;第七章由李杰明编写;第十章由刁
卫红编写;第六章由李坤新编写。刁俊明负责全书统稿和审稿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嘉应学院
 生物系钟福生教授审阅了书稿,地理系胡华科硕士帮助绘制了部分插图,
生物系谭炎钊等同学帮助输入书稿。在此向上述同志和其他给予本书关注
与支持的人士以及本书参考文献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嘉应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梅州
市风景园林协会领导的支持及梅州市五里花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帮助,
在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
读者批评指正。
    刁俊明
    2007年3月8日

第四节  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
    一、园林植物选择与配植规划的原则
    (一)根据绿化功能合理配植植物
    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从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因此在规划
  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大面积的裸露土地上,应
  尽量考虑迅速用草坪或其他植物把它覆盖起来,避免在干旱日子里尘土飞扬,
  在多雨季节,泥泞不堪,或者在当风之处,注意防风的种植。在工厂地区,如
  果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得考虑选择对毒气抗性强和吸毒量较大的植物,
  而在公园范围,则要求多种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和树木。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植物
    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植物,特别是选择乡土植物,是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应
  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就木本植物而言,就有
  8000余种。但这些植物并非能够适应所有园林环境,而是因地区分布不同,
  生态习性各异。它们与立地环境的温度、土壤、光照、水分、空气、其他生物
  以及环境污染等各种生态因子的互相关系和作用各有差别,只有各项环境因子
  基本符合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乡土植物是长期生活在当
  地的植物种群和植物群落,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各种环境条件。另外,经过
  长时间引种驯化并取得成功的外来植物,也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因此在园
  林绿化规划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挑选适合的树种,保证各种绿化植
  物在园林环境中种植成活,生长发育良好,充分发挥绿化美化环境的综合功能
  和效益。
    (三)根据植物的形态和习性(即生物学特性)选择配植
    发挥每种植物的观赏特点,显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创造出园林美的
  意境。如桃花主要是在春天观赏其花色,桂花主要在秋季欣赏其芬芳,而蜡梅
  则是在冬季,既闻其香韵,又兼赏其风骨;成片成林的松树,则能形成“松
  涛”,选择姿态古雅的五针松,配置在建筑物旁,则能形成“迎客留宾”之
  意境。
    (四)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资源
    现有植被资源是园林绿化美化的先天条件,有利于迅速形成良好的植物景
  观和发挥生态效益,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大面积地利用现有植
 被,还可节约大量的绿化建设资金。因此,园林绿化规划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
就是要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资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
服务。特别是现有资源中的珍稀名贵植物要加以很好地利用和保护,不能轻易
地丢弃或破坏。
    (五)以绿为主,结合彩化和香化
    创造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良的环境空间是城乡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和*
终目标。所以,规划绿化植物种类,首先要考虑绿化效果,特别是一些新建公
共绿地,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尽快改善园林生态环境,
更应以绿化为主,尽量多考虑一些乡土植物、适生植物和适生树种。同时,根
据景观功能要求,结合绿化进行彩化和香化环境。
    (六)尊重科学,符合生态分布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不同地区气候带的植物分布生态类型
各异。所以园林绿化植物选择规划,应符合植物生态分布规律。植被的地带性
分布是植物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果,各地区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植被分布
各异。园林绿化按这种自然分布规律所选择的植物种类,在生态上才是稳定
的,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
取得预期的园林绿化美化与生态效果。尤其是园林绿化树种规划,更应遵循这
一基本原则。
    (七)远近结合,快慢搭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绿化美化工作是一项持续而长久的任务。
绿化植物规划应用既要考虑近期的绿化效果,也要有远期目标。在选择植物种
类,特别是进行树种选择时,应考虑各种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观赏特性。在
园林绿化建设初期,可选用一些速生树种,如大叶榕、悬铃木、杨树、泡桐、
喜树、青桐、臭椿、枫杨、水杉等,以求早日绿树成荫,但此类树种生长到一
定年限即易衰老,景观质量下降。而慢生树种则寿命长,景观持续效果好。所
以,树种规划与应用要兼顾到近期和中长期的绿化效果,采用速生树与慢生树
搭配布置,使园林绿化美化远近结合。为了解决近期绿化覆盖率和美化效果,
初期绿化还可多规划应用花灌木和草坪及地被植物,绿化覆盖效果好,管理粗
放,经济实用,适宜大面积应用。
    (八)根据植物的种植形式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是根据绿地在总体布置中的功能要求和环境地位来
决定的。一般在绿地的大门进出入口、主要干道、广场、重要建筑物等地,较
多地采用规则式的种植形式。而在自然山水、草坪、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
     近,则较多地采用自然式的种植形式。由于城市中的绿地过多受道路、建筑、
    人流、市政设施等多种因素影响,绝对的规则式和绝对的自然式均较少,而较
    多的则是混合式的种植形式,一般说来,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易于形成庄重、
    宏大的气氛,而自然式的种植则易于形成轻松、活泼的感觉。
    (九)植物配植与构图的关系
    在植物配植中,如过分强调构图完整,只有共同性而无差异性,则会显得
    单调、平淡、没有生气;如只强调差异性,则整个绿地又会出现零乱和不完
    整,甚至缺乏整体感。因此,在植物的配植中,要求能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
    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植物配植的构图完整、和谐、生气勃勃。
    (十)园林植物配置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防止杂乱无章,设计中应遵循以下
    原则:
    (1)先面后点。
    (2)先主后宾。
    (3)先高后低。
    (4)内外结合。
    二、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主体,也是组成城市、工矿区园林景色的基本材
    料。园林植物类型繁多,种类丰富多彩。各种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如树体的
    曲直,冠幅的大小,叶型的变化,色彩的浓淡,更是千变万化,五彩缤纷。
    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种类植物学变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植物的高度
    1.乔木类乔木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骨架,在各类绿地之中起重要的主导
    作用,乔木均有明显的主干,离地一定高度开始分枝、分叉,有较大的树冠,
树型高大,按其树高和树冠的直径(蓬径或冠幅),又可区分为四个等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