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2546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32254668 ; 978-7-5322-5466-8

本书特色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熄的明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他想.不久这一本本刊物就会像展开翅膀一样,飞遍巴黎和欧洲,飞到那些工厂、车间和校园里,飞到那些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们手上。这时候,他更加真实地感到,自己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再也不是什么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的乐趣,自己
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少年革命者,正在朝着他心中伟大的理想和事业走去。
许多年之后,当他重新返回祖国的怀抱之日,他将不再是一个年少的四川学生,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革命者,而是一位成熟的青年革命家,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位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了。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小村庄开始,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邓小平幼年、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从出生到进入私塾发蒙念书;从乡里的北山初等小学堂、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再到广安县中学堂;16岁那年,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毕业后,沿着长江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前往法兰西寻找救国救民的梦想……
村庄、田野、山岗、河流、桑园、小学堂、中学堂,还有故乡大地上四季的风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各种新思潮的吹袭和涤荡,异国他乡辗转而艰辛的劳动和求学生活……这一切,也都见证了一代伟人早年所留下的曲折而坚实的生命脚印,以及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串串足迹……本书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邓小平幼年、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

目录

1 襁褓里的孩子
2 名字中的期望
3 风起云涌的年代
4 牌坊村的邓氏家族
5 重振“书香门第”
6 慈竹掩映的幼年时光
7 翰林院子里的小学童
8 妈妈的微笑
9 邓家老井
10 蚕房院子
11 风雨小学堂
12 “鬼屋”和”神龟”
13 五块银元哪里去了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
15 春洪涌进了渠江
16 保路风潮的洗礼
17 在广安高等小学堂里
18 制止“割肝救母”的悲剧
19 锄禾日当午
20 翠屏山上的弦歌
2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23 “德先生”与“赛先生”
23 法兰西梦想
24 告别故乡
25 大海茫茫(一)
26 大海茫茫(二)
27 初到法兰西
28 巴耶中学的短暂时光
29 钢铁厂里的小轧钢工
30 艰辛的滋味
31 在哈金森橡胶工厂里
32 少年革命者(一)
33 少年革命者(二)
34 “油印博士”
35 再见,法兰西
展开全部

节选

《少年邓小平》从一个小村庄开始,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邓小平幼年、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从出生到进入私塾发蒙念书;从乡里的北山初等小学堂、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再到广安县中学堂;16岁那年,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毕业后,沿着长江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前往法兰西寻找救国救民的梦想……

相关资料

说起诵书,那可是贤娃儿的“拿手好戏”。周先生要求学生每一段书都要背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不掉句,不结巴。贤娃儿上课专心,坐在前排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每次单独诵书,都会得到周先生的夸奖。
这一天,周先生又让学生们齐声诵读了这一段: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为,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能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子长,宜先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