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

包邮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

1星价 ¥19.8 (7.9折)
2星价¥19.8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0872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300087269 ; 978-7-300-08726-9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中国文化*根本的哲学渊源儒道两家的学说为依据,从深层次上去把握中国古代尚清审美趣味的实质性意义及其审美价值,并从宏观上阐明了其产生与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相应的社会基础与意识形态根源。
作者吸取了前人及时贤在同一论域中的研究成果,把相关资料纳入“天清——人清—文(艺)清”的逻辑思路。全书谋篇合理,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其从道家清心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儒家以礼节情的人格教化上揭示中国尚清趣味的人文底蕴,并用当代的“原型批评”理论对尚清趣味进行分析,具有相当的新意和深度。

目录

绪论
**章 农业文明:尚清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
 **节 农业文明与自然审美趣味
 第二节 农业文明的生命意识与尚清
 第三节 自然崇拜与清美意象的生成
第二章 道家与儒家:尚清审美趣味的思想之源
 **节 道家之“道”与尚清
 第二节 儒家礼乐传统与尚清意识
 第三节 《周易》文质观与尚清
 第四节 清浊对举的方法论与尚清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清”作为审美范畴的形成
 **节 玄学思潮与“清”审美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 人物品藻的审美化与“清”的演进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之“清”的特色
第四章 唐宋元明清:“清”作为审美范畴的衍变和总结
 **节 唐代“清”审美范畴的发展
 第二节 宋元“清”审美范畴的定型
 第三节 明清对“清”审美范畴的冲击与总结
第五章 审美判断:尚清审美趣味的优与劣
 **节 审美趣味的超越性与纯洁性
 第二节 审美趣味的弱化与情感压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农业文明:尚清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
“清”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荀子在《荀子·君道》中说:“原(源)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谈到尚清这一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可谓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道家思想是其思想之源,这是不错的。但是很显然,仅仅从哲学的层面横向展示“清”美赖以发育成长的思想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儒、道两家的尚清思想又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远古,投向我们的先祖,从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我们先祖赖以生存的这方水土和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答案。换句话说,儒、道思想已经是中国文化的凝结形式,而不是文化心理的原生态了,所以,我们需要从文化的源头谈起。本章将综合各种古籍和现代研究成果,并借助于训诂学的一些帮助,初步提供笔者的思考成果。
  **节 农业文明与自然审美趣昧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早发源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培育起来的中华文化,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先民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对宇宙的认识密不可分,它们共同积淀着尚清审美趣味的自然和人文基础。
  一、农业文明与尚清的孕育
  (一)地理、气候条件
  之所以从中华民族的自然条件入手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我们在其中生息、繁衍、发展,自然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民族的自然观,而自然观势必向意识形态渗透,并进而规定民族的审美趣味。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