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1709421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5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117094214 ; 978-7-117-09421-4
节选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
史。*近几十年来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
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接受针灸治疗。今天,针灸已经
成为世界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为什么古老的针灸医术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仔细探究,
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疗效,尽管现代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在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
和急症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许多疾病还是缺乏有效的
治疗手段,如心因性病症、慢性退行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各
种疼痛及过敏性病症等。针灸治病是经过千百年实践不断积累和
完善的,尽管有些治疗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其疗效却是肯定的,
是可以重复和验证的,并且见效十分迅速。临床上,疼痛、呕吐等
症状在进针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后即减轻或消失者屡见不鲜。
其次是安全性,疗效固然是一种疗法能否得到普及推广的关
键,而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化学合成药物在有针对性地
解除疾病症状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
的伤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有些普通感冒患者可能仅仅因为服
用几粒抗感冒药而出现大面积剥脱性皮炎、骨髓抑制、休克。’中
药取自天然,一般认为十分安全。事实上,是药三分毒,如果使用
不当或滥用,即使草根、树皮也会产生不良反应。针灸属于外治疗
法,它的治病理念与药物完全不同。在身体上扎几根针,对人体造
成一定创伤,看似有害,其实这些创伤十分微小,很容易被机体修
复。并且恰恰是由于这些微小的创伤激活并加强了人体本身所固
有的治病能力和调节机制,达到治疗的目的。针灸的安全性是举
世公认的。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行针灸听证会,
会后发表的报告认为“针灸疗法的*大优势之一,就是在治疗同样
病症时,针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药物和其他认可的医疗手段
低很多”。
除了疗效和安全性,针灸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简便易行,不需要
复杂的仪器设备,有些操作适合用于慢性病人自我调理和预防保健。
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失眠、抑
郁症等,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建议和指导病人做一些简便
的针灸治疗,如循经按摩、穴位贴敷、刮痧、拔罐等,充分发挥患者的
主动性,增强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以取得持久、稳定的疗效。
为了满足初学针灸者和针灸爱好者的需求,由人民卫生出版社
策划、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组织专家编写了这套针灸入门丛书。
《经络入门》、《腧穴入门》和《特定穴与经外奇穴入门》介绍针
灸的基础知识,包括十四经脉的循行和病候、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
治应用。《针刺手法入门》、《火针等刺法入门》和《灸法、拔罐与刮
痧法入门》介绍毫针、灸法、拔罐、刮痧、火针、电针及放血等临床
常用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包括具体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耳
针法入门》、《头针法入门》和《足疗法入门》介绍近几十年取得显
著进展的耳针、头针和足疗等微针疗法,分别介绍各种方法的穴区
定位、刺激方法、适应病症等。《时间针法入门》介绍择日按时取穴
治病方法,包括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时间针法
的治病机制、选穴配穴方法及临床应用等。
丛书各册既相对独立,又可以相互参照,对各部分的基本知识
点都做了明晰的阐述,配以大量的图表,非常适合自学。
编著者
2007年7月9日
七、足太阳、少阴经脉
足太阳、少阴经脉互为表里,分别行于下肢外、内侧的后
面,在腹腔内属络膀胱与肾。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共有67
个穴位,主治头、项、腰背、下肢、目、鼻、五脏六腑、肛门、妇
科、神志等部位及系统的疾病。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共有27
个穴位,主治肾、肺、心、肝、脾、咽喉、舌、妇科等部位及系统的
病症。
(一) 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
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
下挟脊,贯臀,入胭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胭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
骨至小指外侧。(《=灵枢·经脉》)
(1)经文释义 一
1)交巅:山之上为巅,在人体则指头顶的*高点,为督脉
的百会穴处。
2)还出别下项: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入络脑,再从枕骨
部出来,至项部分成两条线,分别沿脊柱两侧下行。
3)循肩膊内:膊为肩胛骨,肩膊即指肩胛部。足太阳膀
胱经脉在后背部有两条线,分别距离后正中线(督脉)l.5寸和
3寸。当两手交叉抱肩时,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近的距离为
6寸;若两臂自然下垂,则它们之间的*近距离小于6寸。因’
此,在定位**侧线上的穴位时,应该要求患者两手交叉抱肩,
此时肩胛骨内侧缘与后正中线*近的距离为3寸,取其中点即
为**侧线。
4)膂:音旅,含义有四:①脊柱骨两旁的肌肉;②脊柱骨;
③伏膂,为经脉名称,与太冲、伏冲为一脉:④膂筋,指附着于
脊柱的筋膜。此处指脊柱骨两旁的肌肉。
5)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足太阳膀胱经脉在后背部的第
二侧线距离后正中线3寸,两臂自然下垂时,部分路径循行在
肩胛骨的下面,故日“贯胛”。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当肺之魄户与心之神堂之间。当两臂自然下垂时,该穴
就位于肩胛骨的下面。因此取膏肓穴时,必须要求患者两手交
叉抱肩,身体前倾,伏于桌子或枕头上,以便移开肩胛骨,暴露
穴位。
6)髀枢:髀音俾,指大腿,又特指股骨;枢为枢纽,髀枢
指髋关节。
7)下合胭中:足太阳膀胱经在项部分为两支,至胭窝处
又会合在一起。委中穴就位于胭窝中央。委者委屈,委中位于
胭窝正中,当“委而取之”,故名“委中”。
8)以下贯踹内:踹通“脯”,指小腿后面的腓肠肌。
9)出外踝之后:足太阳膀胱经行于外踝与跟腱之间。外
踝高大如昆仑山,昆仑穴就位于外踝后的凹陷处。
10)京骨:京者,大也。人工筑起的高丘为京,“绝高谓
之京”(《尔雅·释丘》)。京骨指足外侧小趾本节后突出的半圆
骨,即第5跖骨粗隆。京骨穴就位于第5跖骨粗隆下缘。
11)至小指外侧:足太阳经终止于小趾外侧,交接足少阴
肾经。
(2)循行概况:起于内眼角(睛明)一上额(攒竹、眉冲、
曲差)一行前头(五处、承光、通天)一交于头顶百会穴。头部
的支脉,从头顶分出一抵达耳上角。直行的主干,从头顶入络
脑,复出下行(络却、玉枕)一至项部(天柱)分为两支。第1支
沿脊柱旁下行(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
俞、胆俞)一抵达腰部(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一进入脊旁
筋肉,入腹腔一络肾一属膀胱。腰中的支脉,沿脊柱旁下行(气
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囗、
次醪、中醪、下醪)一贯穿臀部(会阳、承扶)一沿大腿后侧下行
(殷门)一进入胭窝中央(委中)。第2支从项部分出后,沿肩胛
骨内侧下行(附分、魄户)一贯穿肩胛骨(膏肓)一沿脊柱旁下
行(神堂、谴囗、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
肓、秩边)一经过髋关节(会环跳)一沿大腿后外侧下行(浮郄、
委阳)一与第1支会合于胭窝中央。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
阳、承筋、承山)一沿小腿后外侧下行(飞扬、跗阳)一出外踝后
方(昆仑)一沿足背外侧(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
谷)一止于足小趾外侧端(至阴),交接足少阴肾经。(图8)
(3)循行总结
●分布广泛,从头至足,行于躯干及下肢的后面。
·与背部联系密切,共有两条主线,分别距离后正中线1.5
寸和3寸。
·经脉属膀胱络肾,入络脑;经别当心入散、入肛;经筋结
于舌本、鼻。
·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足小趾外侧端。
2.经脉病候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胭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
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
腰、尻、胭、踹、脚皆痛,小指不用。(《灵枢·经脉》)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1.4¥68.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中医诊断全书
¥24.2¥59.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回生集
¥6.8¥9.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神农本草经
¥19.6¥69.0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4.5¥45.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临床常用百方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7.9¥23.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