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0950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3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117095099 ; 978-7-117-09509-9

节选

篇 咽喉科
**章 咽喉科概述
    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道,有
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
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灵枢·忧恚无言》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
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
所泄也。”指出了咽喉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在《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五卷》说:“咽者咽
也,空可咽物,又谓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
虚,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主肺气之流通。”分别说明咽与喉的不同生理功能。此
外,在《难经》分别提出了咽和喉的大小及重量,可见很早以前,医家对咽喉的生理解
剖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就有一定的认识。
    **节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咽喉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念。
    2.理解咽为胃系、喉为肺系的意义,熟悉咽喉与肺、胃、脾、肾、肝的密切关系。
    3.认识循行于咽喉的经脉。
    【概述】   
    咽喉与脏腑经络关系,在《内经》中,就有不少记载,如《素问·诊要经终论》、
《素问·厥论》、《素问·风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阴阳别论二》、《素问·
奇病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灵枢·本藏》等,提到与咽喉有关系的脏腑有心、
肝、肺、心包络、大肠、三焦等。论及经络关系的有《灵枢·经脉》、《灵枢·经别二》、
 《灵枢·五音五昧》。这些论篇精辟地叙述了咽喉与某些脏腑经络在解剖、生理功能和病
理变化的关系,成为咽喉科的理论基础。
    其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使咽喉与
脏腑经络学说有了进一步发展。
    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共列9候,简略地指出肺、脾、胃等脏腑与咽喉病的关
  系。《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列8个病症,内容多论述治法,选方51首,认为这些病症
  的发生,都是肺经病理变化的结果,故诊断和治疗立足于肺经病变,论述简单而带局限
  性。《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共25门,总的论述了肺、胃与咽喉的关系和咽喉的生理
  解剖。并以脏腑病变说明咽喉病症的发生,理论性较强,所提及的脏腑有肺、胃、脾。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专立一节论经络和脏腑与咽喉关系,以经络循行所涉及的
  脏腑有心、脾、肝、。肾、胃、胆、肺、大肠、小肠。但各病症从脏象理论论述的较少,
  而着重从病邪来说明其病因病理。《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分声痦、咽喉两大篇,各篇
  均分经义、论证、论治、述古、列方等。在论证和论治中,以肝、肺、脾、肾、心、
  胃、胆等脏腑的病理变化为基础,论述咽喉病的病因和辨证治疗,内容比较丰富。其他
  医籍如《外科正宗·咽喉论》认为与咽喉病有关脏腑有心、肺、肝、脾、肾。《三因极
  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有肺、脾、胃。《医贯·卷四》有肺、胃、肾。《类证治裁·卷
  六》有肺、胃、心、肝、大肠。《经验喉科紫珍集》有胃、心、脾、肺。《图注喉科指
  掌》有肺、胃、肝、肾、脾、三焦。从上述医著中,可以见到咽喉与肺、胃关系*为密
  切,为各医家一致公认。
    在经络方面,一些咽喉专著,有专论针灸内容,从针灸理论叙述咽喉病的针灸疗法
  的,如《重楼玉钥》。在《图注喉科指掌》中并绘有针灸穴位图。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脏腑经络与咽喉的关系是很注重的,咽喉疾病的发生是由于
脏腑的病理变化而致,用脏腑经络学说来说明咽喉疾病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因此在
学习咽喉疾病之前首先学习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是很有必要。
    【与脏腑关系】
    咽喉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咽喉为经脉循行交会之处;第二、咽
  喉为肺胃之门户,主呼吸、纳水谷,有“喉咙以下言五脏,咽门以下言六腑”(见《经
  验喉科紫珍集·上卷》),《外科大成·卷三》说:“咽者噍也,接三脘[1]以通胃,故以咽
  物,喉者候也,通五脏以系肺,故以候气。”可见咽喉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在《内
  经》中提到与咽喉有关的脏腑有肺、脾、心、肝、心包络、大肠、三焦等。后世医家提
  出的与咽喉有关的脏腑更多,归纳12本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有脾、肺、胃、心、肝、
  肾、三焦、大肠、胆、小肠等脏腑。说明了咽喉与五脏六腑有普遍的联系。其中关系较
  为密切的、历代著作比较集中提出的有肺、胃、脾、肾、肝。这些脏腑关系常应用于f临
  床辨证治疗上。
    注解:
    [1]三脘,脘是指胃内部位,三脘是指上、中、下脘,上脘指胃上口,中脘指胃腔中部,下脘是
  指胃下口。
    喉与肺
    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之所属。《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喉
  应天气,乃肺之系也。”《医贯·卷四》说:“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经验喉科紫珍
集·原序》指出“喉应天气[1],乃肺之苗。”说明了肺与喉的所属关系。
    生理关系:肺与喉均属肺系,其生理功能为行呼吸发声音,《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五》说:“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主肺气之流通,
故为肺之系。”《重楼玉钥·喉科总论》也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
系,乃肺气之通道也。”肺主气与宣发,肺气充沛,宣发舒畅,喉的功能才得健旺,呼
吸方能通顺,语言才能宏亮。故肺与喉的互相协调,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
    病理关系:肺脏受损,可出现肺脏热盛,或肺脏虚弱的病理变化,可以直接由肺系
上循影响于咽喉,引起各种咽喉疾病。肺脏热盛的咽喉病,在《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五》说:“肺脾壅滞,风邪热气,搏于经络,蕴蓄不散,上攻于咽喉,故令咽喉中如有
物妨闷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又说:“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邪热毒蕴
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凝血滞,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肺脏
虚弱的咽喉病,在《血证论·卷六》说:“血家咽痛,多是肺胃虚火。”《杂病源流犀
烛·卷二十四》也说:“又有脾肺虚热,上攻咽喉生疮者。”“喉燥痛,水涸火炎,肺金
受克故也。”
    肺、气道、喉、鼻构成了肺系,故在所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都是非常密
切,又由于咽与喉相互邻近,故喉病往往是肺脾二经的病理变化所致。
    注解:
    [1]喉应天气:喉为呼吸气体出入之道,吸入自然界的气,称为天气,故有喉应天气的说法。
    咽与脾胃
    所属关系:咽下接食道,与胃相通,为胃系之所属,《医贯·卷四》说:“咽者胃
脘,水谷之道路。”《严氏济生方·咽喉门》说:“夫咽者,言可以咽物也,又谓之嗌,
气之流通厄要之处,胃所系,地气之所主也。”指出胃与咽之所属关系。足太阴脾之经
脉上循咽喉挟舌本,脾与胃互为表里,共同协作完成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所以脾与咽
有着直接与间接联系。《重楼玉钥·诸风秘论》更明确指出咽主地气属脾土。
    生理关系:咽为胃之通道,其生理功能为司饮食吞咽,正如《重楼玉钥·喉科总
论》所云:“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医贯·卷之一》
也说:“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关津也。”
脾胃共主腐熟水谷、输布精微,咽喉得脾气的输布而健旺;而咽喉的生理功能健旺,饮
食呼吸调畅,脾胃才能完成其消化吸收输布之功。
    病理关系:胃为燥土,性喜润恶燥,故当其发生病理变化,多为火热上炎于咽喉,
如胃腑热盛,循经上炎,灼于咽喉,可致咽喉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如《血证
论·卷六》说:“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疮疡经验全书·卷一》亦说:“胃经
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说:“喉中腥臭,肺胃
热毒也。”《诸病源候论·卷三下二》说:“脾胃有热,热气上冲,则喉咽肿痛。”亦有因于
虚火上炎的,如《外科正宗·卷二》说:“思虑过多,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火
易于上炎”的虚证咽喉病。
    诊断关系:《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及《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都说,“夫咽喉
者,为脾胃之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