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4423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08442358 ; 978-7-5084-4235-8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防治的阶段性成就,内容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库岸类型与崩滑地质灾害,崩滑地质灾害等。

节选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
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
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将部分改
变长江水文情势,又会对库区、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
区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十分关心和重视,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国家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
科学试验,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等不同角度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论
证,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国
家对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初步设
计阶段,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第十一篇,环境
保护),在三峡工程枢纽工程概算中列出专项资金,专
门用于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自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
得了很大成绩。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以下简称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协调和国家十几个相关
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长江三峡工
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于1996年建立,对以三峡库区
为重点涉及上下游直至河口地区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
影响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内容涵盖了水文水质、
污染源、鱼类及水生生物、陆生动植物、局地气候、
农业生态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库区社会
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该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
区、跨部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生态环境监
测网络。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运行8年多来,
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监测数据,基本形成了三峡水库蓄
水前生态环境的本底资料。在国务院三峡办组织下,
受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水生和陆生动植物得到保护,
或就地建立保护区,或实施迁地保护等多种手段,尽
可能保护三峡库区及相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此同
时,配合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建设等,开展了一大
批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解
决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诸多实际问题。
    三峡工程凝聚了我国几代科技人员的心血。生态
与环境问题亦不例外,参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
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硕果累累。在2003年三峡工程
顺利实现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的二期
阶段目标之后,国务院三峡办组织长期从事三峡工程
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总结其多年来的研
究成果,形成专著,以丛书形式出版。内容涉及三峡
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该套丛书的出版
对于从事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者无疑是一种
鼓舞,同时可以让公众进一步加深对三峡工程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的了解,另外,丛书对于宣传我国政府在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应该说明的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丛书仅仅反映
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局部,大量成果
还没有整理成专著,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这方面的工
作,让更多、更好的成果问世。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极为复杂。工程蓄水后,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才逐步显现,今后要进一步加
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及时
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与措施,使得三峡工程对
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减缓到*低程度。同时应该看到,
三峡工程建设也为广大工程建设者和从事生态环境研
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机遇和挑战。
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涌现出来,让我
们共同期待。   
前言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开工兴建,
2003年6月二期工程竣工,开始实现蓄水、发电和通航。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配合三峡工程
建设,组织撰写《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反
映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取得的*新成果,展示中国
科技人员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宣
传国家对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通过编著
和出版,总结过去,指导今后,意义特别重大。
    《(三峡工程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防治)》一书是《(三峡工
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之一,《(三峡工程库区崩滑地
质灾害防治图册)》是其配套成果,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了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成就。
    三峡工程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优越,水库区却是我
国崩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的合称)的多发区。在三
峡库区高程600m以下的干、支流两岸岸坡上.已查出崩
塌、滑坡4679处(其中涉水2526处),严重威胁着库区
人民生命财产、移民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为此,
国家不断加大崩滑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取得了巨大的
防灾、治灾效果和丰富的防灾、治灾成果。本图册包括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崩滑地质灾害、崩滑地质灾害防治
等内容。
    本图册编制单位为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指挥部,编撰人员为郭希哲、黄学斌、郭满长、
徐开祥、伍岳、付小林、程温鸣、李辉武、马霄汉、彭
光泽、范意民。图册编制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
灾害研究会理事长李烈荣教授,中国工程院刘广润院士
和王思敬院士,中国科学院孙广忠研究员等的热情支持
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05年12月



作者简介

p>主要作者简介
    郭希哲河南省社旗县人.1935年8月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
学校矿山地质专业.1966年在职学习,毕业
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历任湖
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地矿部
长江三峡链子崖和黄腊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指
挥部总工.曾兼任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武汉水
利电力大学(宜昌)兼职教授、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理事、中
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
学报编委会常委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参加淮河和长江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湖北省等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
质灾害等重大项目勘察研究30余项。主持了一个阶段的三峡工
程三斗坪坝段勘察研究及三峡库区危险性*大的链子崖危岩体
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实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
年获地矿部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水
利部、能源部国家科技攻关专家荣誉证书。获部、省级一~三
等科技成果奖5次。编著地质勘察研究报告30余部.发表论文40
食篇。
    黄学斌河南省项城市人.1957年11月
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
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现任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兼
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三峡大学
硕士生导师(教授)  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
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长期从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近几年先后组织完成了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乌江鸡冠岭山崩等地质
灾害防治工程、巴东县城二道沟滑坡抢险应急治理、《长江三峡
库区重大崩滑地质灾害监测工程试验(示范)区》、“九五”国
家科技攻关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长江三
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防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等。获部、省
级二等科技成果奖2次、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20余篇。
    郭满长  河南省上蔡县人,1 953年1 O月
生,高级工程师。1976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
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在职学习毕业于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商管理系。现任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影像中心主任。中
国地质灾害学会会员。先后参加由中国人民解
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组织的1/20万、1/50万
及1/5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大江大河工程地质调查以及城市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