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景观设计基础

景观设计基础

1星价 ¥42.1 (4.9折)
2星价¥42.1 定价¥8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2239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7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040223989 ; 978-7-04-022398-9

节选

br />     两个体能相同的人角力移重。甲只拼蛮力,一小时未移动一吨公里,乙选用了
组合成的移重机械,掌握了驾驭技术,一小时移动一百吨公里。
    两个实力相当的企业角逐市场。甲只注重数量:多投入,多产出,多推销,多
让利,得势一时,难以持久。乙重视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创新,更注重企业的全面创
新:资本营运市场化和专业化,降低营运成本与风险;开发人力资源,杜绝人力浪
费,用优秀人才加强营销和研发;让先进技术开路,以实用技术做基础,淘汰落后
技术;推动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沟通信息化、组织行为规范化、组织监督多
元化;实行生产、设计与营销换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指引生产与设计。乙实现全
面创新之后,只付出超过甲十倍的努力,却获得超过甲百倍的收益。不久,甲无声
无息地退出了市场。
    以上甲乙之别,均属智慧及创新之别。人类文明如果仅靠体能和数量的发展是
走不到今天的,文明进步的史册上处处写满了智慧与创新,而设计正是智慧与创新
的交合。
    想前人之未想,敢为天下之不能为、不愿为和不敢为;用辛勤扫描历史,用周
密透视现实,用真诚发现需求;正视困难和问题,靠勇敢和智慧解决之;把不可能
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完美,靠理想和激情来促成;将烦恼留给自己,让幸福滋润
社会,把真情与和谐赠予未来。这些描述直指设计,使人们更加尊重和关爱设计。
    设计为什么很宽?因为康德“设计”了批判哲学,爱因斯坦“设计”了相对
论,蔡元培“设计”了北京大学,张艺谋“设计”了他自己的电影。不可否认,
设计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如果没有目标、计划、预案、谋略与激情,他们将一事
无成。
    设计也应该很专。
    房屋、道路、桥梁、水库、堤坝、机场、港口等建筑物,都是百年大计,
 动工之前都必须有非常专业的建筑设计。
    机械、设备、工具、仪器、仪表、产品等制造物,既是百年大计,还是涉
及社会、经济与民生大计,制造之前也必须有非常专业和精到的制造设计。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几千年来,语言和文字是*重要的传播系统的设
计。在近代社会,印刷成为影响巨大的传播工具。当代被称为信息时代,其实也是
电视、电脑、互联网、卫星、移动电话等传播媒介的时代。当代传播之符号、声
像、语言、文字、媒介需要更高的科技和更高艺术的专业传播设计。
    流通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需要流通,包括人员、物资、信息、资
金、文化、艺术、科技和能源的流通。这些流通构成城乡生态、国家生态和人类生
态。人体不通则痛、则病、则亡,城乡、国家和人际不通,也会出现困顿、混乱
与衰亡,这些也需要更宏观更综合的专业流通设计。
    以上便是设计业界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四大类专业设计,也是我对无数专业设计
的*新概括。这些深刻影响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专业设计,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
石,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客观历史事实。
    中国曾经是设计大国,这有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作证。中国又是设计的发展中
国家,近现代设计落后,当代设计也落后,既落后于发达国家,还落后于一部分发
展中国家。
    中国近200年设计的落后与封建衰落和资本入侵有关,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动
乱和民不聊生有关,还与近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忽视设计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的设计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设计不
能完全依赖市场,因为急功近利和周期危机的市场,不会提供发展设计的战略和规范
设计的政策,更不会提供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原创设计。尽管我们发展
了28年,但我国的设计企业还很小很小,设计大师几近于零,大学教育条件不足,
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终导致中国中高档设计人才严重缺乏,国际高、
中、低档设计市场均与中国无缘。
    面对巨大的差距,中国设计还有希望吗?有,而且大有希望!为什么呢?
    因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了28年,今后还会持续高速发展
一个时期。中华民族要在这个时期实现伟大复兴,她呼唤中国设计同步复兴。当前存
在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也将在复兴与发展中得到解决。我们可以设想:
    到2050年,中国也许会建成10座世界级的设计中心城市,20座亚洲级的设计中
 心城市,30所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学,100个国际知名的设计企业。到那时,中国设
计大师即是国际设计大师,中国设计名作即是国际设计名作,中国设计思潮即是国际
设计思潮。设计复兴由理想变成现实,创新型的民族、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中国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国际的典范。
    去年夏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与我和柳冠中先生联系,希望我们共同主持出
版一套设计教育创新系列教材,争取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认为要圆
设计大国梦,就得背几句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编写基础教材是设计教育的基础,培育人才是设计产业的基础,壮大产业又是设计复
兴的基础。因此,做好这件事就是做好基础之基础的事。既是做小事亦是做大事,
既是办好事亦是办实事。所以我欣然从之,并努力合作。
    在构想中我们拟得了几个原则:
    1.四大类专业设计都需要造型基础。绘画、文字、构成、装饰、符号、图形、
工程制图、模型等,都是造型基础,都需要新教材,不可以厚此薄彼。
    2.四大类专业设计都需要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温故方能知新,知旧利于创
新,设计的通史与专史不可少。知表还要入里,举一必须反三,设计的通论与专
论要精品。
    3.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编写出好教材,让青年学子更集中更有
效地掌握创造史、创造学、方法论、求异思维、设计程序等。
    4.教材是教学工具。教材的编写必须有利于教师备课和上课,资料查询与电子文
件更不能少。教材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学生温习和完成作业,作业题、作业范例、参
考书目与图例都应达到相当水平。
    5.作者必须是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设计教育专家,并已在所任课程中做到了内容
新、方法活、效果好,得到师生、学校与社会的一致好评,使教材的质量得到基本
保证。
    6.作者要从全国各地的院校推荐,撇开成见与偏见,给*优秀的教师以公平的
机会。
    7.大学不搞统编教材。世界不统、国家不统、地区不统、大学内部也不统。大
学应提倡指导性教材,因此,这套进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仅供各学校选
用。如果受欢迎,还可做一些交流与师资培训,目的在促进,而不在千校一律。
    由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以上原则得到了认同与落实。很多担任
 了教学、行政、科研与社会职务的专家,都能以教师身份参加本系列教材的编写,
不少精彩的书稿已经完成,教育部也批准了本套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我在写本序时,心情十分愉快。
    在写序过程中我想起了两件事。一件是大约50年前,正在读大学的我们买到了雷
圭元先生的《图案》,我们非常激动,感念一直延续至今。如果50年后的专家权威
们感念本套教材及其作者,将是幸甚之事!另一件是这套教材不过是设计教学的一部
分,绝不等于建筑设计的大厦,要圆设计大国之梦,实现中国设计复兴,还要几代
人自律自强、努力不懈,因为还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
    是为序。
    2006年6月于绿茵岛
 序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告别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后,经过了连续二十多年的高
速增长。无可辩驳,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一支经济力量,并于2001年1 1月正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中。标
有“Made 1n China'’字样的各种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各地。但这些产品主要表现为
技术含量不高、尚无品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我们已成为“制造大国”,却离
“制造强国”还很遥远。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由纯粹的生产性部门转型为具有经营自主权的经济实体的
过程中,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在产品门类、技术水平、加工质量和产品式样方面的巨
大差距使得我国企业认为无需在低水平的起点上自主创新产品,而仅仅依靠填补市场空
白就足以使企业快速成长。能够制造出和国外接近或一样的产品提供给国内市场是这一
阶段国内企业*重要的使命。我们现在能够数得出来的国内大企业,几乎全部是依靠
填补巨大的国内产品门类空缺而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有意义的自主设计创新在这些企业
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国内的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在20世纪80年代基
本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近几年,基本上将设计理解为促销技巧一类的手段。
    我们在不断地引进、购买、模仿、抄袭国外的不断更新的技术和产品概念的同
时,扩大着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但同时却忽视了培育企业持续成长*重要的能
力,即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市场需求,用自己的头脑进行产品创新。中国企业在
15年以前赖以快速成长的市场环境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中国企业的成长碰到了真正的
“玻璃天花板”。
    巨大消费市场的形成。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大城市就进入了消费社会。生产
很快过剩,即使是官方话语也从提倡节俭转向鼓励消费。各大厂商从价格战到概念炒
作,其营销手段大都是建立在刺激消费的目的上。大众传媒也在制造着消费繁荣的幻
象,从鼓励私人购车到假日经济的消费狂欢,国内设计市场的消费者(购买设计服务
 的企业)还很不成熟,基本追求式样的新奇与视觉的刺激,还未将设计纳入策略性层
面来考虑。设计活动的结果就是在今天的“消费品市场”里,存在着鲍德里亚所描
述的惊人的“视觉丰盛”现象:各种不同造型的同类产品在货架上进行“视觉的狂
欢”,在这“能指的盛宴”上,各种造型语言吵吵嚷嚷,争抢“眼球”,各种符
号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徘徊于此,挑选可实现个人“效用*大化”的
产品。ID在今天的语境下已异化为促销手段,设计则遵从了资本的逻辑,从包豪斯
启蒙时的哲学理念蜕变为牟利技巧。
    经济体制的改变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观念的“漂移”。经济的
高歌猛进必然会带来社会与文化上的不适应症候,其结果也将在随后的几年中显现出
来。从法律、道德规范到意识形态,从具体的生活方式到抽象的文化传统,从百姓
的世俗生活到官方与媒体的话语建构等,无疑中国正经历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
    近年来,社会上乃至学术界出现了各种新的理论、观念或“思潮”。绿色设计
(ec010gy deslg n)、创新设计(1nn0Vatlon deslg n]、体验设计(experlence deslgn)、
可持续设计(sustalnab]e deslgn)、人性化设计(human—centered deslg n)、整合设计
(Integra]deslgn)、情感设计(emotlon deslgn)——设计的“本体”被来自于
外部的时尚知识所侵蚀、瓦解,变得模糊不清了。在“非此即彼”观念的作祟下,
设计成为了“漂浮”的概念,受不同时代、地域文化与时尚知识的影响,并因此而
总是徘徊在独立的学科门外。观念的杂乱、研究对象的不明确与方法的不够体系化
等,使设计学科不断地被边缘化。
    国内的设计实践领域和企业更“务实”,他们把设计看作市场竞争的手段,当
作刺激消费的工具,服务于资本的增值。设计活动的目的被异化,方法被理解为
捷径。在cop.y(复制)与paste(粘贴)时代,企业内部的设计方法往往表现为
拼贴、移植、模仿。
    国内设计行业的起源与蓬勃发展都发端于教育,我们对其价值无可否认。与设计教
育的“不良性过度”形成对照的是设计产业的幼小或畸形。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处于严
重失衡状态,造成我国设计业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式,即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的增大,
而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我们有大的市场却有“大而不强”
的教育和“小而残疾”的设计产业,因此,设计教育应该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劳动者是
值得深思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大专院校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以来,经过十几年
 的渐进式发展,在近三五年呈现出“爆发”的态势。国内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
由当初的20来所激增到400多所,每年毕业的学生由原来的几百人到几万人。随
着扩招而来的是师资短缺与结构性“残疾”:大部分院校的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研究
生,他们自身还缺乏设计实践经验,就上岗执教了,于是新一轮的“纸上谈兵”、
“理论设计”或“竞赛式教育”又开始了。大多数设计院校的课程集中在“基础”、
“技法”、“知识”上。如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大批毕业生,既缺乏实践经验,又无
系统、合理的方法论指导。当他们面对实际设计项目时,既不能摆脱“知识”的桎
梏,又不能跨越“技法”的藩篱,一味地进行“美工”式的外观、造型的美化,更
谈不上原始创新。
    “物以类聚”,既体现了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研究存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
类”、“命名”是科学家在分析千差万别的表面现象时,人为地把自然分成若干层次
和若干范畴,以便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地把握自然规律。分类、命名是相对的,
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演化而改变的,也是随着人类行为的自发性向自觉性自由演进而
更趋向科学的。文化的分类或命名无非是自然史与人类发展阶段的产物。“新陈代
谢”是生命与非生命的试金石,文化分类和命名也是无休止的科学活动。旧有的
“名”、“相”不应成为人类文化进步的枷锁,“分工”、“分类”只能越来越合理,越
来越趋向系统性。
    人类的进步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祖先制定的“名”、“相”的否定。当“分
类”、“命名”这个人为阶段的观念阻碍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时,人类就会创造新的
“分类”和“命名”。
    “设计”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设计”是人类第三种智慧系统,
其组成的子系统或要素含有科学和艺术的成分,但又不等于说设计是一枚硬币,其一
面是科学,另一面是艺术,就如同人类是为适应生存环境等外因系统从而进化形成的
一个“新结构系统”,是重组生命结构的“创造”。
    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们对“设计”这一概念的认识,逐渐从工业设计实践与认识提高到生活方式设计、
文化模式设计及系统设计的高度上来,即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人类合理、健
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目标,以高科技为保证条件来调节市场机制的异化,
这样一种选择、决策、创造的行为就是目前提高到“事理学”  高度的“设计学”
诞生的背景与社会基础。我在80年代初就强调过: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
 文化。即使当时被误会,由此引申出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
存(使用)方式”。这个提法似乎有点抽象,不像搞技术的专家所希望的那样具体,例如
某某产品设计。而设计一旦被囿于一种物的设计的话,就已经被这个物的概念和抽象束
缚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应被认为是一种方法论,应提高到“事”的角
度来认识,这就是设计的定义。而工业设计则是工业时代认识人为事物的方法,自然是
对工业革命以来人为事物的一种正反馈,这包括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这种
积极的正反馈机制正是“事理学”的核心。这正是工业设计能将“限制”、“矛盾”协
调转化为“优势”的原因,也正是工业设计有别于“美术”或“技术”片面地就事论
事的本质之所在。这样,设计就能从“问题”——“事”的解决中,在“限制”下形成
“差别”——“新物种”,此乃“创造”也!
    “事理学”是人类总体文化对工业文明的思想和修正,是从设计“物”到
设计“事”的观念演进,其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重组资源,探索人类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创新的目的与本质。工业设计是工
业时代一切设计活动(人为事物、事务等)的观念、方法、评价思路,工业
设计的对象可以是“物”,包括产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
设计、交通、通信工具、机床设备、工具、广告、包装、家具、照明器具及
艺术品等。工业设计的对象也可以是“事”,乃至工作、学习、饮食、娱乐、
休息、交流等工作、生活方式的设计,还可以是区域规划、市场战略、产品
计划、产业规划、交通系统、物流系统、传播系统、服务系统等方式的概念
创造、策划、开发。习俗上或职业上的称谓,例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
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是工业设计思考、工作、行为的对象,而不是目的。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思考、研究的
起点是从“事”——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归纳、判断问题
的本质,以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概念、方法及组织、管理机制的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其结构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核
心,同时,知识经济也为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实践领域。具体来
说,就是知识经济可以启示人去开拓新的领域,乃至重组知识结构、重
组资源与知识结构之间的系统,以满足人类潜在的需求。我们应创造什
么样的知识?简要地说,首先就是“创造需求”,进而再创造能满足需
求的知识,以及创造能将知识与此类需求联系起来的组织和制度——
 即知识结构的创新。创新,就是要创造需求,而创造需求,也就是“创造市场”。
已有的市场是有限的,未来的市场则是无限的;已有的市场是拥挤的,创造出来
的市场则是广阔天地;已有的市场竞争激烈,而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市场中则可以
独步天下;已有的市场中利润微薄,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市场中可以获得高的附加
值。创造市场,就是要去“创造消费者”。为此,不仅要有售后服务,而且要有“售
前服务”——设计,以此来创造、培养消费者。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动
力和方向。由需求来引导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形成新产业结构,这就是对未来
的引导作用。培养和造就能够发现潜在“需求”、并能选择和组织“知识”,进而
创造“新物种”、“新产业”的人才正是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教育”的任务,而“设
计事理学”既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观念,又是设计教育的“基础”,也是知识结构创
新的思维方法。
    “事理学”这种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融于一体的观念将“设计”视作一门科
学的、系统的、完整的大学科体系,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人类面临地球生态环
境严重恶化、处于自我毁灭还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具有革命性
的意义,这无疑是对工业时代以来的工业设计从理论到方法的一场“设计革命”。尤
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其仅在原材料与新技术的革命中寻找经济持续发展之路,不
如与此同时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增长点,更有效地创新知识结构系统——将设计提到
“事理学”的高度,从根本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组资源、重组知识结构以求人类
生存方式更趋健康与合理。
    “事理学”是研究不同的人、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需求,
以及由此影响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的特征。这个规律就是搜寻需求目标的限制
“外部因素”——“实事”,以确立“目标系统”——“明理”定位;然后再
选择、组织资源和知识创造“新物种”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
彩等内因——“求是”的研究,这个阶段是概念设计阶段,是创造“新物种”的
阶段,也即“设计事理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事理学”有如下的特点:注重需求目标系统而不是功能;注重事而不是物;注重
物的外部因素而不是物的内部因素;注重结构关系而不是元素、因子.注重整体而不是
局部;注重过程而不是状态;注重理解而不是解释;注重祈使而不是叙述;注重设计师
与用户的“主体间性”;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人类创造过绚丽的文化,而文化作为许多种传达信息的有序符号,负载着创造者
 所处时代的生存方式。历史由我们的祖先完成了,然而,对现在和未来的创造则是我
们当代的实践和理想。
    泥土、柴薪、手轮是质朴、纯真、朦胧的生产资料。
    青铜、矿模、坩埚用扭曲的人性去祭祀奴隶主。
    纸帛、笔砚是崇高与权势的布道坛。
    蒸汽机、流水线和抽象的形、色、光的共存记录了人类理性的僵化与情感泛滥
的冲突。
    广告、“商战”作为社会发展阶段调动竞争机制的手段警示人类面临“异
化”,并启迪我们思考如何与自然的和谐。
    数字、信息、符号、图形和动态的时空艺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人类在规划
地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看到了希望。
    人类进步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是对自然、对自己已有认识水平的否定,也是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祖先、对权威、对功利、对已有的“名”、利”的否定或
重新解释。人类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企图改造周围的一切,而且已经和正在塑造第二
自然。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越往前走,可能遇到的“陷阱”就越多,习俗的
惯性或功利的诱惑也就越大。“设计教育”的责任在于引导创造未来生存方式的人
们,与其听凭“蛇和苹果”蛊惑,不如学会历史地、系统地、辩证地对自然、
对现实、对自身进行再认识,自觉地从正反双向反馈来审视已有的成果和观念。
    时下的设计学术界颇有会议过度、观念过剩之虞,整合、体验、可持续、人
性化等话语风流婉转,风光无限。在来自于外部“时尚”知识的影响下,设计教
育、设计研究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层,随着市场经济、消费社会、商业文化、
大众口味的不断变化而嬗变。教育研究的疆土在表层上平面展开,在“实用”的
价值取向上与一些流行概念肤浅地结合,不无遗憾的是,我们企盼的对设计本体
“向内向深”的挖掘与研究却乏人问津。
    筹划这套“设计专业创新系列教材”,反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全体编委的良
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同行能摒弃浮躁,潜心钻研,为中国设计的复兴做出
卓越的贡献。
    2007年7月
 前言
    21世纪,对全世界而言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密切交流的时代,中国也已不再是封
闭、锁国的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身处当今
时代是我们每个人的幸事,我们正享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可以想象,当你徜徉在拉斯维加斯霓虹闪烁的城市大道上,一片片富豪们建造的
海市蜃楼般的建筑跃然眼前时;当你身临尼加拉瓜大瀑布前,为那荡气回肠的壮丽美
景激动不已时;当你徒步穿行于西藏的皑皑雪山与碧波湖畔,为蓝天白雪之美景而无
限感怀时方才发现,现如今所处的这个世界已不再是那样单调乏味,便捷的交通工具
提供给我们更多亲近世界的机会。只要用心体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渗透着人
世间的幸福及对自然的渴望。
    作为景观设计师,如何在自己的国度设计出优秀的景观作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
物质与精神财富,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例如丹麦的建筑师琼·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
院,在技术水平与工艺材料尚不发达的年代,克服了前所未有的设计难度,历时14
年,耗资约一亿美元,终于建成了受到世人广泛喜爱的经典建筑,时至今日,各国
的音乐家均以能在那里举办自己的音乐会而感到骄傲。由此看出,一个伟大的设计作
品给后入带来的财富已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功用了。
    又如19世纪末期的西方,大部分人还沉浸在迷恋传统建筑的情怀中,对钢结构
建筑并不认可。但恰恰就在那时,一座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 D0周年而建造的纯钢结
构建筑——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国际博览会*引入注目的展品。这个备受争议的庞
然大物,曾是*不被法国人看好的一件作品。而谁又能想到,一个定位于临时建造
的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拆除的建筑,竟然以它独特的创意、精准的设计与科学的
组装方法征服了法国,也征服了全世界。这座铁塔也恰如二次大战后的新艺术派一
样,成为欧洲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典型代表,这便是一个经典建筑
  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建造世界顶级大师们的作品-
“鸟巢”和“水立方”,同样是顶着重重压力,同样是众说纷纭,但我们相信
总有一天人们会被她们的魅力所倾倒。由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景观设计师无
疑是创造人类文明与科学技术的灵魂工程师,他们正用智慧改善着一座座钢筋水泥
般的城市。
    现如今的中国也如同当年的西方国家,面临着世界大师纷纷前来献艺的别样局
面,中国的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俨然已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大都
市,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景观设计师要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去迎接新世纪带给我们的
挑战。与此同时,我国更多的中小城市与乡村也急需改造,在未来的20—50年,
依然具有开发的潜力。但目前的景观教育还不完善,若要行业发展,还需要我们景
观教育不断提高,从基础教育做起,培养更多具备独特新颖的艺术创作和设计表现
能力的景观设计师们,从而将环境景观设计提升为人类文化资源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
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类文明进步迈出自己*坚实的一步,这也正是此书出版
的意义所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