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与共生-东亚视域中的日本哲学

包邮融合与共生-东亚视域中的日本哲学

1星价 ¥12.0 (4.3折)
2星价¥11.8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0691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010069173 ; 978-7-01-006917-3

本书特色

就日本而言,尽管它是一个岛国,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语境和话语方式,打造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从纵向的文化史的考察中,我认为日本文化的发展走向的是“共存到融合到共生”的道路;从横向的文化内容的考察中,我感到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文化”,即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来理解事物,并且在个我的层面上加以展开。东方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迎来了复苏的机遇。东方文化传统本身所展示的仅令是深厚的根基与复苏的生长点,现时代向它提供的只不过是一种机遇。东方文化能否立足于其深厚的根基,找出其生长点,适时地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进行重构,以对21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东方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内容简介

融合与共生是日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本书通过对日本思想文化史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提出明治时代以前为日本哲学思想酿生、展开与成熟的时期,其后为现代日本哲学诞生、成长与结果的时期;前者以中国思想的导人为契机与介质,以德川后期创造性思想体系辈出为成熟标志,后者以西方哲学的移植为契机与介质,以西田哲学为代表的京都学派哲学为鼎盛。作者还提出“共生文化论”,认为日本文化走的是“共存一融合一共生”的道路;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文化”,即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理解事物并在个我层面上加以展开。超越中日两国的域界,从东亚视域乃至全球视域来认识日本或中国的思想文化,是构建21世纪东亚哲学的前提,也是本书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

目录

前 言                     
绪论 近代日本哲学的东亚意义        
 一、近代日本哲学产生的特征
 二、近代日本哲学展开的特征
 三、近代日本哲学的东亚意义
**章 传统的解构               
**节 日本精神的核心           
一、和魂                
二、武士道               
第二节 现代性的萌芽——以安藤昌益与二宫尊德为例            
一、从安藤昌益到明治哲学        
二、二宫尊德的“一圆融合”论与全球共生意识              
三、二宫尊德的公共性思想——公共哲学的视角                
第三节 历史转折期日本儒学的命运 
一、社会转型期儒学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二、儒学的复活与变形           
第二章 西学的导人                
**节 东亚哲学史上的西周——以“哲学”用语的定译为线索             
一、“哲学”用语的定译是东西思想融合的产物                 
二、“哲学”用语定译的意味         
三、全球化潮流中的“哲学”         
第二节 大西祝的批判主义哲学         
一、批判主义哲学             
二、理想主义伦理学            
三、美学思想               
四、政治社会思想             
第三节 明治哲学现代性的反思         
一、传统思想重构的类型、内容与方法    
二、明治哲学的双重性格——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的同在            
三、明治哲学双重性格的后续影响      
第三章 东西方哲学的融合            
**节 东西方哲学融合的独特性——西田哲学的宗教性格               
一、明治宗教哲学与西田几多郎       
二、西田宗教哲学思想概观         
三、西田宗教哲学的特性          
  ……
第四章 多元文化的共生
第五章 东方哲学的现代重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传统的解构 
 第二节 现代性的萌芽——以安藤昌益与二宫尊德为例 
  一、从安藤昌益到明治哲学
安藤昌益(1703-1762)是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具有独创性思想体系的杰出思想家。从现存的遗稿中我们看不出昌益在幕末主要思想流派中的学派归属,可以说,他是在幕末思想文化的大环境中独辟蹊径的思想家。由于昌益其人和其思想一度被埋没,加之遗稿大部分散失,我们很难准确地判断昌益思想在江户时代所起的作用。但是,从近世至近代日本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现存遗稿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辨析出昌益的足迹及其在日本思想史上理应占有的位置。
(一)昌益面临的思想课题
众所周知,江户时代(1603-1868)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高亦是*后一个阶段,安藤昌益成长与活动的时期正处于江户时代中期。自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至l703年昌益诞生,历时整整一百年,其间幕府以农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的商品经济为基础,建立了巩固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它不仅以严格的身份制牢牢地控制民众,而且以幕藩制和参觐交代制加强对“大名”(诸侯)的控制与防范。在士、农、工、商四个阶级里,后三者虽占人口总数的90%,但他们却在政治上任由武士阶层欺凌,在经济上深受其盘剥,尤其是广大农民肩负年贡、杂税、夫役等各种重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

作者简介

卞崇道,1942年生,江苏沭阳人。1969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日本语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专事日本哲学与文化研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东方哲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曾在日本关西大学留学两年、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一年,并多次赴日进行学术交流。现任浙江树人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 《现代日本哲学和文化》(1996)、《日本近代思想*的意义》(日文,1998)、《日本哲学与现代化》(2003)、《日本哲学史教程》(合著,1989)、 《战后日本哲学思想概论》(主编,1996);主要译著有: 《福泽谕吉》(1987)、《近代日本新观》(1992)、《西田几多郎》(1993)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