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0916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9
  • 出版时间:2008-03-01
  • 条形码:9787105091690 ; 978-7-105-09169-0

节选

bsp;第四章历史:
捣乱一失败一再捣乱--再失败
    19世纪下半叶,新疆周边成为沙俄和英国殖民帝国新领
地,新疆处于这两大殖民帝国夹击之下,成为它们肢解争夺的
对象。民国初年,新疆孤悬塞外,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停滞,
政局日趋动荡。20世纪30--40年代,农民暴动、民族仇杀、
军阀混战,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涉,新疆一片大乱,在此期间
先后出现过两个“东突厥斯坦国”。这就是今天的“东突”势
力的由来。此后,他们的民族分裂活动从未停止,但只是失败
的历史。
    **节  背    景
    “东突”势力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除了有前述的
地缘文化背景外,还有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现实背景。
    国内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后,新疆各族人民举旗响应,一举推翻了清
王朝在新疆的统治,但新疆的命运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军政
大权落入军阀手中,从此开始了长达17年(1912—1928)的
杨增新的铁腕统治。
    杨增新1867年生于云南省蒙自县莫别村的一个破落家
庭,从小受到传统的旧式教育,1889年中进士,从此步入宦
途,历任甘肃藩署薪饷所委员、藩署文案、中卫县知事、河
州知州、河州道台等职,以长于“治理”当地颇有斗志的回
族穆斯林而著称。1907年杨增新进疆,始出任新疆陆军学堂
督办,后任阿克苏道尹。辛亥革命期间,正在首府镇迪道尹
任上,还兼提法使,握有精锐的回营部队。在新疆巡抚袁大
化逃走、大批旧官吏被戕的混乱局势下,杨增新走马上任新
疆都督。
    杨增新自诩“一颗脑袋,一支秃笔可抵十万雄兵”,其治
新颇有权术:
    一是“问庙不问神”,即不参与中央的政治斗争,但“嘉
峪关外惟我独尊”,建立个人的专制统治。
    二是笼络、依靠巴依、乡约、部落头人、宗教权贵,以社
会上的*保守势力为自己的统治基础。
    三是声称“保境安民”,事实上,在他统治时期,不仅基
本维持新疆地方的政局稳定,还不要中央的兵、钱,将阿勒泰
纳入新疆,保住了这块领土。
    四是敌视、反对革命,但不干涉苏俄内政,并在极为困难
的境地下较好地处理了中亚难民、溃败白匪和苏联红军人新等
外交事件。
    五是在民族关系上实行“牵制主义”,以回维牵制汉人,
以汉人牵制回维,“使之各有所瞻顾而不敢轻发”①。
    六是利用宗教愚民,但警惕、严防境外宗教势力、泛伊斯
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渗透。
    新疆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内地。清初,在南疆维吾尔族地区
 推行伯克制,并置于军府统治之下,伯克制是以领主经济为基
础的。哈密、吐鲁番“回王”因归顺早且为清廷效力多而得
以世袭特权。牧区实行“扎萨克”宗法制度。道光年间,一
些伊斯兰权贵和卓家族开始在南疆闹事,并引发一定规模的动
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伯克制固有的弊
端恶性膨胀。军府制下的伯克制不可抑制地演变成社会毒瘤,
*终酿成同治年间的新疆农民大暴动。事实上,阻碍社会发展
的伯克制*终还是由人民去埋葬。同治年间农民暴动烈火燃及
大半个新疆,待左宗棠领兵规复新疆时,维吾尔王公伯克大多
已“家产荡尽”,衰败没落,农奴对伯克的人身依附在很大程
度上得以挣脱。左宗棠“际此天事、人事均有可乘之机”,力
主废伯克,置行省。1884年,新疆建省,同时裁撤伯克,实
行与内地同一的摊丁人亩赋税制度,以分成地租取代徭役地
租,比之过去显然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晚清,新疆的这场政治
经济制度的变革依然是不彻底的,牧区和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没
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哈密王领主地位依然如故,那里的阶级矛
盾日趋尖锐,成了潜在的动乱地区。
    杨增新的核心思想是宗黄老之说,以“四境之内,鸡犬
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政治措施上无一不
行清朝遗制,以社会经济停滞甚至倒退为代价,求得一时之安
宁。他的残暴统治积怨极深,他对此多少也有所觉察,在世之
时就忧心忡忡,“谓其死后新疆必乱”①。新疆社会潜伏的深刻
矛盾,终于以杨增新被刺杀身亡而爆发。新疆不久就陷于大规
模的动乱之中。在这场积蓄已久的阶级、民族矛盾总爆发的大
动乱中,“东突”势力终于跳上了前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