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皇帝八十一难经

包邮图解皇帝八十一难经

1星价 ¥39.8 (5.9折)
2星价¥39.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24022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44240222 ; 978-7-5442-4022-2

本书特色

以现代手法诠释中医千古经典。
  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养生家、道家、气功家、武术家、医家之首选必读经典,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
  400余幅手绘插画,200余张流程图表,全新的图解手法,精确解读,让人人皆可轻松领悟,拥有健康。
  权威实用,由浅入深,内容翔实,既便于初学者入门,又适合专业者精研。
  本书编写特点:
  吸取两千年来的《难经》研究成果,化纷乱繁复为简洁统一,终极精确解读原著。补入与《难经》相关的知识,使读者获得更完备、更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
  以图表、流程图、表格代替冗长艰涩的文字,使阅读更加轻松,理解更加透彻。
  通过正统中医理论阐明养生原理.使读者得到更本真、更实用的养生知识。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
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道家、气功内丹家、武术家、医家尤其针灸家必读的首
选书籍。
虽然《难经》全文不到12万字,但文简意赅,地位重要,除《黄帝内经》外,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本医书可代替它。因为自《难经》之后,中医理论日益纷乱,欲溯本求源,探明完整的古代医理,通过正统的中医理论了解真正的古代养生之道,必须要细读《难经》。如此重要的经典之作,在中医悄然复兴,伪中医养生图书欺世盗名、遗害国人的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内容简介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的年代里,人们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古代人体使用手册。
阅读本书,你就会惊奇地发现,2000多年前的古老医学,并没有随历史一起尘封起来,也没有因人类科学的飞速发展而显得落后。今天中医课本中的经络腧穴,依然是2000多年前医书上的内容:2000多年前的针灸疗法,不但没有被现代医学取代,反而在国际上备受推崇。通过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古老而正宗的中医理论,更重要的是,可学习到古代许多实用而有效的治病方法与养生知识。
和所有医书一样,《黄帝八十一难经》艰深难懂,不为普通人所熟识。因此,我们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图解手法,生动有趣的精美插图,为你精确解读、细致阐释《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微言大义,既便于初学者入门,又适合专业者精研。

目录

扁鹊行医图
编者序:不读《难经》,必为庸医
本书内容导航
总论
(一)一部解释古医知识难 点的中医典籍:《难经》概述
(二)不早于《黄帝内经》,承传者扁鹊:追根溯源
(三)阴阳知识概述:关于阴阳
(四)五行知识概述:关于五行
第壹章 第1-22难:论诊脉
 1.**难 切脉为何独取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
 2.第二难 尺、寸有何含义?:尺阴寸阳
 3.第三难 何为反常的脉象?:太过与不及
 4.第四难 如何区分阳脉与阴脉?:浮、长、滑为阳,沉、短、涩为阴
 5.第五难 如何掌握切脉的轻重?:五种切脉力度
 6.第六难 如何判断脉象的阴阳虚实?:损小为虚,实大为实
 7.第七难 什么叫王脉?:每月皆有一旺脉
 8.第八难 为何脉象正常也会死人?:元气断绝必死
 9.第九难 如何辨别脏腑的疾病?:数脉腑病,迟脉脏病
 10.第十难 什么叫一脉十变?:一脏脉象的十种变化
 11.第十一难 何为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肾气已衰竭
 12.第十二难 什么是五脏的内外?:肺心为外,肝肾为内
 13.第十三难 如何用多种手法诊断疾病?:脉象与面色、肤色的关系
 14.第十四难 什么是损脉与至脉?:损脉似迟,至脉似数
 15.第十五难 什么是四时之脉?:论四时旺脉
 16.第十六难 如何确诊五脏的病变?:脉象与内症外症相结合
 17.第十七难 如何通过切脉定夺生死?:五种死亡脉象
 18.第十八难 什么是三部九候诊脉法?: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九候,
 19.第十九难 男女脉象有何不同?:男寸盛,女尺盛
 20.第二十难 什么是脉的阴阳伏匿?:阳脉伏阴,阴脉伏阳,皆为病脉
 21.第二十一难 什么叫形病脉不病?:形病脉不病,虽病无妨;脉病形不病,终会短命
 22.第二十二难 何为“是动”,何为“所生病”?:病邪在气为“是动”,病邪在血为“所生病”
第贰章 第23-29难:论经络
23.第二十三难 什么是经脉的度数与始终?:经脉的长度与循行
24.第二十四难 如何判断脉气的衰竭?:脉气衰竭的征兆
 25.第二十五难 何为十二经脉?:论十二经脉
 26.第二十六难 什么是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加阴络、阳络与脾之大络
 27.第二十七难 什么是奇经八脉?:不拘于十二经的八个经脉
 28.第二十八难 奇经八脉怎样循行?:奇经八脉的循行起止
 29.第二十九难 奇经八脉的病症都有哪些?:奇经八脉也会使人致病
第叁章 第30—47难:论脏腑
 30.第三十难 营气是否与卫气相随而行?:营卫相随,卫外营内
 31.第三十一难 什么是三焦?: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32.第三十二难 为何心肺位于膈上?:心肺君临膈上的原因
 33.第三十三难 什么是肺金肝木沉浮说?:肺金非纯金,肝木非纯木
 34.第三十四难 何为五脏的声色嗅味与七神?:五行归类法,辨证更轻松
 35.第三十五难 为何心肺与小、大肠相距较远?:脏腑各司其职,分工不同
 36.第三十六难 为什么人有两个肾?:左肾右命门
 37.第三十七难 五脏之气通向哪里?:五脏与九窍
 38.第三十八难 为何脏五而腑六?:三焦亦算一腑
 39.第三十九难 何为五腑六脏?:命门亦算一脏
 40.第四十难 为何肾肺与声嗅有关?:耳闻鼻嗅的原理
 41.第四十一难 肝脏为什么有两叶?:因草木初生皆两叶
 42.第四十二难 肠胃长度与容量各是多少?:古中医的解剖知识
 43.第四十三难 为何人七日不饮食则死?:七天会将水谷津液消耗竭尽
 44.第四十四难 什么是七冲门?:消化系统的七个要冲之门
 45.第四十五难 什么是八会?:八会穴的名称与意义
 46.第四十六难 为何老少睡眠不同?:气血的蛊衰
 47.第四十七难 人脸为什么不怕冷?:头为诸阳之会
第肆章 第48-61难:论疾病
48.第四十八难 何谓人有三虚三实?:脉象、病症与诊候
49.第四十九难 什么是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两类主要病因
50.第五十难 如何从生克关系区分五邪?:五邪的名称与传变
51.第五十一难 怎样识别脏病与腑病?:脏病与腑病的区别
52.第五十二难 按诊如何判断脏病与腑病?:脏病与腑病的阴阳属性
53.第五十三难 什么是“七传者死”?:论七传与间脏
54.第五十四难 为何腑病好治而脏病难 治?:脏病与腑病的传变规律
55.第五十五难 什么是脏积腑聚?:积病与聚病的区别
56.第五十六难 什么是五积?:形成积病的原因
57.第五十七难 什么是五泄?:腹泻的分类与症状
 58.第五十八难 怎样识别判断伤寒病?:中医的伤寒概念
 59.第五十九难 如何鉴别狂癫病?:狂病与癫病的区别.
 60.第六十难 何为心脑疾病的厥痛与真痛?:厥痛可治,真痛必死
 61.第六十一难 什么是望闻问切?:早期中医四诊的内容
第伍章 第62-68难:论腧穴
62.第六十二难 为何阳经的井荣穴数有六个?:阳经五输另加一穴为原穴
 63.第六十三难 为何五输穴皆始于井穴?:井穴为脉气始生之处
 64.第六十四难 五输穴与五行是怎样配置的?:五输与五行的关系
 65.第六十五难 什么是“所出为井,所入为合”?:脉气自井穴出,自合穴入脏腑
 66.第六十六难 什么是十二经之原穴?:十二原穴的名称
 67.第六十七难 什么叫阴募阳俞?:阴病行阳,阳病行阴
 68.第六十八难 五输穴主治哪些疾病?:五输穴的名称含义与功能
第陆章 第69—81难:论针法
 69.第六十九难 什么是补母泻子针法?:五行原理在针法上的应用
 70.第七十难 为何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春夏阳升,秋冬阳潜
 71.第七十一难 针刺营卫有何说法?:刺营不伤卫,刺卫不伤营
 72.第七十二难 什么是迎随调气法?:随补迎泻
 73.第七十三难 什么叫刺荣泻井法?:泻井须泻荥,补井当补合
 74.第七十四难 不同季节,如何对五输穴用针?:五输穴与季节的关系
 75.第七十五难 如何调整五脏失衡?:补母泻子法原理
 76.第七十六难 补泻的原则是什么?:保障营卫的正常营运
 77.第七十七难 上工与中工有何区别?: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78.第七十八难 如何左右手配合施针?:要重视左手的作用
 79.第七十九难 迎随手法怎样与补母泻子法结合?:随法补母,迎法泻子
 80.第八十难 什么是“有见如入,有见如出”?:施针的进出火候
 81.第八十一难 什么是“无实实虚虚”?:补实泻虚如同杀人
附录:
 难经原文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