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科疾病针灸治疗学
读者评分
1分

老年科疾病针灸治疗学

1星价 ¥21.6 (7.2折)
2星价¥21.6 定价¥30.0
商品评论(1条)
冬清夏***(三星用户)

希望删除重复

书的印刷、装帧都还算过得去,但内容和话语上有些重复。本来没必要写那样厚的一本,但正因那样一些重复的东西充斥其间,才有了440多页的篇幅!

2014-02-20 22:34:4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3230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4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543323049 ; 978-7-5433-2304-9

本书特色

美国中医学院与国内权威专家组织的这套《中华针灸临床精粹系列丛书》覆盖近700个病种,总结古代现代临床经验,涵盖医学各科,浩浩10卷,洋洋500万言,是针灸医学书籍的典范。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老年科疾病针灸治疗学》分册,具体包括了:循环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

内容简介

美国中医学院与国内权威专家组织的这套《中华针灸临床精粹系列丛书》覆盖近700个病种,总结古代现代临床经验,涵盖医学各科,浩浩10卷,洋洋500万言,是针灸医学书籍的典范。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老年科疾病针灸治疗学》分册,具体包括了:循环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

目录

绪论**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支气管哮喘第二节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第四节 阻塞性肺气肿第五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窦性心动过缓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速第三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第四节 过早搏动第五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第六节 心房纤维颤动第七节 房室传导阻滞第八节 高血压病第九节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第十节 心绞痛第十一节 心肌梗死 第三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肾孟肾炎第二节 肾动脉缺血性高血压第三节 慢性尿毒症第四节 尿路结石第五节 膀胱炎及尿道炎第六节 神经源性膀胱第七节 前列腺肥大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反流性食管炎第二节 贲门失弛缓症第三节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第四节 慢性胃炎第五节 胃黏膜脱垂症第六节 胃下垂第七节 急性胃肠炎第八节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第九节 结肠易激症群第十节 非麻痹性肠梗阻第十一节 麻痹性肠梗阻第十二节 急性阑尾炎第十三节 慢性阑尾炎第十四节 急性细菌性痢疾第十五节 慢性细菌性痢疾第十六节 脱肛第十七节 慢性胆囊炎第十八节 胆石症第十九节 胆道蛔虫症第二十节 急性胰腺炎第五章 代谢性疾病及血液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糖尿病第二节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第三节 单纯性肥胖第四节 痛风第五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第六章 结缔组织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类风湿性关节 炎第二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第七章 颅神经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三叉神经痛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第三节 面肌痉挛第四节 梅尼埃病第八章 脊神经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枕神经痛第二节 臂丛神经炎第三节 肋间神经痛第四节 尺神经麻痹第五节 桡神经麻痹第六节 臀上皮神经炎第七节 坐骨神经痛第八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第九节 腓总神经损害第十节 多发性神经炎第十一节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第十二节 药物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第九章 脊髓及脑部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急性脊髓损伤第二节 脊髓缺血性疾病第三节 脊髓出血性疾病第四节 肌萎缩侧束硬化第五节 进行性延髓麻痹第六节 假性延髓麻痹第七节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节 原发性脑出血第九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十节 震颤麻痹第十章 精神疾病的针灸治疗**节 Alzheimer痴呆第二节 血管性痴呆第三节 抑郁症
展开全部

节选

bsp;  前  言
    在汹涌澎湃的工业标准化、风起云涌的信息技术化推动着世界文明
滚滚向前的同时,古老的传统中医药学与针灸医学不但没有被这些浪潮
所吞没,反而在世界医学的舞台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针灸医学正在全球
范围内进入21世纪的主流医学。针灸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临床各
科。针灸的临床与机理研究正向纵深发展。针灸教学正在进入临床分门分
科、学术分派的时代。这些发展趋势都是由科学时代发展的外在要求以及
针灸医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推衍出来的。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经》、《针灸大成》
都是针灸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也被广泛作为不同时期的教科
书,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学派的针灸学者与医生都把它们奉为经典。
这些经典著作对针灸医学的发展与传承起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从战国时
期的《黄帝内经》到20世纪的《中国针灸学》,针灸医学总是以一书集大成
的方式,包揽经络、腧穴、刺法灸法、临床治疗。全国中医院校的建立以及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的编写使得针灸医学学科的建设成为可能。针灸学、腧
穴学、经络学、针灸治疗学、各家针灸学说、针灸医籍选、刺灸学和实验针
灸学等相继独立成为针灸课程,并被纳入中医学院的教学大纲。针灸临床
的广泛应用为针灸医学的临床分科提供了前提条件。
    针灸医学的发展使得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出版的
6部有代表性的针灸专家著作覆盖了近400个病症。1 954年朱琏编著的
《新针灸学》涉及213种病症。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代田文
志的《针灸临床治疗学》涉及病症58种。1986年出版的由陈佑邦、邓良月
主编的《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涉及中医病症125种,西医病症193
种。1988年邱茂良主编的《中国针灸治疗学》收录了1 15个病症的针灸治
疗方法。1 988年出版的王雪苔主编的《中国针灸大全》筛选了适合针灸治
疗的疾病180种。1989年出版的《石学敏针灸临床集验》涉及病症138
种。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外文献记载的针灸治疗病症的范围已经达到
800多种。2002年出版的张文进等编著的《五百病症针灸辨证论治验方》
收录各科病症548种。
    在世界范围内,针灸医学正在从以治疗疼痛症、中风、偏瘫为主导的
传统中国模式转向疼痛症、慢性病、功能性病变、临床各系统疾病综合治
疗的多元模式。针灸治疗适用证的范围包含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
肤科、五官科、骨伤科、老年科等各科的疾病与症状,对各科疾病的体针疗
法、微针疗法、电针疗法、灸疗法以及其他各种以经络和腧穴为基础的疗
法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这正是针灸内科、针灸妇产科、针灸儿
科、针灸皮肤科、针灸五官科、针灸骨伤科、针灸老年科临床学科体系建立
的必要条件。针灸治疗学的这种分化又要求针灸临床家、针灸理论家、针
灸实验家探索针灸对各科疾病治疗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括对经络的
特别认识,以及对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挖掘。在针灸各科的领域中,针灸临
床家的临床观察与提炼,针灸理论家的理论探索与提高,针灸实验家的实
验研究与总结更会为针灸医学临床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更丰富的
内容,也会为针灸医学的全面发展带来更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一背景
下,美国中医学院与国内权威专家组织的这套《中华针灸临床精粹系列丛
书》覆盖近700个病种,总结古代现代临床经验,涵盖医学各科,浩浩十
卷,洋洋500万言,是针灸医学书籍的典范。
    中国正在全面融入世界,世界正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与遗产中挖掘一
切有用的价值成分。中国针灸医学是世界医学的一部分,并且是主要部
分。中华针灸医学矗立在中华文明复兴的前沿。作为中国为世界做出的一
项伟大贡献,中国针灸医学将继续为预防人类疾病,治疗人类疾病,促进
人类健康起羞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主编巩昌镇博士
    美国中医学院院长

第五章代谢性疾病及血液疾病
    的针灸治疗
**节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目前认为可能与遗
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高血糖素过多等有关。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
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以多饮、多食、
多尿、消瘦、高血糖和糖尿为主要表现。老年人患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多由肺热伤津,或胃热炽盛,或阴阳两虚所
致。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典型病例,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三多”)、消瘦、乏力,一般不难诊断。
  2.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自觉症状减轻,所以对于三多症状不明显的病
人,或以某种并发症为主诉者,容易漏诊。如反复感染;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
皮肤瘙痒,尤其是女病人外阴瘙痒,而无滴虫感染;有周围神经炎症状;出现
白内障或视力减弱;下肢肢端坏疽、溃烂等情况引起注意。
    3.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4.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动脉硬化及神经、肾、眼部病变等并
发症。
  二、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升高。
  2.耐糖曲线异常。
3.尿糖阳性。
辨证分型
一、肺热津伤
口渴多饮、尿频量多、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二、胃热炽盛
多食善饥、咽干喜饮、形体消瘦、大便干操、苔黄、脉实有力。
三、阴阳两虚
多饮尿频、尿混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肢冷,舌淡,脉细无力。
汨疗
  一、辨证治疗
  1.治疗原则:清热润燥、滋阴生津为主。
  2.处方
  (1)主穴:取穴分为两组,一组取膈俞、脾俞、肝俞、肾俞,另一组取足三
里、三阴交、太溪。每次取用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2)配穴:肺热津伤型配肺俞或尺泽,胃热炽盛型配胃俞或中脘,阴阳两
虚型配命门、气海俞或关元、阴交。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膈
俞、肝俞、脾俞0.6+0.2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肾俞0.8+0.2寸。直刺足三里
2.O±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太溪0.8±0.2寸。
    向脊柱方向450角斜刺肺俞0.6±0.2寸,直刺尺泽1.2±0.2寸。向脊柱方向
450角斜刺胃俞0.6±0.2寸,直刺中脘1.4±0.4寸。向上斜刺命门1.0±0.2寸,向
脊柱方向450角斜刺气海俞0.8±0.2寸,直刺阴交、关元1.4±0-4寸。
    每天针刺l~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
度的刺激手法行针,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
次行针5~10秒。
    4.按语:膈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同为背俞穴,可清泻三焦火热,又可
调节相关脏腑的功能;足三里可清胃热;三阴交、太溪既可滋阴,又可调节阴
阳平衡。肺俞、尺泽可清肺热养肺阴,胃俞、中脘可清胃热养胃阴,命门、气海
俞、关元、阴交可调补阴阳。
二、辨病一Ilrl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督俞、肝俞、
胆俞、脾俞、胃俞、T6-L1夹脊穴等;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中
脘、建里、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第三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阴陵泉、三
阴交、太溪、公孙;第四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地机、内庭。**组穴
位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
替使用。另外,第五组穴位应根据并发症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并与上述两种
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督
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T6-L1夹脊穴0.6±0.2寸。直刺中脘、建里、下脘、
天枢、气海、关元1.4±0.4寸。直刺阴陵泉、三阴交1.4±O.2寸,直刺公孙1.2±
0.2寸,直刺太溪O.8±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地机1.4±0.2寸,直
刺内庭0.8±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
度的刺激手法行针,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
次行针5~10秒。
    3.按语:对于本病的治疗,即应考虑到对胰岛功能的调节,又要考虑到对
肝、肾上腺等器官功能的调节。胰腺接受来自T6~T10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
配,肝脏接受来自T7~T9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肾上腺接受来自T8~Ll节
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根据现代针灸学研究,应选取分布在T6~L1节段区内
的穴位。**组穴位是分布在背部的T6-L1节段内的穴位,第二组穴位是分
布在腹部的rr6~L1节段内的穴位。胰、胃与十二指肠、空肠均接受迷走神经的
调节,针刺第三组、第四组穴位具有调节迷走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外分泌
功能的良好作用,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胃接受来自T6-T10节段的
交感神经的支配,十二指肠和空肠接受来自Tg-T10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
**组穴位、第二组穴位也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膈俞、肝俞、
胆俞、脾俞、胃俞、T6~Ll夹脊穴等;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中
脘、建里、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第三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阴陵泉、三
阴交、太溪、公孙;第四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地机、太冲。**组穴
位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



作者简介

p>巩昌镇,毕业于山东大学,并
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
任美国中医学院院长,美国中医健
康中心主任,美国《国际针灸临床
杂志》副主编,中国《针刺研究》
杂志编委。多年来积极推动中华医
学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发展与推
广,热情支持中华医学融人美国主
流医学,从1996年至今,他用英文
在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报纸和中医杂
志上发表过近百篇中国针灸与中医
方面的介绍、综述与理论文章,与
美国中医学院的同仁们一起编纂的
大型《难病奇方系列丛书》已经出
片反二十一卷。
 陈少宗,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
学,现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
员,美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主要
从事现代针灸学研究及临床诊疗工
作,倡导建立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
疫网络学说及针刺作用四大规律为
核心”的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提
出并拓展了现代针灸学背景下的全
息生物医学与现代时间针灸学的理
论体系。已承担参与了9项各级政
府计划课题的研究,发表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