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密码
读者评分
4分

家庭教育密码

1星价 ¥8.5 (3.4折)
2星价¥8.5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条)
wsi***(三星用户)

家庭教育密码

帮助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书

2018-02-13 00:31:57
0 0
sha***(三星用户)

人家告诉你的是方法

自己要做的是实践,和改进而不是模仿

2012-03-31 22:26: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87244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6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38724479 ; 978-7-5387-2447-9

本书特色

卢勤30年家教实践总结当好父母,教好孩子的14条黄金法则。

内容简介

我感到,“妈妈”这个称号,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他们多么希望妈妈能了解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啊!妈妈的教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妈妈的失误,也会贻误孩子们的前程!
  父母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致命这一代孩子中有不少人出现“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卢勤

目录

前言:解读生命的密码
家庭教育密码**位——四个理念定基调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先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要面向未来
 教育孩子要不断创新
家庭教育密码第二位——四个尊重交朋友
 尊重孩子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孩子的朋友
 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庭教育密码第三位——八项注意树信心
 褒扬孩子的进步
 包容孩子的失误
 不以分数论输赢
 欣赏孩子的淘气
 别人面前赞扬他
 珍惜孩子的成功
 重视孩子的问题
 肯定孩子的怀疑
家庭教育密码第四位——五个心态建和谐
 自己不要有虚荣心
 不给孩子过高要求
 不强加愿望给孩子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
 要保护孩子的童年
家庭教育密码第五位——三项培养打基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讲究卫生
 培养孩子遵守规矩
家庭教育密码第六位——六个能力助成长
 承受失败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能力
 准确的选择能力
 系统的思考能力
 清晰的语言能力
 有效的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密码第七位——九促学习保向上
 找准孩子厌学的病根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帮孩子确立学习动机
 不要打扰孩子的学习
 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教会孩子集中注意力
 帮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教育密码第八位——六项教育教做人
 教育孩子讲文明
 教育孩子守信用
 教育孩子有爱心
 教育孩子负责任
 教育孩子懂感恩
 教育孩子乐助人
家庭教育密码第九位——六项沟通能双赢
 让孩子尽情倾诉
 主动向孩子道歉
 保护孩子的尊严
 带着孩子去旅游
 诚恳向孩子学习
 自己要保有童心
家庭教育密码第十位——教孩子八项面对
 积极地面对得失
 热情地面对生命
 乐观地面对生活
 勇敢地面对挫折
 自律地面对诱惑
 冷静地面对网络
 理智地面对青春
 理性地面对冲突
家庭教育密码第十一位——培养孩子四潜力
 培养孩子会观察的眼睛
 培养孩子会倾听的耳朵
 培养孩子会操作的双手
 培养孩子会走路的双脚
家庭教育密码第十二位——满足孩子成长五需要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给孩子成长的理想
 给孩子成长的体验
 给孩子成长的沟通
 给孩子成长的肯定
家庭教育密码第十三位——四个礼物助成长
 学会做人——妈妈的*好礼物
 亲身体验——爸爸的*妙礼物
 人生经历——父母的*重礼物
 生存能力——父母的*大礼物
家庭教育密码第十四位——八爱孩子保健康人生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展开全部

节选

家庭教育密码**位——四个理念定基调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做母亲的都知道,孩子跟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个人是妈妈;会说的**个词是“妈妈”;生病时*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学做人,**个榜样还是妈妈。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象也应该是*完美的。
  但是,拿出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每一张妈妈的照片都那么“光辉”,也并不是每一位爸爸的形象都那么“高大”。
美国曾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敬佩的人是谁”时,很多男孩子的回答是“父亲”,很多女孩子的回答是“母亲”。我国也搞过类似的调查,很少有人在答卷上提到父母是自己*敬佩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的“形象”不佳,当然也有孩子们对父母理解不够的因素。
  许多大人都承认,现在社会上“*忙*累的是孩子”。成年人每周可以休息两天,可是不少孩子连一天也休息不了。繁忙中的孩子,看到有些父母清闲自在,心里便很感不平:“凭什么让我念书,他们在一边看电视、玩麻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考试?”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日出下地,日落方归,自己便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每日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一些年轻的父母,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仓库,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乐”的一面;难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奋斗。这一切,能都怨孩子吗?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
当你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慢性自杀”时,自己却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父母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当父母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父母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
我们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会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
父母和子女间的亲情,是家庭的支柱,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妈妈发出的生命信息,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收到妈妈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每瞬问,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有些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她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她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能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母亲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母亲的人格。
孩子都希望妈妈是世界上*好的人,*伟大的人。
北京14岁的中学生付雪飞是这样描写母爱的:
在我们生活中有谁没有感受过那至真至切的母爱呢?母爱是雨天的一把小伞,给我一方无雨的晴空;母爱是深夜里的一盏灯,给我一份独享的光阴;母爱是寒冬里的一盆熊熊烈火,是炎夏里的一缕清爽的凉风……是母爱给了我生命,是母爱伴我长大。
孩子们甚至想把世界上*美的词都奉献给自己的妈妈。
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妈妈开始的。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当妈妈的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珍爱“妈妈”这个名称,把*美好的形象,献给你的孩子,同时,也把一个*美好的人生,摆在孩子的面前。
  教育孩子先了解孩子
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
认识自己*难。
但是,我们不怕认识自己,我们敢于面对自己。
我们知道,这一代年轻女性,责任是多么重大!在我们身上,孕育着20世纪人类的希望;在我们手中,托举着21世纪升起的太阳。
我们的失败与辉煌,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强弱与存亡;我们这代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明天。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觉地提高自己。
 今天的年轻妈妈,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女性的精神特征
正因为我们成熟在社会转型的时代,我们的身上始终充满现代气息。我们这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我们有立业建功、奉献自我的事业心。
 每一位女性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女性能够解放,是老一辈人奋斗的结果。
  我们有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上进追求。
  知不足而求上进,是当代女性的特征。正因为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才不顾别人的白眼,不怕工作生活的重负,带着孩子去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孩子去充实自己。
我们有培养后代、创造未来的理想憧憬。
我们更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境界。
我们自认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明天的花朵是我们亲手培育的。
  年轻妈妈的角色特征
年轻女性当了妈妈,除了要继续扮演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妻子、母亲的角色,走上一条充满责任与义务、压力与追求的新时代女性的艰难之路。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与感情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现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亲,职业——自爱。这三个方面,缺少一点,对现代女性来说,都不能说是完整的。
每一位身心正常的女子,都希望自己能有美满的爱情生活,能有温馨的母子之情,同时也希望有自己钟爱的工作,有为之奋斗、呕心沥血的事业,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受到社会的尊重。由于这三种幸福的感情都与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是用劳动的心血换来的,一些年轻妈妈往往无力兼顾,出现片面发展,造成个人生活的缺憾。
孩子的出生,对我们女性一生的发展,是一件大事。这不仅意味着女性做了“母亲”,更意味着女性的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成熟。孩子的出生,使我们的兴趣中心很自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这种转变,无形中打破了女性心理上极为顽同的封闭性,促成女性心理品质的成熟。但是,由于我们自身转变的力量强度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种是只重视孩子,忽视了自我,忽视了丈夫。自我的意识自然而然地消失在无我的“母爱”之中,生活上不修边幅,思想上不思进取,事业上不求成功。少数年轻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无视丈夫的存在,把全部的热情都给了孩子,以母爱代替情爱、代替自爱。
第二种是只顾自己的事业,不顾孩子和家庭,以致取得了自身事业的成功,却换来了家庭的不幸。
第三种是自我调整好心态,精心扮演好母亲、妻子和职业女性的三重角色,在母亲义务的制约中探索自我发展道路,为40岁左右女性第二智力高峰的到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每一位年轻妈妈来讲,这是一个新的考验,是一个新的课堂,一切要从头开始。
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切要重新学习的女性。我们相信:“我能行!”既然我们做了母亲,我们就要做*好的;既然我们培育了孩子,我们的孩子就该是*强的;既然我们建立了家庭,我们的家庭就应是*幸福的。
对自己,我们充满信心!对家庭,我们充满信心!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教育孩子要面向未来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才是*需要和*珍贵的资源。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争夺也趋于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这种人才争夺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作为开启国门的钥匙,越来越受到各同的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
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会。他们走向社会之时,首先要通过“人才市场”的挑选,所以,每位父母都不得不关注这个市场的“行情”。
当今,人才市场有三个变化特别引人注目。
  一、由单向选择变为双向选择
在计划经济下,没有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包分配。毕业生只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可以了,只要“服从分配”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在单向选择中,用人单位也只能是“爱你没商量”,“厌你没办法”,不要也得要。作为毕业生,不想去也得去,否则要按“不服从分配”论处。
在市场经济下,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单位有权选择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也有权选择单位。学生从学校毕业,不是填写毕业分配表就可以找到工作,而是要接受人才市场的严格挑选。
对毕业生来说,同样有了择业自由。愿意去的单位,你可以自己去争取,不愿去的单位也没有人勉强你一定要去,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些变化,给毕业生、家长和社会都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二、从看重“硬件”到看重素质
我所在的单位在国际展览中心附近,每逢那里举办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才交流会,就会出现塞车现象。我常常到交流会上参观,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交流会的盛况一点儿也不过分。
前几年,招人单位看“硬件”的多,问的问题也大多是这样的:“是本科吗?”“是研究生吗?”“有北京户口吗?”近年来,用人单位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大学毕业生更看重用人单位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北京一所学院在校内举办了人才招聘会,有近百家公司参加,也吸引来不少外校的学生。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一个应届毕业生拿着自荐书高声喊道:“我要到湘潭电机集团工作!”周围的同学都把目光对准他,他没有胆怯,又喊了两声。正当人们疑惑不解时,正在现场招聘的湘潭电机集团人事部负责人说:“好,就要你了!”随后与这位同学签订了求职意向书。
这位人事部负责人说,他们这次招聘的是销售人员,需要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前来报名的大学生不少,但真正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并不多。从学生的推荐材料来看,符合他们招聘条件的有十几个人,而敢于当众大喊三声的只有几个。*后,他们就录取了这几个人。
他还说,这种招聘方式可能并不完善,却是对前几年招聘方式的一个反思。过去招人,过分看重学生的学历和成绩,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出色,甚至能力欠缺。所以,现在招入,在学历合格的条件下,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分数不等于能力”这一道理。一位中学校长深有感触,他说:“两个学生来我校实习,一个是学习尖子,但管理能力差,他管的班乱哄哄的,学生根本不听他的;而另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有创造性,很会管理,同学喜欢他,他管理的班很快成为优秀班集体。你说这两个学生我要谁?当然要第二个。我要的是会教课的老师,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
  三、从注重笔试到注重面试
凭着一张试卷可以进入大学,但凭着一张试卷就能进入工作岗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你要想得到你向往的职位,很重要的一关是通过面试。
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面试,甚至面试胜过笔试。这是我通过拜访择业的成功者得出的结论。
小音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理想是到某大银行去工作。这家世界著名的银行需要既有金融专业知识又有外语专长的人,而小音不懂金融,只懂英语。这次招聘,人家只录用10个人,报名的人竟有一千多!可是,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小音却获得了成功,成了那百分之一!
“那么多人竞争,你是怎么成功的呢?”我问小音。
“我过了三关,”小音说,“**关是问我的经历。对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干过什么,当没当过干部,参加过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组织过什么社团……问得可详细啦!我做过学生会工作,所以这一关的通过占了不少便宜。第二关当然是笔试,很容易的,一般人都能过!”小音得意地说,“不过,*难过的是第三关。”
“为什么?”
“第三关是面试。面试*难,因为你摸不透他们要考你什么。实际上,从一进入面试室,主考官就开始留意你的一切了,比如走路的姿态好不好啦,目光是不是自信啦,说话的表情怎么样啦……通过你的不设防,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你身上的东西。当时,一位考官问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银行来?’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因为我事先早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这家银行的百年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对答如流!”小音说到这里,眉目间透着那么多自信。

作者简介

卢勤,1948年9月12日出生于北京,高级编辑,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30岁调入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52岁创办《知心姐姐》杂志,并任杂志社编委会主任。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年中国学生营养健康节形象大使,北京电视台《知心家庭 谁在说》栏目嘉宾主持人,著名的“知心姐姐”。
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得“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为了明天爱心大使”、“巾帼建国标兵”等称号。
她的作品是教育的经典著作,总发行量超过600万册。所著的《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好父母好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都是当今畅销书。
卢勤,这位深受人们喜爱的“知心姐姐”,更是孩子们的贴心朋友。她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无私地回报着中国的未来一代,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面对面》,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父母课堂》,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知心家庭 谁在说》都把她超前脱俗的教育理念、亲切和蔼的谈话态度、巧妙独特的化解方法,真实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得到了广大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认同与信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