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262760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42627605 ; 978-7-5426-2760-5
内容简介
俞路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就是本书,广泛吸收和运用了国内外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翔实数据,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达到了国内较先进的水平。
《新时期中国国内移民分布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在理论上,主要探索了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是影响迁移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另外,首次通过使用空间统计模型来研究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从而为深层次探索人口迁移的规律提供了帮助,为实证研究搭起了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方面,利用经济、人口等相关资料,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分布状况,得出了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与分布特点,并指出我国人口迁移的具体极化区域。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章 导言
**节 研究背景:我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一、毛泽东时代:平均主义和国家防卫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气象:效率优先与国门开放
第二节 研究人口迁移的一般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
一、国内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
二、国外对人口迁移的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理论综述
**节 人口迁移的概念、划分原则与理论研究意义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
二、人口迁移的划分原则:区域原则和时间原则
三、人口迁移的区域分级体系
四、人口迁移研究的学科特点
五、研究区域人口迁移的地理学意义
第二节 区域人口迁移的常用指标及其理论体系
一、区域人口迁出率和迁入率及其相关关系
二、区域人口迁移常见的其他分析指标
三、区域迁移人口的年龄与性别特征
第三节 区域人口迁移的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集中理论
一、区域的涵义
二、区域发展理论
三、增长极与人口集中理论
第三章 区域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与理论分析
**节 外部机制——区域差异
一、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
二、区域人文条件的差异
三、区域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二节 内在机制——个体差异
第三节 人口迁移过程的概念性总结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分析
**节 我国省际迁移与区域发展:基于“四普”和“五普”数据的比较
一、区域发展与人口迁移理论
二、社会主义时期和社会转轨期间的中国人口迁移
三、中国的人口迁移数据
四、省际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
五、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
六、省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之定量分析
第二节 我国区域迁移人口分布特点及空间极化格局的形成
一、迁移量、迁移率的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二、人口迁移与迁移距离
三、流向选择与人口迁移圈
四、迁入迁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五、区际人口迁移空间极化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流动人口问题——基于“五普”县际及县内迁移的分析
一、2000年人口普查迁移数据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二、持续增长的流动人口:模式和趋势
三、流动人口的迁入地和迁出地分析
四、流动人口总量的区域分布与集中趋势
五、迁移原因分析
第五章 区域人口迁移与分布的空间特征分析
**节 人口迁移与分布的空间分析过程
一、空间分析在人口学中的总体框架
二、人口研究进行空间分析的数据要求以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人口空间分析常用指标
第三节 我国人口分布及再分布状况的宏观空间特征分析
一、我国人口分布概况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关系的定量分析
三、我国人口分布重心及其移动轨迹
第六章 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热点区域的空间特征分析
**节 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态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线性要素空间分析方法概述
二、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态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趋势的空间分析
一、点要素空间分析方法概述
二、北京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及其原因分析
三、北京市人口分布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世纪初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动态变化研究
一、面要素空间分析方法综述(空间自相关统计)
二、上海市近年来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趋势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章 导言
**节 研究背景:我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方针和思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之前的数十年中,国家一直试图实现经济发展的空间平衡。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试图利用区域发展政策带来经济发展的空间重构,平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并且动员和组织了大量东部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来满足中西部地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但是这明显违背了人口迁移的自然法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人们往往趋向于迁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国家的政策却与之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意识到以前所犯的错误,并开始改正其人口迁移政策,取消了很多限制人口自由迁移的制度。国内人口迁移受市场经济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开始大量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区域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了大逆转。综上所述,人口迁移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情况下,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强烈影响到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改变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本节将回顾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国家和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资源分配(尤其是投资)的*终权力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国家对各地区的发展策略将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人口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样受到国家的支配与控制,国家根据地方需要,将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当地,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
作者简介
俞路,男,1976年出生。1999年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西北大学硕士毕业,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在读博士后和上海海事大学经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人口经济、国际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财经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欧洲研究》、《俄罗斯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北京社会科学》、《南方人口》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正在主持一项上海市教委青年项目基金,同时还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平装)二战战史
¥16.9¥4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民众政府
¥9.5¥25.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思想产业-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33.8¥75.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9¥5.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中卷
¥20.5¥50.0 -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12.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