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儒学批判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当代儒学批判

1星价 ¥12.9 (3.4折)
2星价¥12.9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lon***(三星用户)

儒学的现代批判问题

很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可读

2015-02-20 02:10: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034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9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509703427 ; 978-7-5097-0342-7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以儒学为旗帜的运动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潮。这不仅因为儒学曾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且在某些学者那里出现了重回这一地位的期望;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在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就其总体来说似处于上升态势。不过,它同时又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针对这一思潮及学界对此的研究,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目录

综论
 一 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二 当代儒学的困境和出路
 三 儒学何在?儒学何为?
 四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
研析编
 一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
 二 当代中国是否需要儒教?
 三 试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
 四 中国哲学的重建
 五 仁学的现代阐释
 六 儒学和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
争鸣编
 一 儒学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二 “奇思妙想”的复古主义
三 蒋庆政治儒学批判
四 从古代意识形态到当代意识形态
评论编
一 本体诠释和中西哲学
二 如何探讨传统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三 时间之镜中的多面“孔子”
四 孔子不是圣人?
五 八十年代:甘阳眼中的儒学
六 儒学研究中的李泽厚视角
七 儒学研究中的黄克剑视角
八 普世伦理、儒学重阐和宗教对话
随想编
一 答皮介行等
二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
三 近日学事与心事
四 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
附录 世纪之交论儒学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从“世界历史”到“全球化”
今天的全球化概念无疑和黑格尔、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在内涵上有着重要的相通之处,都是对地球上各民族国家走向一个整体的描述。在某些极端的意义上,全球化甚至可视为世界历史的另一种表述。正因此,考察后一概念不仅可以深层地彰显出前一概念,而且可以揭示出黑格尔和马克思当年预见的深度。
在比较保守的《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理性各环节光从精神的自由的概念中引出的必然发展,从而也是精神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必然发展。”这里,黑格尔实质上是从精神演变的必然规律中来理解世界历史的必然性,并将世界历史和自由联系起来。进一步,他还谈到世界历史中民族国家的特殊形态问题:“在世界精神所进行的这种事业中,国家、民族和个人都各按其特殊的和特定的原则而兴起,这种原则在它们的国家制度和生活状况的全部广大范围中获得它的解释和现实性。在它们意识到这些东西并潜心致力于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它们不知不觉地成为在它们内部进行的那种世界精神的事业的工具和机关。在这种事业的进行中,它们的特殊形态都将消逝,而绝对精神也就准备和开始转入它下一个更高阶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根据精神演变的必然规律,在人类社会演进中各个民族国家首先采取各自独特的形态,但在发展过程中它们的特性会逐渐消失,从而在形态上变得相同。也就是说由异到同、由多到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

作者简介

刘东超,1969年生,河北吴桥人。1991年在河北师范学院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已发表文章六十余篇,出版专著《生命的层级——冯友兰人生境界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中国当代官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批判》(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并主编有《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