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史学-(第五辑)

包邮暨南史学-(第五辑)

¥36.8 (5.7折) ?
1星价 ¥36.8
2星价¥36.8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500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811350067 ; 978-7-81135-006-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史学研究论文集,收录了暨南大学史学研究作者及史学界名家的论文25篇,内容涵盖了自夏始至清为止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全书史料丰富,观点正确,值得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读。

目录

夏史四题
论西汉北边“亡人越塞”现象
寇准、丁谓之争与宋真宗朝后期政治
西夏治国方略探析
元代女性的文化生活
王源(昆绳)年谱
被忽略的文化互动——透过吐鲁番文书中“桃”字与葡萄的关系看
中西文化的双向传播
百济人沙吒忠义在唐事迹考论
唐宋祆祠分布辑录
“识宝回回”与中国珠宝业的发展
明太祖外交诏令考略
清代中叶澳门城区华人居住分布考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对西喜马拉雅地区贸易的影响
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冷战中社会主
近代香港与内地的华资联号企业
力辞的隐情: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
浅议20世纪30年代广州土制煤油业的兴衰
“一·二八”事变后国立暨南大学的损失与重建
隋唐行宫制度与中央政治空间格局的变化
唐朝淮南道行政区沿革
再论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
清朝广州至越南通道试探
《旧唐书》勘误之三
伯希和、奥登堡和敦煌研究院三次发掘所获北区西夏文文献的相互关系
也评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展开全部

节选

夏史四题
  【提要】本文对夏史和夏代文明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速,对夏朝的历史地位、“夏后氏官百”《禹贡》“九州”以及夏书、夏历、夏礼诸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三代早期国家形态 夏礼
  夏朝——三代社会之首
  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本是不存问题的问题。但从近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夏朝历史受到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夏朝历史不可靠,是后人编造的神话。此说一出,影响颇大,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外国学者不相信夏朝的历史。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古史研究学者对疑古思潮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大家努山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复史问题,分别从梳理先秦文献和开展夏文化考古探索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把它列入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使夏史研究大大推进步。
研究所史不要一味地信古,要有确当的疑古精神。但是疑古过了头,否定夏朝的存在,这也是不可取的。
从先秦文献上看,把夏商周作为“三代”连称已是古人的习惯用语。按*晚估计,从周人开始,复朝的历史已深深刻印在当时人们的记忆中。先秦儒家言必称“三代”。《沦语•卫灵公》引孔子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以后《孟子•滕文公上》、《离娄上》、《荀子•王制》、《儒效》也多次称“三代”。另外,《墨子》书中“三代”一词更是频频出现(见于《尚贤中》、《节葬下》、《天志上》、《天志中》、《天志下》、《明鬼下》、《非命中》、《非命下》、《贵义》、《公孟》)。不仅儒墨两家称“三代”,法家著作《商君书•开塞》、《韩非子·饰邪》等也有“三代”之称。因此可以认为古人是不怀疑夏朝的存在的。
此外,在先秦文献中,多有关于三代社会制度传承关系的论述,如把夏礼、殷礼和周礼之间的关系连接在一起。另外还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着类似的传承关系的制度。如明堂制度,《周礼•考工记》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社祀制度,《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学制,《孟子-滕文公上》云:“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制三代共之。”贡赋制度,《孟子•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列举上例,可以证明夏朝建立的制度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它为后来商周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