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赔偿-公式.标准.实例

包邮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赔偿-公式.标准.实例

1星价 ¥10.4 (6.9折)
2星价¥10.2 定价¥1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3045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509304501 ; 978-7-5093-0450-1

本书特色

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以系统的解说,简明的公式,生动的例证,轻松掌握新、旧经济补偿与赔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新制作,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简介

系统的解说,简明的公式,生动的例证,轻松掌握新、旧经济补偿与赔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新制作。

目录

**章 劳动合同法基础知识
 一、劳动合同领域的基本法律依据
 二、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
(一)劳动合同
(二)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
(三)事实劳动关系
(四)聘用合同、雇佣合同、劳务关系
 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简介
第二章 支付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情形
 四、劳动合同法上的经济补偿与赔偿金
 (一)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二)依法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三)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赔偿金
  (四)其他赔偿金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与赔偿金
  (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支付经济补偿时的赔偿金
  (三)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订立、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及侵害女职工、未成年工健康的损害赔偿
  (四)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
  (五)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六)用人单住与劳动者的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章 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一、劳动合同法上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一)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
(二)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赔偿金
(三)其他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三)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订立劳动合同、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及侵害女职工、未成年工健康的赔偿金
  ……
第四章 计算标准
相关依据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劳动合同法基础知识
  一、劳动合同领域的基本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的。l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该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劳动法是劳动法制领域中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它不仅对劳动合同问题作了规定,而且包括了就业促进、工时工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争议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涵盖了劳动领域的各个主要环节。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集中在该法的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劳动法的实施,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配套规定,在劳动合同方面,主要包括:《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劳部发[1994]447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年9月27日劳动部令第l号);《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地22号)等等。
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捞 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