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百年解读系列--情遇尼采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尼采百年解读系列--情遇尼采

1星价 ¥11.9 (7.0折)
2星价¥11.9 定价¥17.0
商品评论(3条)
zzh***(三星用户)

内容令人感慨,性价比超高

一个智慧男人与一个智慧女人的情感纠葛,莎乐美的自述令人感慨万千。性价比超高,品相很好,中图给力!

2014-03-03 21:34:55
0 0
boy***(三星用户)

内容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内容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2011-04-26 10:11: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4960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02-02-01
  • 条形码:9787801496034 ; 978-7-80149-603-4

内容简介

俄国将军的女儿,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交往甚密,曾婉拒尼采的求婚,作为自由女作家,本书表明了作者同尼采的私人关系,并对尼采的思想认识发展过程进行了表达。

前言

前言 1882年4月,作为保罗·瑞的朋友,露·冯·莎乐美在罗马认识了年长她17岁的弗里德里希·尼采,当时她21岁。瑞比尼采年青5岁。而当她33岁时,作为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夫人,作为自由女作家即将**次赴巴黎旅行之前在柏林写下了这本名为《情遇尼采》的书。 《情遇尼采》这一书名清楚表明,人们不应将这本书仅仅看成是对其著作的诠释,而是表明了作者同尼采的私人关系和在各种不同类型文件中以及尼采给她和给保罗·瑞的书信中的个别段落中表示出来的同样的构想:要将仿佛隐藏在作品中的尼采的思想认识发展过程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种说法使人难以想象,构成本书前提的是尼采与露,冯·莎乐美的相遇只能被理解为是两种生活道路和思想道路在一个完全固定的时间的相交,——并且,这本书的原稿也只有在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生命中的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才有强调:“在奥尔塔,我当时就已计划,将您逐步引向我的哲学观点——我认为您是**个能做到这点的人。”——“在这期间我们曾共同建造了我们的临时宿营地,比如,在上意大利湖边的奥尔塔,旁边的蒙特萨卡罗似乎曾很吸引我们:由于我母亲突然得了一场病,为了等她,尼采和我在蒙特萨卡罗停留很长时间,而这些引起了照顾她的保罗·瑞的特别反感。”(《生活回顾》——根据露·冯·莎乐美在陶滕堡写的日记。)而尼采在《回顾我们在意大利的时光》中温情地写道:当我们“沿着狭窄的山径向上走时”,“蒙特萨卡罗,是我生命中*令人喜悦的梦想,我感谢你”。 关于“在卢塞恩的日子”:1882年5月,尼采同露·冯·莎乐美“在卢塞恩的狮子花园边”进行了一次“私密的”倾谈,“因为,保罗·瑞向她转达求婚的意思显得不够明确”,“但是,尼采同时也请求三人一起合影,尽管保罗·瑞表示极不情愿,这种不情愿使他的面部终生挂着一种病态的厌恶”(《生活回顾》)。从卢塞恩出发,尼采与露·冯·莎乐美一起到了特利普森,“在这里他曾同瓦格纳度过了令人难忘的时光……”。(见116页及以下几页。) 陶滕堡(门)这个名字代表着尼采与露·冯·莎乐美之间思想观点交流的高潮和交点,可这个词并未出现在给保罗·瑞的信中,露·冯·莎乐艾在她的日记中写到瑞叫,则通过下面的话表达了同尼采关系的终结:“我们的共同之处是我们有相同的天生的宗教信仰,而恰恰因此在我们中间爆发出如此强烈的不同,因为,从某种特殊的意义上讲,我们都是自由意志者。” 9月中旬,尼采从莱比锡写信给弗兰茨·奥韦尔贝克:“我同露的谈话是这个夏天我做的*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理性和品味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另一方面,我们彼此之间如此之多的矛盾都成了观察研究对方*有效的人口。我还从未认识过这种懂得从他人的实践经验中获取如此多的主观观点的人,从未认识过这种懂得从一切有丰富实践纤验者那里吸取如此多经验的人。”“陶滕堡给了露一个目标。” 读了这封信,还是难以猜想尼采当时还有一些看起来要修正的东西。更何况在偶然的、有意的和无意的事情上,对尼采不要有太多的指望,没有什么东西会驱使他一再做出反应,直到无法忍受为止。 12月25日,也就是露·冯·莎乐美给保罗·瑞写上述所引用的信前几天,尼采就曾写信给奥韦尔贝克:“昨天我也中断了与我母亲的书信往来,这在过去是无法忍受的,也许这样更好,我大概很早就不能冉忍受这些了。” “我与露的关系一直存在于*痛苦思绪之中:至少我今天相信是这样,未来的,——如果有未来的话——,我也想对此说一个字,同情,我亲爱的朋友,这是一种苦难的深渊——这也就是叔本华的信徒们所喜欢说的。” ……

目录

前言
**章 他的本质
第二章 他的转变
第三章 尼采体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露·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e):俄国将军的女儿,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交往甚密。她把与尼采、保尔·瑞的三角恋爱关系称作“三位一体”,后婉拒尼采的求婚。交际甚广,与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奥地利心理分析大师西蒙·弗洛伊德、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很深的交情。擅长散文的写作,文辞优美清新。该书出版以来毁誉参半,尼采之妹——伊丽莎白·尼采对此书大加鞭挞,但此书在西方流传甚广,多次再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