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

包邮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

1星价 ¥8.6 (4.3折)
2星价¥8.4 定价¥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09815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1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802098152 ; 978-7-80209-815-2

内容简介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经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2007年春天,中国农业博物馆以“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三农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为题立项,使作者得以开始全面地思考这个问题。
本书是“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三农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结题成果。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及农业部国际合作交流基金项目的资助。感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郑有贵研究员在课题设计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感谢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教授百忙之中阐释经济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感谢中国农业博物馆闵宗殿研究员提供他关于明清时期水稻品种的研究心得;感谢刘朋飞、吕耀、焦雯珺、苏天旺、孙业红、张丹、张苏、李建萍、肖玉、郑召霞等对本课题的积极参与。成书期间,在与责任编辑李恩军先生的交流过程中,他的许多真知灼见,启发了作者的思路,使本书增色不少。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目录

1 绪论
1.1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1.2 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
1.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研究的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思路与方法
2 农业文化遗产的产生与发展
2.1 引言
2.2 农业遗址类遗产
2.3 农业工程类遗产
2.4 农业景观类遗产
2.5 农业文献类遗产
2.6 农业技术类遗产
2.7 农业物种类遗产
2.8 农业民俗类遗产
2.9 农业工具类遗产
2.10 农业品牌类遗产
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引言
3.2 传统动植物品种的保护与利用
3.3 传统农艺的保护与利用
3.4 传统中兽医技术的保护与利用
3.5 传统农业民俗的保护与利用
3.6 传统农业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4 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并服务于“三农”的几个典型案例
4.1 引言
4.2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4.3 贵州从江传统复合农业系统
4.4 云南元阳稻作梯田系统
4.5 利用传统知识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探索
5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选择
5.1 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
5.2 农业功能的演变与文化功能的凸显
5.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5.4 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作用为当今“三农”事业服务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遗产保护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甚至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一夜知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遗产保护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增强对地球自然资源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学会在世界多样文化的背景下与其他文化共处,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联合国文化遗产年”之际,世界遗产委员会为纪念《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而通过的((世界遗产布达佩斯宣言》明确指出:“努力在保护、可持续性和发展之间寻求适当而合理的平衡,通过适当的工作使世界遗产资源得到保护,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