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73956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6739566 ; 978-7-5067-3956-6

内容简介

本书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设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对越鞠丸予以阐述,包括越鞠丸的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古今医家的论述,越鞠丸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病案举例以及越鞠丸的制剂研究、药理研究等。
该书内容丰富,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献,均为临床应用经验及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章 概述
 **节 越鞠丸的来源
 第二节 越鞠丸的组成及用法
 第三节 越鞠丸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二、越鞠丸的功效与主治
 第四节 越鞠丸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越鞠丸的衍生方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中篇 临床研究
 **章 内科病证
 **节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高血压病
 二、心绞痛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急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
 三、慢性胃炎
 四、消化性溃疡
 五、功能性消化不良
 六、胃石症
 七、肠易激综合征
 八、慢性结肠炎
 九、急性胆囊炎
 十、胃神经官能症
 十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十二、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十三、脂肪肝
 十四、急性胰腺炎
 第四节 神经系统疾病
 一、血管性头痛
 二、失眠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四、更年期综合征
 五、精神分裂症
 六、卒中后抑郁
 七、脑震荡后遗症
 八、癫痫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胃轻瘫
 二、高脂血症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皮质醇增多症
 第二章 外科病证
  一、乳腺增生
二、腹部手术后痞胀
 第三章 妇科病证
 **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
 三、痛经
 四、闭经
 五、经行头痛
 六、高泌乳素血症
 第二节 带下
 第三节 不孕症
 第四章 儿科病证
新生儿腹胀
 第五章 男科病证
一、遗精
二、勃起功能障碍
 第六章 骨科病证
腰肌劳损
 第七章 皮肤科病证
一、痤疮
二、黄褐斑
三、扁平疣
四、黑变病
五、斑秃
六、带状疱疹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一、梅尼埃病
二、慢性咽炎
下篇 实验研究
 **章 越鞠丸制剂研究
 第二章 越鞠丸药理研究
 **节 越鞠丸中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栀子
 二、香附
 三、川芎
 四、神曲
 五、苍术
 第二节 越鞠丸全方药理作用
展开全部

节选

《越鞠丸》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设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对越鞠丸予以阐述,包括越鞠丸的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古今医家的论述,越鞠丸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病案举例以及越鞠丸的制剂研究、药理研究等。
该书内容丰富,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献,均为临床应用经验及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相关资料

**节越鞠丸的来源 越鞠丸来源于金元医家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功用行气解郁,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原方载于《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为治疗郁证之代表方剂。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川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雨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闷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也。”
  第二节越鞠丸的组成及用法
  越鞠丸是一首行气解郁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为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份(各6g)。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g。
  第三节 越鞠丸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香附 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①用于气滞胁痛,腹痛。本品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多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姜用,如良附丸。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②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之功。治月经不调、痛经,多与柴胡、川芎、当归等同用。治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历代医家论述: 《新修本草》:莎草根,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蒲、一名侯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
  《本草图经》:莎草根,又名香附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二月、八月采。谨按《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颇相类,但味差不同。其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