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0862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811086232 ; 978-7-81108-623-2

内容简介

政治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部分,它作为一个单独学科存在不超过50年。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从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简单社会到以国家为单位的复杂社会)的权力结构的特征体制和原动力。《政治人类学导论》一书是政治人类学的基础著作,该书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政治人类学与历史学、普通人类学和政治学理论愈来愈有成效的密切关系。

目录

序言
导言
**章 政治人类学的发展
**节 19世纪的进化主义者
第二节 反对派
第三节 不列颠功能主义者
第四节 过渡期
第五节 新进化主义者
第六节 决策的过程与采取
推荐书目
第二章 前工业政治制度的类型
**节 非集权制度
第二节 集权制度
推荐书目
第三章 国家的进化
**节 内部冲突理论
第二节 外部冲突理论
第三节 “水利文明”
第四节 人口压力
第五节 领导地位制度化
第六节 系统理论
第七节 原始国家:文化间的证明
推荐书目
第四章 政治中的宗教
**节 神圣合法性
第二节 宗教符号的操纵
第三节 “离经叛道”宗教的适应价值
推荐书目
第五章 政治继承
**节 不确定领导地位
第二节 世袭继承
第三节 拉美模式
推荐书目
第六章 结构与过程
**节 结构一功能主义
第二节 过程观点
推荐书目
第七章 政治竞技场上的个人
**节 社会心理剧
第二节 游戏理论
第三节 宗派
第四节 政治符号论
推荐书目
第八章 工业社会的政治
**节 现代化过程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中的正式政治体制
第三节 结语
推荐书目
术语表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政治人类学的发展
第四节 过渡期
经过10年时间的销蚀,到50年代中期,结构一功能主义的大厦在根基处产生了裂痕。虽然没有充分理由说当时完全放弃了这种研究范式,但可明显看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是埃德蒙·利奇发表的《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一书。书中,作者明显转向了一种集中于研究过程的动态分析方式。在缅甸的克钦山区,利奇不是发现一种而是发现了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一是昆老克钦人的半无政府制度,二是昆萨人的半不稳定制度,三是掸人的集权小国家——“掸国”。克钦人和掸人是具有或多或少差别的共同体,各自又包括许多语言、文化和政治亚群体,它们都按一定方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这种制度,不能设想有任何平衡方式;昆萨人和昆老人之间事实上也是经常互相交流的。为了就自己的研究对象发现某种有意义的东西,利奇把他们置于一种理论模式的限定效应下进行检验;这种理论模式以一套先验观念为基础,“其各种概念被当作好像一种平衡制度的组成部分一样”(Leach1954;cap.9)。利奇的研究结果恰是这些人民的实际情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社会也有一个理想的认识模式,这个模式通过仪式和符号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但在实践中,这些人民的行为并不十分忠于他们自己的“好像”概念,更不忠于这位人类学家的概念。这些观点与莱维一斯特劳斯的精神结构主义(estructuralismo mentalista)观点颇为相似(利奇后来把莱维一斯特劳斯的观点引入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类学界),并参照了后来成为美国心理人类学中心议题的所谓“认识记录”论(rogistro cognitivo)。利奇的方法对政治研究具有现时重要性,由此,在抽象的政治结构与“脚踏实地的”政治事实之间就产生了明显区别。把政治人类学推向研究非洲以外的社会,并使政治人类学从研究相对封闭的单一语言社会下解放出来,利奇也发挥了几乎是转折的作用。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