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地理-(第二版)

包邮青海地理-(第二版)

1星价 ¥47.3 (8.6折)
2星价¥47.3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341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09-02-01
  • 条形码:9787030234193 ; 978-7-03-023419-3

内容简介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我国高原湖泊*密集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是我国生态治理重点地区之一;自然地理环境及演化过程特殊,石油、天然气、盐湖、水电、野生动植物、旅游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省区。严酷、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也直接影响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本书从青海省省情实际出发,从地理科学的视角对青海省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发展及城镇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地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建筑、园林、文物、历史等院校师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国家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引言
**章 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 地貌特征及分区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第三节 大地构造演化与新构造运动

第二章 高原气候
**节 气候特征和形成因子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第三节 气象灾害
第四节 气候区划

第三章 江河与湖泊
**节 地表径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主要水系概述
第三节 湖泊
第四节 冰川与地下水
第五节 水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第四章 生态大省
**节 生态环境概况
第二节 严峻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生态承载力研究
第四节 生态环境治理战略的探讨

第五章 资源大省
**节 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
第四节 水能资源
第五节 草地资源
第六节 新能源资源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六章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交会区
**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意义及现状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案
第三节 分区论述

第七章 人口与民族
**节 人口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控制人口增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快速发展的经济
**节 温凉性特色农业经济
第二节 奋进中的工矿业
第三节 突飞猛进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第九章 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节 城镇发展概况
第二节 城市及其功能
第三节 完善城镇体系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章 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分区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研究

第十一章 各具特色的三大经济区
**节 经济区划的目的、原则和方案
第二节 三大经济区的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我国高原湖泊*密集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是我国生态治理重点地区之一;自然地理环境及演化过程特殊,石油、天然气、盐湖、水电、野生动植物、旅游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省区。严酷、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也直接影响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青海地理(第2版)》从青海省省情实际出发,从地理科学的视角对青海省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发展及城镇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青海地理(第2版)》可供从事地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建筑、园林、文物、历史等院校师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国家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相关资料

三、盆地
  青海省有全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还有分布在高山耸岭之间的山间盆地,如青海湖盆地、哈拉湖盆地、茶卡盆地、河南一泽库盆地、星宿海盆地等。也有在河谷中盆峡相间的地貌格局,形成规模不等的小型盆地,如黄河谷地内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循化盆地等,湟水谷地有西宁盆地、乐都盆地,大通河谷地有门源盆地等。这些盆地大都是构造断陷盆地,与青海省大地构造运动息息相关。
  1.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蒙古语意为“盐泽”,因盆地内盐极为丰富得名。北纬35°13′~39°18′,东经90°07′~99°20′。四周被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东昆仑山及其支脉所环抱,东西长700kin,南北宽150~200km,面积约2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盆地海拔2700~3500m,是我国地势*高的内陆山间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是被后期构造复杂化了的古老地块,具有晚元古代变质岩系构成的结晶基底。这一古老地块同周围山地之间均有深大断裂发育。自古生代以来,特别是侏罗纪,四周山地褶皱或断块上升,古老的柴达木地块则相对下陷,形成了构造断陷盆地,这些断裂带一直控制着盆地的构造运动。柴达木盆地地貌格局与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盆地内主要地质时期的地层均有分布,古近纪以前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分布于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山地,富含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广泛分布于盆地相对沉降较强的南部低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等多种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的地貌,是构造断陷内营力和河湖相沉积物在干燥条件下强劲风力相结合的产物。


后记

笔者土生土长在青海高原黄河之畔的一个土族小山村,对“青藏高原”、“黄河”这两个地理名词有着特殊的情感。为此,高中毕业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五年的大学生活,在党组织和教师们的辛勤培育下,获得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十年动乱”,45岁不惑之年,在胡耀邦同志“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的感召下,毅然放弃了新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来到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工作。
  为适应青海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承担了省级课题——“青海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从省东部的河湟谷地到西部可可西里无人区,从北部的祁连山地林区到青南高原草原牧区,荒漠戈壁、草原帐篷、民族村寨、宗教寺院、文物遗迹

作者简介

张忠孝,男,土族,1941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任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首席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青海省地理及旅游开发研究,出版《青海地理》、《青海旅游资源》、《世界屋脊——青海游》、《青海旅游指南》、《青海旅游线路精选》、《青藏铁路旅游指南》等著作;担任《青海百科全书•地理分编》主编,合著《青海百科大辞典》、《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图解21世纪简明百科全书》等。《青海地理》获2006年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族研究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和台湾《桃园观光》大陆撰述委员等社会职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