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包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38.8 (7.2折) ?
1星价 ¥38.8
2星价¥38.8 定价¥5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7233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8
  • 出版时间:2009-02-01
  • 条形码:9787508723396 ; 978-7-5087-2339-6

本书特色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是由郭平和陈刚共同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内容简介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经历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亟待我国的老龄科研工作者展开讨论和进行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老龄科学研究工作要有新的突破、新的理念。突出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提高科研质量,拓宽研究思路。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是经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批准,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调查作为对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全国性专项科学调查,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发展我国老龄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老龄工作的具体情况,老年人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的总体目标是:
1.了解和掌握我国城乡老年人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动态情况,以及老年人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基本状况和人口学及社会学特征,经济供养与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社区服务,精神文化需求,参与社会发展的机制和形式,基层组织和管理。
2.深入分析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生活供养、消费需求、照料服务、社区建设,居家养老状况,以及对老龄工作的需求。
3.紧密结合全国老龄工作,就老年社会保障、合法权益、精神文化生活、参与社会发展以及老年产业等重大问题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为制定老龄政策和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服务;运用社会科学、信息科学、医疗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大力开展老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老龄领域的科研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贮备。
4.针对老年经济、老年医疗和照料、老年教育、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法律、老年心理、老年产业等内容撰写专题研究报告.重点对老年人与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公共政策、老年人与基层组织问题、老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政策、老年群体的政治倾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成本、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家庭养老、中国老龄政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代际和谐关系、人口老龄化对老龄产业的影响、老年群体的心理学研究、保障老年合法权益、老年参与社会发展与老年社会支持网络、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本数据集是在对调查原始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汇总,未经过加权处理,特此说明。
在此,我们对支持和参与本次调查的领导和参加调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老龄工作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战斗在调查**线的各级督导员和广大访问员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目录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简报》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简报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技术报告
**部分 老年人口基本状况
 1-1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被调查老年人性别状况
 1-2 被调查老年人的年龄性别状况
 1-3-1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人)
 1-3-2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
 1-4-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人)
 1-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
 1-5-1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人)
 1-5-2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分布(%)
 1-6 按年龄、性别分的上过学的老年人平均受教育年数
 1-7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民族状况
 1-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民族状况
 1-9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民族状况
 1-10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结婚次数分布
 1-1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结婚次数分布
 1-12-1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婚姻状况(人)
 1-12-2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婚姻状况(%)
 1-13-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婚姻状况(人)
 1-13-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婚姻状况(%)
 1-14-1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婚姻状况(人)
 1-1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婚姻状况(%)
 1-15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平均丧偶年数
 1-16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干部身份状况
 1-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干部身份状况
 1-18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干部身份状况
 1-19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户口状况
 1-2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户口状况
 1-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户口状况
 1-22 按年龄、性别分的老年人政治面貌状况
 1-2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政治面貌状况
 1-24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政治面貌状况
第二部分 老年人就业状况
 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在业状况
 2-2 按年龄、性别分的农村老年人仍从事农业生产状况
 2-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市老年人平均初次参加工作年龄
 ……
第三部分 老年人收入状况
第四部分 老年人住房状况
第五部分 社区服务状况
第六部分 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
第七部分 老年人日常生活状况
第八部分 老年人健康及医疗状况
第九部分 老年人心理活动状况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主要讲述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经历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亟待我国的老龄科研工作者展开讨论和进行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老龄科学研究工作要有新的突破、新的理念。突出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提高科研质量,拓宽研究思路。
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是经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批准,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调查作为对老年人基本状况的全国性专项科学调查,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发展我国老龄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老龄工作的具体情况,老年人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决策依据。

相关资料

插图:


四、发展城乡老龄事业的政策性建议
1.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把广大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尽快做到*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努力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
要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和加强为老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构建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为老社会服务网络,真正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坚决贯彻十七大精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行公共财政政策,加大政府对老龄事业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老龄事业的投入,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城乡老年院舍及专业护理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为老服务网点、文化娱乐场所、健身场所及路径等设施的建设,为满足老年人的多种服务需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亟需要把“爱心护理工程”的建设摆上日程,尽快为众多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为老服务内容的设计推行、服务过程的控制监督和服务结果的评估检查等项管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服务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保证老年人的多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3.全力推动边远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老龄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但农村的老年社会保障和为老服务却处在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更是处于保障水平低下、服务几近空白的状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中央财政须加大对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老龄事业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份额,增加资源分配的倾斜力度。把这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更多地担负起来,特别是把农村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