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学//博学法学系列

包邮犯罪学//博学法学系列

1星价 ¥39.5 (7.9折)
2星价¥39.5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06512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543 页
  • 出版时间:2009-04-01
  • 条形码:9787309065121 ; 978-7-309-06512-1

本书特色

《犯罪学》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博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精品教材的品牌标志。 “博学·法学系列”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的著名法学家和学科带头人领衔主编,由上述高校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兰州大学等政法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法学院选派的资深教授、副教授联袂参编,作者权威,阵容强大。在内容和体例上,既注重保留传统教材的精华,又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是一套面向21世纪、反映我国当今法学教育*新状况的高品质法学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犯罪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理论,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犯罪学发展的*新研究成果,而且针对世界各国犯罪治理的经验和我国犯罪治理的实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书在章节的安排上,基本上遵循了我国犯罪学的学科体系,把全书分为五编: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对策论和犯罪类型论。犯罪学导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学的学科、犯罪学的发展历史、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犯罪现象论主要介绍了犯罪现象、犯罪行为、犯罪被害和被害人及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原因系统、犯罪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容易导致犯罪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犯罪对策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对策的理论和实践、犯罪预测、犯罪人预防、犯罪情境预防及被害预防的内容;犯罪类型论主要介绍了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青少年犯罪及有组织犯罪等几类典型犯罪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采取的相应的对策。    本书不仅是一本供教学使用的犯罪学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犯罪的学术著作和犯罪学研究的参考文献,书中许多关于犯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解决我国的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编 犯罪学导论**章 犯罪学引论**节 犯罪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和性质第三节 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西方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节 犯罪学产生发展的意义及西方犯罪学研究的阶段划分第二节 18世纪中期以前的犯罪学思想第三节 18世纪中期以后的犯罪学第四节 19世纪的犯罪学第五节 20世纪的犯罪学理论第三章 犯罪学的基本理论**节 犯罪学基本理论概述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理论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理论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概述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第五章 中国的犯罪学研究**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犯罪问题的观点第二节 20世纪前半叶犯罪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三节 19/19年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概况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犯罪学研究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第六章 犯罪现象**节 犯罪现象概述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规律第七章 犯罪行为**节 犯罪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犯罪行为构成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第八章 犯罪被害与被害人**节 犯罪被害与被害人概述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权利第三节 被害入学及其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节 1949年以来我国的犯罪现象第二节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犯罪现象第三编 犯罪原因论第十章 犯罪原因及犯罪原因系统**节 犯罪原因及对其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第十一章 犯罪行为的形成模式**节 犯罪行为形成模式的内涵及意义第二节 犯罪形成的主体要素:“带菌个体第三节 犯罪形成的促进要素:“致罪因素第四节 犯罪形成的催化要素:“催化剂第五节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第十二章 犯罪个体因素**节 犯罪个体因素概述第二节 犯罪个体的生理因素第三节 犯罪个体的心理因素第十三章 犯罪的社会因素**节 犯罪社会因素概述第二节 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第三节 犯罪的微观社会因素第四编 犯罪对策论第十四章 犯罪对策概述**节 犯罪对策的概念和内容第二节 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五章 犯罪预测**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原理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第十六章 刑罚与犯罪的控制和预防**节 刑罚概述第二节 刑罚的犯罪预防功能第三节 刑罚政策第四节 恢复性司法第五节 罪犯矫正第十七章 犯罪人预防**节 社会预防第二节 个体的生物——一心理预防第十八章 犯罪情境预防**节 犯罪情境预防的概念和发展过程第二节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措施第十九章 犯罪被害预防**节 被害预防概述第二节 犯罪被害预防的对象第二十章 当代中国的犯罪对策体系**节 当代中国犯罪对策体系概述第二节 当代中国犯罪对策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五编 犯罪类型论第二十一章 暴力犯罪**节 暴力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分析第二节 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第三节 暴力犯罪的对策第二十二章 财产犯罪**节 财产犯罪概述第二节 财产犯罪的成因第三节 财产犯罪预防第二十三章 毒品犯罪**节 毒品犯罪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原因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防治对策第二十四章 经济犯罪**节 经济犯罪概述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原因第三节 经济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对策第二十五章 职务犯罪**节 职务犯罪概述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防控对策第二十六章 青少年犯罪**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状况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预防第二十七章 有组织犯罪**节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现状、趋势和对策第三节 中国有组织犯罪及对策
展开全部

节选

《犯罪学》介绍了犯罪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理论,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犯罪学发展的*新研究成果,而且针对世界各国犯罪治理的经验和我国犯罪治理的实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犯罪学》在章节的安排上,基本上遵循了我国犯罪学的学科体系,把全书分为五编: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对策论和犯罪类型论。犯罪学导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学的学科、犯罪学的发展历史、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犯罪现象论主要介绍了犯罪现象、犯罪行为、犯罪被害和被害人及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原因系统、犯罪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容易导致犯罪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犯罪对策论主要介绍了犯罪对策的理论和实践、犯罪预测、犯罪人预防、犯罪情境预防及被害预防的内容;犯罪类型论主要介绍了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青少年犯罪及有组织犯罪等几类典型犯罪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采取的相应的对策。《犯罪学》不仅是一本供教学使用的犯罪学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犯罪的学术著作和犯罪学研究的参考文献,书中许多关于犯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解决我国的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宋浩波,男,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专业犯罪学方向导师组组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公安部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金盾优秀教师”。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曾先后在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吉林财贸学院任教,讲授法学、哲学、经济法学等课程。1986年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从事犯罪学教学。曾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研究项目、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国家级学会项目1项。独著、主编、合著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代表性的专著有《犯罪学原理》、《犯罪经济学》、《犯罪社会学》,代表性的主编的教材有《犯罪学》、《犯罪学新编》等。在国家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犯罪学学科之考辨》、《试论犯罪概念的科学化》、《犯罪学学科论》、《论社会医学及犯罪学学科性质同其关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