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分
包邮资治通鉴第六辑(唐)下(全三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04029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337 页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10402982 ; 978-7-5104-0298-2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金庸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王鸣盛)柏杨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目录
节选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相关资料
插图:骁勇的骑兵轮番挑战。走了三天.到达行唐,贼兵疲敝,才退去。郭子仪乘机追击,又在沙河把他打败。蔡希德到洛阳,安禄山又教他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向北到史思明处与他会合;又教牛廷玠征调范阳等郡兵一万多入帮助史思明,合计有五万多人,而其中五分之一是同罗兵和曳落河(勇腱之士)。郭子仪到了恒阳,史思明也跟着到达,郭子仪深挖壕沟,高筑营垒等待他;贼兵来进攻,就坚守不出;贼兵退去,就从后追杀;白天就炫耀兵力,夜晚就偷袭贼兵军营;贼兵无法休息。过了几天,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贼兵已经疲倦了,可以出城作战。”壬午日(二十九日),在嘉山交战,把贼兵打得大败,杀死四万多人,俘获一千多人。史思明掉下马来,露着发髻赤着脚徒步逃走.到了傍晚,拄着断枪回到军营,逃到博陵去。李光弼到博陵把他包围起来,军队的声势大振。于是河北十多个郡都杀死叛贼的守将而投降。反贼往渔阳的道路又断绝了.贼兵来往的人都轻装骑马偷偷地溜过去,多被官军捕获。家在渔阳的将士们心意都动摇了。安禄山非常恐慌,把高尚、严庄叫到面前骂道:“你们多年来~直教我反叛,以为万无一失。现在潼关坚守,几个月都不能前进,北方的道路已经阻断,各路兵马从四面会攻我们,我所统有的只有汴州和郑州等几个州,万无一失在哪里?你们今后不要再来见我!”高尚、严庄很害怕,好几天不敢见安禄山。田乾真从潼关来,替高尚、严庄游说安禄山说:“从古以来,帝王经营大业,都有胜利和失败,怎么能够一举而成功呢?现在四方的军营虽然很多,都是一些新招募来的乌合之众,未曾经过训练打过仗,怎能和我们蓟北坚强有力的军队相抗衡,哪里值得深为忧虑!高尚、严庄都是辅佐王命的元老功臣,陛下一旦拒绝他们,使各将军听到了,哪一个内心里不害怕?假如上下离心,臣私心觉得陛下如此做很危险!”安禄山很欢喜地说:“阿浩。你能使我心事开通。”马上召请高尚和严庄,摆设酒席大家一齐欢乐饮酒,自己做了歌来劝酒,像以前一样待他们。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字。安禄山商议抛弃洛阳,奔回范阳去,计划没有决定。这时,天下的人以为杨国忠骄傲放纵才招来这次大乱,莫不咬牙切齿痛恨他。而且,安禄山起兵时也是以杀杨国忠为名义,所以王思礼秘密地劝说哥舒翰,教他上表请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王思礼又请求用三十骑把杨国忠劫取来,到潼关再把他杀死。哥舒翰说:“这样做.倒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10.8¥2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6.4¥39.9 -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41.6¥52.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