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评话研究

包邮扬州评话研究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075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86
  • 出版时间:2009-07-01
  • 条形码:9787509707531 ; 978-7-5097-0753-1

本书特色

在历史上,扬州、泰州地区曾是蜚声遐迩的东南重镇,具有襟带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优势,利尽四海、民生所系的经济地位,磅礴郁积、精光勃发的文化积淀。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苏中、江淮地区,也是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津。山川形胜,人文氤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其影响力赓续至今而经久不衰。
《扬泰文库》是扬州大学“扬、泰文化与‘两个率先’”重点学科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审美文化、扬州学派、经济管理、社会文化4个系列,80余种学术专著,共计2000余万字。文库汇集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学识,体现了将扬、泰地区优秀的古代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明有机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发扬光大的理念。文库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内容简介

扬州评话在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影响渗透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本书论述了扬州评话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为文学史增添一条平民文学线索。作者特别从审美角度、叙事文学角度阐释其独特价值。本书将文学研究和评话、弹词等说唱文艺及民间文艺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文学研究的深化,也为同类研究积累了经验。

目录

**章 扬州评话通论
 小引 关于研究范围
 **节 扬州说唱技艺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扬州评话的经济文化背景
 第三节 扬州评话逐渐兴起
 第四节 清代以来的扬州评话
 第五节 扬州评话主要种类
 第六节 扬州评话的思想和审美倾向
 第七节 扬州评话的性质与展望
 第八节 扬州评话语音变化及其得失
第二章 《水浒传》评话演变与《武松》
 **节 “水浒传平话”的形成
 第二节 平话向小说演变
 第三节 《武松》评话的重要成就
第三章 《三国演义》评话与《火烧赤壁》
 **节 “三国”故事与说唱文艺的紧密联系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扬州评话
 第三节 《火烧赤壁》评话研究
第四章市井评话的演变发展
 **节 《飞跎全传》的演化变形
 第二节 《清风闸》与市井小说
 第三节 市井小说的顽强发展——从《清风闸》到《皮五辣子》
第五章 隋唐故事与《绿牡丹》
 **节 隋唐故事的特殊价值与主要文献
 第二节 下层趣味在隋唐故事中的发展
 第三节 隋唐故事与扬州评话
 第四节 《绿牡丹》的特殊面貌
 第五节 《绿牡丹》与武侠小说的发展
第六章 《八窍珠》等作品研究
 **节 《八窍珠》:评话传播与刊本
 第二节 《八窍珠》的内容和写法
 第三节 《云中雁三闹太平庄》文本与风格
第七章 与评话有关的几个问题
 **节 口述史小说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清代评话类小说与口述史
 第三节 运河流域与武侠小说的关系
 第四节 话本小说的文体转型
 第五节 小说韵文的性质与价值
余论和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董国炎,辽宁营口人,1985年于山西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攻读博士学位。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学术史研究。学术史研究代表成果有《章太炎学术年谱》(与姚奠中先生合作,董国炎执笔)。元明清文学研究代表成果有《明清小说思潮》等专著多种。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论文和论著多次被评述、转载、摘要和复印,见于《中国文学研究年鉴》、《新华文摘》、《文学遗产》、《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合作获得全国古籍整理成果奖两次,个人获得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五次。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及省厅级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