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

包邮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

1星价 ¥20.1 (4.1折)
2星价¥19.6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165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64116590 ; 978-7-5641-1659-0

本书特色

《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基于ESDA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比较研究→小城镇发展研究→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从公交可达性到规划支持系统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从城市系统发展演变的角度,借鉴大量国外工业城市发展演变实例,尤其是以中美两个典型工业城市中国武汉和美国芝加哥为例,研究工业、企业与城市区域相互作用及工业影响城市区域发展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机制,并运用gis方法对企业影响城市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从城市发展的经济驱动因素即企业的角度提供一个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的新视角,适合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研究、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绪论篇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世界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背景1.1.2 武汉与芝加哥均是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发展的典型城市1.1.3 对武汉及芝加哥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发展的相关研究不足1.1.4 研究意义1.2 研究内容及框架1.2.1 研究内容1.2.2 研究框架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 理论支撑1.3.2 研究方法1.3.3 技术路线理论篇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2.1 城市发展的工业主导机制研究2.2 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理论2.3 工业化后期的城市理论2.4 新经济时期的城市理论第3章 欧美工业化与城市发展演变3.1 欧洲工业化模式与城市发展3.1.1 英国工业化模式与城市发展3.1.2 欧洲大陆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模式3.2 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发展3.2.1 美国工业化的四个阶段3.2.2 美国城市发展演变3.2.3 美国汽车城底特律(Motown)的发展演变与复兴改造第4章 工业与城市发展的理论辨析4.1 关于工业的几个概念的辨析4.1.1 产业、工业与制造业4.1.2 工业化、信息化及新型工业化4.1.3 工业化过程4.2 城市的发展演变4.2.1 有机城市的概念4.2.2 城市的系统构成及相互关系4.2.3 城市空间生长规律——自构与他构4.3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构成及演变规律4.3.1 生产力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主导性4.3.2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构成及演变规律4.3.3 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4.4 工业影响城市发展的理论体系4.4.1 工业影响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4.4.2 工业发展是特定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过程4.3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构成及演变规律4.3.1 生产力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主导性4.3.2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构成及演变规律4.3.3 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4.4 工业影响城市发展的理论体系4.4.1 工业影响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4.4.2 工业发展是特定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过程4.4.3 工业奠定了城市发展的职能基础4.4.4 工业发展是城市物质形态的导向因素4.4.5 企业是城市区域的生长点4.4.6 工业社会的效率、创新和效益原则是城市非物质形态的源泉4.5 小结武汉篇第5章 武汉市工业发展时空演变研究5.1 研究前提5.1.1 研究区概况5.1.2 研究时段5.1.3 研究范围5.2 武汉工业发展的背景条件演变5.2.1 河道的演变对工业发展演变的基础控制作用5.2.2 交通通信条件对工业发展演变的引导和约束作用5.2.3 社会环境变迁对工业及城市发展演变的关键作用5.2.4 武汉工业发展的外部经济背景演变5.3 从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到现代制造业基地5.3.1 武汉工业化过程5.3.2 武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5.3.3 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的分析5.4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1861—1949)的布局研究5.4.1 民族工业与殖民经济5.4.2 沿江河、铁路轴向布局5.4.3 以运输为导向的空间布局机制5.5 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建设时期(1949—1992)的布局研究5.5.1 从重工业化到综合性工业体系5.5.2 从地域生产综合体到面状填充布局5.5.3 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空间布局机制5.6 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时期的布局研究5.6.1 从产业高级化到回归制造业5.6.2 中心区工业圈层外迁与新产业区点轴状伸展布局5.6.3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空间布局机制5.7 小结第6章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演变研究6.1 武汉以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历程6.1.1 近代工商业都会6.1.2 社会主义工业城市6.1.3 中部中心城市6.2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职能演变6.2.1 城市整体职能演变6.2.2 汉口——以商贸带动的工商业都会6.2.3 武昌——从行政治所到工业重镇和科教城6.2.4 汉阳——从行政治所到近现代工业城市6.3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生长过程6.3.1 行政范围扩展6.3.2 人口规模增长6.3.3 用地规模扩大6.4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演变规律6.4.1 城市发展演变过程6.4.2 城市发展演变规律6.4.3 自上而下以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演变机制6.5 小结第7章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空间机理演变研究7.1 城市工业空间机理演变7.1.1 工业空间演变总体特征7.1.2 工业空间组织演变7.1.3 以工业空间生长引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演变7.1.4 城市工业空间演变趋势——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城或城镇7.2 城市形态演变7.2.1 内部结构形态演变——拼贴与有机生长结合7.2.2 外部形态——从组合城市到“圈层+触角”的块状城市7.3 工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7.3.1 工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解析7.3.2 工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主导7.3.3 工业对科教发展的主导7.3.4 工业对居住生活空间的主导7.3.5 工业对郊区县城镇化模式的主导7.3.6 工业对交通格局的主导7.4 转型期工业城市改造的定量研究7.4.1 定量研究方法概述7.4.2 对工业用地调整变化的圈层、扇区规律的研究7.4.3 对工业用地调整变化的环带分布特征的研究7.4.4 对工业用地调整变化的轴带分布特征的研究7.4.5 城市中心区改造的用地转换矩阵研究7.4.6 武汉市工业用地调整总体特征7.5 小结第8章 以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规律及其运用8.1 工业与城市发展时空演变的相关性8.1.1 工业与城市发展周期对应性8.1.2 工业发展高潮带动人口增长和用地扩展高潮8.2 工业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律8.2.1 工业是城市形态和城镇化的导向8.2.2 工业引导城市其他功能的配置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从城市系统发展演变的角度,借鉴大量国外工业城市发展演变实例,尤其是以中美两个典型工业城市中国武汉和美国芝加哥为例,研究工业、企业与城市区域相互作用及工业影响城市区域发展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机制,并运用GIS方法对企业影响城市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企业、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与机制》从城市发展的经济驱动因素即企业的角度提供一个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的新视角,适合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研究、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p>    胡晓玲,1 968年生,湖 北汉川人,武汉市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 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1 98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 经济地理与城市区域规划专 业,2007年获得该校人文地理专业理学博士学 位,2008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城市 规划与公共事务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一年。主持 或参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