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838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3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60838878 ; 978-7-5608-3887-8

本书特色

《病理学应试向导》: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考试同步辅导丛书,配套第七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简介   病理学为医学专业主干课程,本书编写以第七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为依据,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和知识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全书各章均设有【大纲要求】、【内容精析】、【同步练习】和【参考答案】4个栏目,简要提示教学大纲要求,系统解析教材内容,结合大纲精心设计试题,提供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同步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考试。全书另附“词汇讲解”,阐释主要专业词汇及其词根记忆的演绎;并提供数套“模拟试卷”,以供学生自测和考前全面复习。本书适合于医学本科生、考研生的课程考试辅导,也可作为医学本科教学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三节 凋亡第四节 细胞老化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节 再生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第三节 创伤愈合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节 充血与瘀血第二节 出血第三节 血栓形成第四节 栓塞第五节 梗死第六节 水肿第四章 炎症**节 炎症概述第二节 急性炎症第二三节慢性炎症第五章 肿瘤**节 肿瘤的概念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九节 常见肿瘤举例第十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十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第十二节 环境致癌因素第十二三节肿瘤与遗传(略)第四节 肿瘤免疫(略)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节 动脉粥样硬化(AS)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第四节 风湿病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 心瓣膜病(VD)第七节 心肌病和心肌炎第八节 心包炎和心脏肿瘤第九节 周围血管病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节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症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肺癌)第七节 胸膜疾病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第二节 胃炎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第四节 阑尾炎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六节 肝炎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第八节 肝硬化第九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十节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第十一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第十二节 胰腺炎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节 淋巴结良性增生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第三节 髓系肿瘤第四节 组织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肿瘤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第三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节 肾小球疾病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第三节 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节 子宫颈疾病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第四节 卵巢肿瘤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第六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略)第七节 乳腺疾病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节 垂体疾病(略)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略)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略)第四节 胰岛疾病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第四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略)第五节 缺血和脑血管病(略)第六节 神经系统肿瘤(略)第十五章 传染病**节 结核病第二节 伤寒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第四节 麻风(略)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略)第六节 肾出血征出血热(略)第七节 狂犬病(略)第八节 性传播性疾病第九节 深部真菌病(略)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节 阿米巴病第二节 血吸虫病第三节 丝虫病附录A重点词汇附录B模拟试卷(一)模拟试卷(二)模拟试卷(三)
展开全部

节选

《病理学应试向导》内容简介:病理学为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病理学应试向导》编写以第七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为依据,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和知识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全书各章均设有【大纲要求】、【内容精析】、【同步练习】和【参考答案】4个栏目,简要提示教学大纲要求,系统解析教材内容,结合大纲精心设计试题,提供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同步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考试。全书另附“词汇讲解”,阐释主要专业词汇及其词根记忆的演绎;并提供数套“模拟试卷”,以供学生自测和考前全面复习。《病理学应试向导》适合于医学本科生、考研生的课程考试辅导,也可作为医学本科教学的参考用书。

相关资料

插图:一、名词解释1.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2.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又称为静脉性充血。3.肺褐色硬化长期肺瘀血时,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着,肺质地变硬,肉眼观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4.心力衰竭细胞肺淤血时,肺巨噬细胞吞噬泡腔内的红细胞,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心力衰竭,因而也称为心力衰竭细胞。5.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7.透明血栓发生在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由纤维蛋白构成,*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附壁血栓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栓,可称为附壁血栓。9.血栓机化在血栓形成后的l~2天,已开始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从血管壁长入血栓并逐渐取代血栓,由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称为血栓机化。10.再通在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互相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这一过程称为再通。11.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12.交叉性栓塞又称反常性栓塞,当有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隔膜缺损时,患者右心或静脉血栓可以从右心通过该缺损进入左心,再进入体循环系统引起栓塞。13.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14.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15.漏出性出血是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16.混合血栓是由血小板粘集形成的小梁和血凝块混合构成,肉眼观呈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