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佛传:《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释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000861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1
- 页数:548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300086170 ; 978-7-300-08617-0
本书特色
十方大地,六种震动。一切众生,皆受快 乐。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 八日。是曰江河泛溢,山川、宫殿震动, 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太史苏由 奏曰,「西方有圣人生,却后千年,教法 来此。」王令镌石,埋于南郊志之。 《本行经》云.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向于 母前,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举 足出大莲华,观视四方,口自唱言,一天 上天下,唯吾独尊。 「一切世问诸天及 人,恭敬供养。地忽自然涌出二池,一冷 一暖,清净香水。又虚空中,九龙吐水,浴 太子身。诸天音乐,雨妙香华,供养太子。 后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帝梦金人,身长丈余,紫磨金色,赫奕 如日,变化非常,、飞行殿庭。 旦问群臣,以占所梦。太史傅毅奏日:“臣览《周书异记》载:昭王甲 寅四月八日,有五色光,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太史苏由奏日:‘有大圣人, 生于西方,故现此瑞。千年后,声教及此。’王敕镌石,埋于南郊。陛下所 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 即遣中郎将蔡囗等十八人,往使西域寻访。囗等于中天竺月氏国,遇 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梵经,及佛图像,同还雒邑。……摩腾始译《四十 二章经》,此佛法东来之始也。 <编辑推荐>= 《佛传》是对清代以来流传甚广的《释迦如 来应化事迹》的注译。它从七十余部佛教典籍中辑 录二百零八则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每则配插 图一幅,形象地展示了释迦牟尼佛其诞生、出家、 修行、成道、说法,涅囗,和未出生前的因缘及涅 囗后佛法的传承,以及佛法传入中国的整个过程。 文辞秀美,可读性极强。 全书各故事以时间先后为序,图文对照,其形 式颇似现代的连环画。二百零八幅图画,镌刻精 美,人物表情和举止的描摹与塑造均一丝不苟。画 家的艺术表现力形象而充分地展示了佛教教主释 迦牟尼佛伟大而传奇的一生。在清代人物版画中 也堪称上乘之作。加之作者的注译详尽通俗,而又 不失学术水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佛陀生平 事迹的好书。 王孺童,著名佛教学者,曾参与《碛砂藏》、 《(高丽藏》的重印整理工作,于儒学、古籍善本、校 勘训诂、金石、红学等领域亦颇多建树。 主要著述有: 《比丘尼传校注》(中华书局) 《智囗净土思想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童蒙佛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孺童讲论语》(花山文艺出版社)
节选
nbsp; 序
子日:“三十而立。”《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此三立,为死而不朽之道也。然立德于内,立功于外,唯立言通于内外。
德立于内,必以言而外显;功立于外,必赖言而内化。今吾恰值而立之年,德
未树,功未成,然《佛学论著集》即将行世,故欲先以立言,而后发于功德也。
本集共四卷:卷一为《百喻经》释义,卷二为《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
译,此二书皆为吾十年前之旧稿,今重加修订;卷三为《佛教三字经》正续汇
编校注,及《金刚经述义》、《正信录》之整理,此三书皆为藏外佛典;卷四
为《内学杂谈》与《别时意趣与净土教》,前者为文章汇编,后者为专题研究。
除巳由他社出版之《比丘尼传校注》、《智颤净土思想之研究》、《童蒙佛学》三
书外,本集所收,乃吾十年来所撰之佛学文字。
想吾十岁首发文章,十三岁皈依受戒,二十岁出版释经之作,于今三十
岁时,百余万字之《佛学论著集》又将成矣。噫!深感岁月迁流,人生不可
思议!
翻检本集,满纸旧言,实非立言。然言虽未立,而心志已发。佛日:“譬
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
止,会当囗果,何愿不得?”今以十年为期,温故知新,七十尚从心所欲,况
期百二十岁乎?其时若能不朽,则功德自不必言矣。
岁在丁亥七月一日,王小明孺童识于北京木樨斋。
前言
《佛传》一书,原名《释迦如来应化事迹》[1],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地
介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教典籍。下面我对本书的一些情况,作
一简要说明。
(一)
有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传记资料很多,有从梵文被直接汉译
过来的佛教经典,也有后人根据不同的佛教典籍加以提炼、综合而成的传书,
后统称为“佛传”,故本书也取名《佛传)》。定书名为《(佛传)》的另一个原因,
是原书书名对于现代一般读者来说不易理解。由于广大读者对于佛教常识不甚
了解,所以看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可能不知所云,为此,有必要来解释一
下原书的书名。
所谓“释迦”,是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其生平事迹详见本书。
所谓“如来”,梵语tathag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
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等。又作“如去”,为佛十号【2】之一,
即佛之尊称。盖梵语tathagata,可分解为tatha-gata(如去)、tath五-agata(如
来)两种,若作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囗之义,故称为如去;
若作后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
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
所谓“应化”,又作“应现”、“应化利生”。指佛、菩萨应众生之利益而变
现与众生同类之形相,称为应化。《(大智度论)》卷九四:“应化,谓诸菩萨于众
生中,或化作父,或化作子,或化作师,或化作弟子,或为贫穷,或为富贵,
而皆不被污染。如是游戏于神通,以成就众生,清净佛土。”就本书而言,是
指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利益广大众生,变化成与众生同类的各种形相,以便更
好地教化众生。这里所指的“众生”,不单指人类,而且指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由于“众生”的种类繁多,佛的变现也就多种多样,所以从本书的故事中可以
看到佛变化成各种形相到处游方教化。
昕谓“事迹”,也就是指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事实之踪迹。
综上所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所讲述的就是释迦牟尼一生显现在我们
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
(二)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发展到明初时,为了适应佛教日益世俗化的需要,
释宝成收罗佛经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生平的记述,整理成四百篇故事,编撰了
《释氏源流》一书,并配以插图刊刻流通。
到了清代,佛门弟子、康熙皇帝的曾孙、镇国公永珊,鉴于明代刊印的《释
氏源流》一书,“惜其经像间有未符,稍不尽意,余因发心,另为绘写,以广
流通”[3],并重新编定,定名为《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永珊认为《释氏源流》
一书所配的图像,是以天竺(中国对印度的旧称)的风俗样式来绘制的,“但
竺乾(即天竺)本异此方,其旧本恐难利俗”[4];为了使本书更易于大众接受,
也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教,他将书中所绘人物的衣冠、饰物、宫室、城郭等一律
按中国式样重新绘制,“余惟三衣一钵,乃法相之宏规,今谨依佛制,余皆仍
其旧本”[5]。
图像绘制的体例,永珊也作了一些规定。他在《重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缘起》一文中写道:“佛像自‘夜睹明星’后,方绘莲花承足,表成佛之相也。
唯佛一人,绘有金项光,余皆无之,显佛独尊也。自‘应尽还源’后,诸大弟
子皆绘项光,用别凡圣也。天、龙、善神亦绘项光,易辨人天也。仙及波旬虽
有神通福力,究系魔外,概不与光,所以严邪正也。”从中可以看出其绘图的
基本原则,即在释迦牟尼“夜睹明星¨晤道以后,才在脚下画“莲花”以表成
佛;在佛住世的时候,只有佛一个人在脑后画圆形的“金项光”;在佛涅囗后,
其弟子才绘制“金项光”,以区别凡夫和圣人;天、龙和善神也绘制“金项光”,
以区别人和天神;仙人和波旬魔王属于“天魔外道”,虽然也具有“神通”,但
不绘制“金项光”,以区分正邪。
本书的作者永珊,在整个重新绘制、撰文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为严谨的态
度,他在《重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缘起)》一文中写道:“至有疑似之处,皆
请正于觉生澈公和尚,再三斟酌,始为定稿。”本书整个重绘工程花费了长达
七年的时间。这还可以从《(重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缘起》一文看出,文中
写道:“起自丁未仲夏,告成于癸丑季冬,两经书手,三易画工,历七年之久,
乃圆厥事。”足见工程之浩大,历程之艰辛。
(三)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为是一部通俗性的佛传图书,*早的版本为清嘉庆
十三年(1808年),这可从永珊所撰《重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缘起》一
文结尾所注时间推知。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全书所收集的有关释迦牟尼生平
的故事,均出自佛教经典,而且在每篇故事开头都注明所出经典的名称,以
避作者杜撰之嫌。下面将本书所涉及的佛教经典,以在书中出现的先后为
序,列表如下:
<节选内容>= 以上所列经典名称,均是据每篇故事篇首所列名称摘录,其中有很多为简
称。经典的全名、作者、译者、卷数及主要内容等,在每篇故事后的注释中均
有说明。
全书从七十余部佛教典籍中,辑录了释迦故事二百零八则,每则配以插图
说明,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释迦佛诞生、出家、修行、成道、说法、涅囗,和
其未出生前的因缘及涅囗后佛法的传承,以及佛法传入中国的整个过程。全书
故事紧密围绕释迦牟尼而展开,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内容传奇秀
美,可读性极强。所附的二百零八张白描图画,镌刻精美,人物举止表情多种
多样,形象塑造一丝不苟。图文并茂,以文解图,以图说文,相辅相成,此书
在清代人物版画中堪称上乘之作。
《重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缘起》一文,是永珊在本书完稿刊印时所写
的类似于前言、题记似的文章,文中记述了重绘此书的简要构想和经过。《释
迦如来成道记)》一文,乃原书就附有的,为唐王勃所撰,简要介绍了释迦牟尼
的生平及佛教在印度传播的情况。为了便于理解,现将唐道诚所作《释迦如来
成道记注)》整理附于其后。
(四)
此次对本书的整理,是以清同治八年(1869年)本为底本进行的。现将
基本体例简述如下:
(1)原书原文没有标点,此次对原文进行句读。在句读时,既注意文气,
又顾及文意。
(2)注释方面,主要以佛教术语为主。对于一些古汉语词语,为了助于
读者畅通文意,也予以注释。注释以简注为主,尽量不引用其他典籍。对于
加注内容,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同一词语在书中**次出现时予以加注,不
重复注释。
(3)译文以直译为主,直译在文意不通时,略加修饰,增补成分,以求通
俗、完整。一些佛教术语、专有名词,在译文中不易说清,均加注释,故在译
文中不予译出。另外,因本书各篇取自不同佛教典籍,同一地名、人名多有不
一致,大部分已在注释中予以说明,故译文中并未作全书统一,只与相应原文
保持一致。
(4)在文字规范方面,一般性文字均将繁体规范为简体,一些生僻字、异
体字,为了保持原书原貌,在原文中不予规范,均加注释说明。有一些在原文
中为两字并用,而在现行用字时统一为一字,均按现行用字规范,现列出如下
(符号“一”的左边为需规范字,右边为规范后字):
探、采一采 彩、囗一彩 并、囗一并
舍、拾一舍 遍、偏一遍 绕、囗一绕
余、馀一余 迥、囗一回
(5)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将一些与原文内容有关,但又并非注
释的内容,单设“附注”一项。
(6)本书所附二百零八张图,亦据原刊本影印。
(五)
本书在佛教典籍中,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以一种类似于连环画的形式
出现的、详细介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佛
传著作。余初得此书,就被其精良的刻板图画、神奇宏伟的佛祖事迹、内容
丰富的典籍文献资料所吸引,故而觉得很有必要将此书重新整理,奉献给广
大读者。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书的原文对于释迦牟尼的称谓,随时间变化有
所不同。比如在释迦牟尼未成佛之前,就称其为“太子”、“菩萨”等;成佛之
后,因佛有十号之别,故时而称“如来”,时而称“世尊”,时而称“佛”,等等,这在译文中仍循其旧。另外,古文好简,原文省略了很多主语、宾语,而
本书又以直译为主。基于以上两点,还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其内容的内在逻辑
顺序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本书的译注过程中,深感责任之重大,稍有疏漏,就会有损原书之意旨
及一代宗师之德行。故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既要顾及书之原貌,又要考虑便
于读者阅读理解。整个整理工作历时一年有余,但仍感时间之紧迫,翻看各种
佛教经典、相关书籍及各种版本之辞书,不计其数,希望能将此《佛传》书之
完满。
王孺童写于北京木樨斋
1 998年4月5日
<节选内容>= 龙宫入定⑴
《本行经》云:世尊向摩利支处而坐[2]。时迦罗龙王[3],复有目真邻陀龙
王[4],诣于佛所,白言:“我此宫殿,已曾布施诸佛,今日世尊受我宫殿,怜
悯我故,少时住此。”佛受而坐,经于七日不起。时彼七日,兴云注雨,起大
冷风,雨不暂停,遂成寒冻。时诸龙王从宫殿出,以其大身,七重围绕,拥蔽
佛身。复以七头,垂世尊上,作于大盖,嶷然而住[5],莫令世尊,身体寒冷、
风湿诸虫,触世尊体。时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身,在于佛前,顶礼佛足,而白
佛言:“我今不以恐怖娆乱如来[6],但恐世尊身有冷风尘触世尊体。思惟是事,
覆世尊身。”尔时世尊告目真邻陀龙王言:“汝大龙王,来受三归[7],并受五
<节选内容>=戒[8]。汝当长夜得安乐故。”时目真邻陀龙王即白佛言:“如世尊敕,不敢有
违。”其目真邻陀龙王,即从佛所,受三自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复
受五戒。于世间中,*初龙王而得度也。
[注释]
【1]龙宫:龙王之宫殿,在大海之底,为龙王之神力所化。
入定:入于禅定也。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日入定。
【2】摩利支: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日华矍,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
前行,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为武士之守护神,密
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为其至极。
[3]迦罗龙王:又云迦罗迦龙王、迦梨迦龙王。玄应《一切经音义》:“迦梨迦龙,又
云迦罗迦龙,此译云黑龙也。”参见“龙王赞叹”注释[7]。
[4]目真邻陀:龙王名,译为解脱。闻法而解脱龙苦,故名。住于金刚座侧之池中,及
目真邻陀山之目真邻陀窟。
【5】嶷:高峻。
[6】娆:烦扰。
【7】三归:一、归依佛:归依佛宝以为师者,二、归依法:归依法宝以为药者,三、归
依僧:归依僧宝以为友者。此三归由师受之,谓之三归戒。三归戒有二称:一、翻
邪三归:翻从来之邪信而初入佛道受三归者;二、重受三归:由是每受五戒、八
戒等辄先受三归者。
[8】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制戒。
[译文]
《本行经)》中记载:世尊来到摩利支的处所坐下。当时迦罗龙王,还有
目真邻陀龙王来到佛的处所,说道:“我这个宫殿曾经布施给诸佛,今天世
尊接受我的宫殿,就请作为怜悯我,稍稍在此住留。”佛接受请求而坐下,经
过七天而不起来。在那七天里,兴起浮云,流注雨水,刮起大冷风,雨没有
一刻停止,于是形成寒冷的冰冻。诸位龙王从宫殿中出来,用他们广大的身
体,里外七重围绕遮蔽佛身,又用七个龙头垂在世尊顶上,形成一个大盖,
嶷然停住,不让世尊身体被寒冷、风湿、各种虫害所触及。龙王变化成年轻
婆罗门的身形,在佛面前,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现在不是以恐怖来娆
乱如来,只是怕世尊身体被寒冷风尘触及,才覆盖世尊的身体。”世尊告诉
目真邻陀龙王说:“你这个大龙王前来受持三归,以及受持五戒。你必当在
长夜中得到安乐。”目真邻陀龙王就对佛说:“就如世尊教敕的那样,不敢有
所违背。”那个目真邻陀龙王于是就从佛那里接受了三自归依: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又接受了五戒。这是在世间中,*初一个获得度化的龙王。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了凡四训
¥16.7¥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9¥14.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7.4¥49.8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周易相学精粹
¥14.7¥42.9 -
传习录
¥12.6¥55.0 -
沉思录
¥8.7¥18.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10.6¥36.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九品)
¥30.2¥68.0 -
好的孤独
¥12.5¥36.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15.3¥45.0 -
现象学与家园学-塞普现象学研究文选
¥16.1¥42.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0.7¥33.5 -
通往世界的禅
¥17.8¥48.0 -
创造进化论
¥14.5¥45.0 -
道教史
¥9.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