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商品评论(5条)
***(三星用户)

非常好的书

宋朝的思想史

2024-01-30 17:00:49
0 0
hyl***(三星用户)

好书,推荐一下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二期以周敦颐、邵庸、张载、程颐、程颢为代表,是正统理学的形成期;第三期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前者“和合一切”,后者则“扫荡一切”。本书循此线索,对两宋时期的思想大家与重要著作或做精细分辨,或做简要述评,既在孔孟、《易》《庸》、二程、朱陆的整个儒学系统中分辨其传承异同和思想衍变;又从受儒释道多方影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两宋儒学的形成、抱负和特质做了中肯而精当的点评。

2022-12-01 00:00: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321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108032171 ; 978-7-108-03217-1

本书特色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二期以周敦颐、邵庸、张载、程颐、程颢为代表,是正统理学的形成期;第三期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前者“和合一切”,后者则“扫荡一切”。本书循此线索,对两宋时期的思想大家与重要著作或做精细分辨,或做简要述评,既在孔孟、《易》《庸》、二程、朱陆的整个儒学系统中分辨其传承异同和思想衍变;又从受儒释道多方影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两宋儒学的形成、抱负和特质做了中肯而精当的点评。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二期以周敦颐、邵庸、张载、程颐、程颢为代表,是正统理学的形成期;第三期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前者“和合一切”,后者则“扫荡一切”。本书循此线索,对两宋时期的思想大家与重要著作或做精细分辨,或做简要述评,既在孔孟、《易》《庸》、二程、朱陆的整个儒学系统中分辨其传承异同和思想衍变;又从受儒释道多方影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两宋儒学的形成、抱负和特质做了中肯而精当的点评。

目录


初期宋学
《庐陵学案》别录
读智圆《闲居编》
读契嵩《镡津集》
濂溪百源横渠之理学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
《正蒙》大义发微
二程学术述评
朱子心学略
朱子学术述评
周程朱子学脉论
程朱与孔孟
辨性
象山龙川水心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一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二期以周敦颐、邵庸、张载、程颐、程颢为代表,是正统理学的形成期;第三期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前者“和合一切”,后者则“扫荡一切”。《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循此线索,对两宋时期的思想大家与重要著作或做精细分辨,或做简要述评,既在孔孟、《易》《庸》、二程、朱陆的整个儒学系统中分辨其传承异同和思想衍变;又从受儒释道多方影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两宋儒学的形成、抱负和特质做了中肯而精当的点评。

相关资料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动阴静,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互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刘原父王荆公已论无极太极,濂溪与刘王同时,不知濂溪论太极,果与刘王孰先。然太极本义,则当如刘原父说,太极乃气之先,一种无物之物也。《易·系辞传》:“易有太极”,郑注:“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说也。”此太极亦可称太始。许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亦可称太初。《白虎通·天地》篇:“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日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布,齐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五行生情性,情性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凿度日: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也。”此皆汉人之说。其本则出于道家。古人论天地创始,大率如是。所以极又训中,因*先一气未分阴阳。《左传》刘康公日:“民受天之中以生。”老子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即中也。阴阳未分为中,既分而仍不分,以其仍是一体,故为和。此一团和气,却时时变化不测,造成大用,是谓庸。中庸本与《易》通,皆儒道杂糅之产品。濂溪《太极图说》,大意仍不出此。试问天地万物何自始,则实无自始。**因无因可觅,故日无极而太极。天地万物开端**因,即可谓是无因,此之谓自然。万物只是一气,此气只是一动,天地万物始终只此一动,亦永远是此一动,故《易》日天行健。健即天行,乃永远不息之一动也。中国人看宇宙,与西方不同。西方人注重物质方面,故有唯心唯物之争,中国人不问其*后之质料,而仅着眼其整体之变化,此整体之变化,则无始无终,只一动而已。然一落思维,乃至形于语言文字,则永远偏而不全。太极乃绝对之一,必成为无可说,亦无可思,则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