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包邮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1星价 ¥22.0 (5.5折)
2星价¥22.0 定价¥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060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3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303106004 ; 978-7-303-10600-4

本书特色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京师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到第三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为上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根据,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形成及其特征;从第四章“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到第十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为中篇,主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改革开放的内在矛盾、根本动力、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从第十三章“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第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为下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着中国走向21世纪。

目录

上篇
**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三、面向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客观依据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实现进程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全面实现
第三章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二、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三、毛泽东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四、简短的结论
中篇
第四章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三、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
四、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评价东方社会的两种尺度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三、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结语: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第六章 从“中国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寻觅及其文化难题的解答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功与失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时代特征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
……
下篇
附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内容简介:中国的历史似乎越古越辉煌,文宋武元、雄汉盛唐、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部中国古代史灿烂辉煌。然而,盛极而衰。这是一个古老而平凡的真理。历史发展总是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一部中国近代史沉重悲惨,沉重得让人难以翻动,悲惨得让人不忍卒读,风雨如磐、战祸离乱、割地赔款、百年凌辱……“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历史的这一页终于被翻过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获得新生。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真情涌动的年代,气壮山河、惊天撼地……然而,从1957年开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终使中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处于“贫困普遍化”的状况,以致“文革”结束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

相关资料

面对客观事实,波普尔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预言可能也能实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即贸易循环必然是造成无约束的资本主义制度崩溃的因素之一”①。但他又“自我解嘲”,认为这种“证实”,“并不是对科学预言的证明。它或许是宗教运动的结果——信仰人道主义、以及为改造世界的目的而批判运用我们的理性的结果”②。撇开把科学社会主义等同于“宗教运动”这一荒谬的观点不说,波普尔在这里也犯了一个认识论的错误,即混淆了预见与预报。预报是对某一事物在确定时空范围必然或可能出现的判断,而预见则是以规律为依据的关于发展趋势的判断,或者说,是一种只涉及发展趋势的判断。自然科学既能预见又能预报,社会科学只能预见而不能预报。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得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不可能被预报,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预见发展趋势,即可以预见某一社会现象的*终结局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这种预见正是以发现和把握历史规律为前提的。实际上,任何一门科学都以发现和把握某种规律为己任。任何一种学说要成为科学,就必须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性。由于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并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因而成为一门科学,一门成熟的科学。 后记 从1989年开始,我就在思考、酝酿这部著作的写作,在共和国即将迎来60岁生日之际,我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的写作、修改和定稿。当这部著作的定稿端放在写字台上时,我心中想的已经不是这部著作了。既然已经定稿,那么,它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了。此时,我的思绪却和一首歌曲联系起来了,那就是《共和国之恋》:“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作者简介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凉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唯物论研究》(日本)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出版《杨耕集》《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等著作十部;先后主持编写国家级教材五部;教学、科研成果先后六次获国家级奖,七次获省部级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