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以中国与亚洲主要国家为例

包邮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以中国与亚洲主要国家为例

1星价 ¥13.3 (7.0折)
2星价¥13.3 定价¥1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135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5 页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109135383 ; 978-7-109-13538-3

本书特色

中日韩三国有着相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生活消费习惯,三国互为彼此的重要贸易对象国。但是三国农产品贸易与其他产业贸易相比发展缓慢,贸易规模小,在建立中日韩FTA进程中,中日韩三国农业部门各自较难与其他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本书通过对三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全面分析,探索了三国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中国和印度同处亚洲,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辐射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我们利用多个贸易指数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两国现阶段处于竞争、互补贸易关系的主要农产品种类。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度小于市场相似度,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关系竞争性不强、以互补性为主。另外,两国之间农产品主要的贸易形式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 为分析各个因素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我们运用CMS模型分别从市场和产品角度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增长效应以及产品结构效应上升,综合竞争力效应及市场结构效应则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印度农产品的增长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上升较快,综合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结构效应则有所下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趋于分散,而印度的则趋于集中。两国在具体目标市场上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趋于分散,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总体有所下降。中印之间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研究期间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印度增长的主导因素从增长效应变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印度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增长主导因素则从综合竞争力效应变成增长效应。 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两国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性不强;双边贸易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互补性贸易,两国具有潜在的贸易合作空间。 中日韩三国有着相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生活消费习惯,三国互为彼此的重要贸易对象国。但是三国农产品贸易与其他产业贸易相比发展缓慢,贸易规模小,在建立中日韩FTA进程中,中日韩三国农业部门各自较难与其他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我们通过对三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全面分析,探索了三国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首先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结构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三国农产品贸易的国内限制因素,其次通过农产品RCA指数,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RTA指数的测算,得出三国水产品均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园艺类产品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韩日两国林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总体上,韩日两国的农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中日两国和中韩两国农产品的竞争性。 再次,通过OBC指数,Ii指数的计算,得出三国各自对另外两国农产品出口的具有互补性且对本国来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产业内产业间贸易指数的计算得出,韩日两国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但产业内贸易状况并非*好。中日两国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低于中韩和日韩,但在某些特定农产品占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产品上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中韩两国虽然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有13种特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0.5,属于产业内贸易占优势的状况。整体来说三国农产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占优势,三国相互之间农产品互补性较强。 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国相互贸易中,日本在各类农产品上比较优势发挥比较充分,而中、韩两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比较优势理论回顾1.2.1 比较优势中的两个关键概念1.2.2 四个基本定理1.3 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1.4 有关中印、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1.5 研究内容1.6 研究对象1.7 研究方法1.8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2 中印农产品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2.1 中印两国农产品在亚洲以及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2.1.1 中国农产品在亚洲及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2.1.2 印度农产品在亚洲及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2.2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2.1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2.2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3 印度农产品的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3.1 印度农产品的进口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3.2 印度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特征2.4 简短结论3 中印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因素比较3.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及适应性改进3.1.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及其发展3.1.2 CMS模型的适应性改进3.2 出口市场的划分、农产品范围的界定及数据说明3.2.1 出口市场的划分说明3.2.2 农产品范围界定及数据说明3.3 模型测算结果及分析3.3.1 特定市场的CMS模型分析3.3.2 特定产品的CMS模型分析3.4 结论及政策建议4 中印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关系4.1 中印农产品出口贸易相似度4.2 中印农产品产品相似性和市场相似度比较4.2.1 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度比较4.2.2 中国和印度在美国、日本市场的产品相似度比较4.3 简短结论5 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关系分析5.1 中印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5.2 中印农产品产业内、产业间贸易5.2.1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5.2.2 中印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5.2.3 中印农产品的产业间贸易5.3 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紧密性5.4 简短结论6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6.1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6.2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6.2.1 中印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及其变化6.2.2 中印农产品贸易总体比较优势变化6.3 中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6.4 简短结论7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7.1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研究结论7.2 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未来展望8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结构及特点8.1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8.2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2.1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2.2 日本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2.3 韩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3 中日韩三国相互间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3.1 中日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3.2 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3.3 韩日农产品贸易结构和特点8.4 简短结论9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关系9.1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及其变化9.2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比较9.3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相似度比较9.3.1 中日两国农产品在美国和在世界市场的相似度比较9.3.2 中韩两国农产品在美国和世界市场的相似度比较9.3.3 韩日两国农产品在美国和世界市场的相似度比较9.4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比较9.5 简短结论10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10.1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10.2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紧密性10.3 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产业间贸易10.3.1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10.3.2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10.3.3 中日韩农产品两两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10.4 简短结论11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11.1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研究结论11.2 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未来展望附录:相关研究论文中印两国商品贸易比较研究中日韩服务贸易比较研究附表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以中国与亚洲主要国家为例》内容简介:中国和印度同处亚洲,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辐射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我们利用多个贸易指数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两国现阶段处于竞争、互补贸易关系的主要农产品种类。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度小于市场相似度,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关系竞争性不强、以互补性为主。另外,两国之间农产品主要的贸易形式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分析各个因素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我们运用CMS模型分别从市场和产品角度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增长效应以及产品结构效应上升,综合竞争力效应及市场结构效应则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印度农产品的增长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上升较快,综合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结构效应则有所下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趋于分散,而印度的则趋于集中。两国在具体目标市场上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趋于分散,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总体有所下降。中印之间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研究期间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印度增长的主导因素从增长效应变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印度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增长主导因素则从综合竞争力效应变成增长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两国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性不强;双边贸易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互补性贸易,两国具有潜在的贸易合作空间。中日韩三国有着相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生活消费习惯,三国互为彼此的重要贸易对象国。但是三国农产品贸易与其他产业贸易相比发展缓慢,贸易规模小,在建立中日韩FTA进程中,中日韩三国农业部门各自较难与其他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我们通过对三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全面分析,探索了三国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首先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结构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三国农产品贸易的国内限制因素,其次通过农产品RCA指数,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RTA指数的测算,得出三国水产品均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园艺类产品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韩日两国林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总体上,韩日两国的农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中日两国和中韩两国农产品的竞争性。再次,通过OBC指数,Ii指数的计算,得出三国各自对另外两国农产品出口的具有互补性且对本国来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产业内产业间贸易指数的计算得出,韩日两国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但产业内贸易状况并非*好。中日两国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低于中韩和日韩,但在某些特定农产品占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产品上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中韩两国虽然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有13种特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0.5,属于产业内贸易占优势的状况。整体来说三国农产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占优势,三国相互之间农产品互补性较强。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国相互贸易中,日本在各类农产品上比较优势发挥比较充分,而中、韩两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