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629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301162958 ; 978-7-301-16295-8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哲学与诠释学丛书之一,全书从本体诠释学的角度,重新理清道家哲学的有无玄同的基本构架,阐明重玄道观的功夫论的意义,参照海德格尔哲学,重新阐明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道家研究成果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本体诠释学的角度,重新理清道家哲学的有无玄同的基本构架,阐明重玄道观的功夫论的意义,参照海德格尔哲学,重新阐明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道家研究成果的意义。本书重整西方学者的重要道家思想诠释,例如哲学家谢林、海德格尔,汉学家卫礼贤与心理学家荣格等人的研究成果,本书在当代文化的意义脉络之中,对于道家思想进行当代诠释。本书*后的几篇则是在应用层面上进行阐述,包含了易图与丹道修炼、三教会通及丹道养生等课题。

目录

**部分 道家的本体诠释学:老子与海德格尔
本成(ereignis)与有无玄同: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折”与老子的有无玄同
导论
**节 海德格尔的“存有的真理”之阐明与老子的有无玄同
第二节 老子的道的双重性与海德格尔的存有思想
第三节 转折(kehre)的意义和本成的转折
第四节 海德格尔转折之后的存有思想与老子有无玄同的导论之容受点之展开
结论
本体诠释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省思:以老子为例
导论
**节 20世纪的哲学研究方法与当代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处境
第二节 本体诠释与知识批判
第三节 《道德经》的本体诠释与道家哲学的展开
结论
王弼“贵无以为用”的体用论之重检与老子哲学的本体诠释
导论
**节 王弼“贵无以为用”的体用论的意义
第二节 王弼“贵无以为用”的体用论的展开与重检
第三节 老子哲学的本体诠释:老子的四大的功夫论与海德格尔的四方
结论
谢林的老子哲学诠释与海德格尔的思想转折
导论
**节 19世纪的欧洲的老子研究的方向转折与“方法争论”
第二节 海德格尔论谢林与无
第三节 谢林的“**潜能”的哲学与其对老子的道的诠释
结论
海德格尔与西谷启治论虚无主义
导论
**节 海德格尔论尼采与虚无主义
第二节 虚无主义与禅的接触点
第三节 西谷启治论虚无主义的起源与超越
结论
第二部分 道家的象征诠释学:丹道理论的当代诠释
《太乙金华宗旨》之教义形象的变迁与丹道理论的当代诠释
导论
**节 《太乙金华宗旨》的版本与道派的考证之一些问题
第二节 《太乙金华宗旨》德译、英译、日译、中译之考察与卫礼贤所开启的国际丹道研究
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欧洲曼陀罗与《太乙金华宗旨》
第四节 《太乙金华宗旨》的修丹旨要与其当代诠释
结论
宋常星《道德经讲义》与丹道的象征诠释学
导论《道德经》“丹道解”诠释角度的重要性
**节 宋常星《道德经讲义》中的龙门丹道的功夫论纲领
第二节 宋常星《道德经讲义》沦“玄牝之门”:全真龙门丹道的实践诠释学的起手处
第三节 宋常星《道德经讲义》“尽己章第33”论“泰定”
第四节 跨界沟通中的丹道
结论
太极图、河图与丹道修炼的象征诠释
**节 太极图与丹道修炼
第二节 太极图简图(太极双鱼图)与丹道修炼
第三节 河图与丹道修炼
第四节 全真龙门丹道的人手功法与太极图、河图
第五节 丹道内经图
结论
全真道的三教会通与养生
导论
**节 全真养生与道家内丹的性命之学
第二节 道与三教会通
第三节 心斋听息法与三教会通、荣格心理学
结论
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跨文化沟通的现有研究之考察
导论
**节 海德格尔论老子的道与庄子思想的相关资料之考查
第二节 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跨文化沟通之研究成果的考察
结论
展开全部

节选

《道家诠释学》一书从“本体诠释学”的角度,重新厘清道家哲学的“有无玄同”的基本架构,阐明重玄道观的功夫论的意义,参照海德格尔哲学,重新阐明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道家研究成果的意义。又,《道家诠释学》一书重整面方学者的重要道家思想诠释,例如哲学家谢林、海德格尔,汉学家卫礼贤与心理学家荣格等人的研究成果,《道家诠释学》在当代文化的意义脉络之中,对于道家思想进行当代诠释。《道家诠释学》一书*后的几篇则是在应用层面上进行阐述,包含了易图与丹道修炼、三教会通及丹道养生等课题。

作者简介

赖贤宗,现任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中文系系主任、台北大学人文学院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创办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