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左走,向右走
读者评分
4.7分

向左走,向右走:一九四九年前后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

豆瓣8.1分,在1949年中国历史的大变局中,一度寻求“第三条道路”的民间报人,必须在国共之间作出抉择:要么留在大陆支持共产党新政权,要么追随国民党退居台湾。

1星价 ¥15.5 (4.3折)
2星价¥15.1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4条)
心安即***(三星用户)

不同经历在时代下不同的选择

2023-06-17 17:53:03
0 0
灰烬0***(二星用户)

史料翔实,值得一读

史料翔实,值得一读

2022-12-26 12:45:2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45298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10-02-01
  • 条形码:9787533452988 ; 978-7-5334-5298-8

本书特色

所有的选择都合逻辑,所有的结局都有宿因。

内容简介

  在1949年中国历史的大变局中,一度寻求“第三条道路”的民间报人,如果不愿意离开“父母之邦”,就必须在国共之间作出抉择:要么留在大陆支持共产党新政权,要么追随国民党退居台湾。《新民报》主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带着对新时代的憧憬选择了前者,《世界日报》老板成舍我选择了后者。“独立记者”曹聚仁则在上海“旁观”革命一年之后,南下香港,担当起海峡两岸的秘密信使。  所有的选择都合逻辑,所有的结局都有宿因。

目录

遥想望平街当年(代序)/1
开到荼藤花事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与《新民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
八版文章千滴泪/13
邓季惺“大闹立法院”/27
“报纸本身就是目的”/38
老板做不成了/47
告别《新民报》/53

“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1949年前后的曹聚仁
青春作伴好还乡/63
土地与时代的儿子/71
“他脱下长袍,穿起短装,奔赴了战场”/81
《抗战画史》足千秋/100
桃花扇底送南朝/115
“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128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145
“我决定收起了‘自由主义’的旗帜”/155
秘密信使,爱国书生,/166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成舍我与《世界日报》
“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195
斯人为报纸而生/205
成功的所以然/214
报界硬汉,新闻斗士/240
报人问政/251
岂傍他人论短长/263
“*是仓皇辞庙日”/281
主持香港《自由人》/294
八十到头终强项/305
征引书目/319
图片出处/324
后记/326
展开全部

节选

开到荼藤花事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与《新民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抗战军兴后西迁重庆的《新民报》,八年间在财力、人力、新闻业务与管理经验方面的积累.使老板陈铭德、邓季惺夫妇有了在抗战胜利后扩张这份事业的“底气”和“本钱”。
  1937年11月《新民报》从南京撤离,设备和人员上船后,报社仅剩下200多元现金,总经理陈铭德只好解开私囊,作为同人沿途伙食和零星开支。人马到达重庆时.社址虽然已由先行一步的总主笔罗承烈在七星岗租好,但开办事宜千头万绪,两手空空的陈铭德感到寸步难行,无从着手。幸好有朋友帮助,以轮转机和卷筒纸作抵押,向重庆银行借贷3000元,复刊工作才得以启动。经过短期筹备,《新民报》重庆版终于在1938年1月15日正式出版。发刊词宣称:“本报以南京旧姿态,出重庆之地方版,相信抗战既无前方后方之分,救亡安有中央地方之别。战局虽促,但我们必须坚定*后胜利之信念。社会间虽不免间有摩擦,但吾人则认定民族统一战线实高于一切。其原则,在能以抗日反帝反封建反汉奸为出发点,而以民主化集中一切革命力量,方能消除内部之矛盾,坚强抗战之实力。本报今后立言主旨,即本乎是。”
  《新民报》在重庆可谓一炮打响。当时复刊启事一登出,预订报纸的读者即络绎不绝,报社不得不动员经理部全部人员来办理。广告方面,一开始就拥有了全市影剧院、主要公司行号和商店的广告。

作者简介

  陈建云,生于1967年8月,河南南阳人。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编著有《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传播学卷》(副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在《新闻大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法、大众传媒与政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