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294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 页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811229400 ; 978-7-81122-940-0

内容简介

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

目录

绪 论**篇 世界经济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章 世界经济的演进学习目标**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之窗】工业革命与早期海洋运输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案例分析】新经济是否存在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趋势学习目标**节 经济全球化概述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世界经济之窗】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带来的问题【案例分析】 全球化下的“民族工业”第四节 反全球化运动【世界经济之窗】风起云涌的反全球化运动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习目标**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特点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世界经济之窗】6年制宪曲折路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案例分析】欧元区是好是坏惹众议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二篇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第四章 国际贸易机制学习目标**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案例分析】全球贸易将陷“死水”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与变化的主要特征【案例分析】欧盟再设绿色壁垒 所针对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第三节 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及其演进【世界经济之窗】关注WTO多哈回合谈判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五章 国际货币金融机制学习目标**节 国际货币制度与运行机制的演进【世界经济之窗】黄金输送点【案例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节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之窗】关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第三节 区域货币协调机制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学习目标**节 国际间接投资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案例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世界经济之窗】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验与启示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七章 世界经济传导机制学习目标**节 世界经济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国际直接投资传导机制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投资传导机制【案例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第四节 世界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案例分析】危机怎样从美国传递至全球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第三篇 不同类别国家经济第八章 发达国家经济学习目标**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回顾【世界经济之窗】七国集团(G7)的演变【世界经济之窗】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第二节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案例分析】危机中的美国汽车“三巨头”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案例分析】战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第四节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学习目标**节 发展中国家的类型和经济特征【世界经济之窗】金砖四国(BRICs)【案例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第四节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专栏9—3 阿根廷的经济动荡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第十章 转型国家经济学习目标**节 转型经济概述【案例分析】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经验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案例分析】俄罗斯的私有化“浩劫”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发展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世界经济之窗】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相关数据资料主要参考文献世界经济研究常用网站
展开全部

节选

《世界经济概论》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以下特点:1.作为世界经济研究的入门教材,《世界经济概论》尽量遵循已被学术界所公认的世界经济课程的传统理论体系,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世界经济研究的*新成果,跟踪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力求做到传统理论体系与新知识、新问题的有机结合。2. 根据本科学生的特点,力求使论述简洁明了,增强条理性,重点与难点突出,既利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3.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我们尝试在理论经济学教材中引入案例教学资料,并附有案例思考题,引导学生对世界经济中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增设“世界经济之窗”等栏目,引导学生对世界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数据分析是世界经济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世界经济概论》把大量数据资料附在相关章节之后,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正文中对数字的罗列,也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中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世界经济概论》不仅可以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适合于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作为拓展学生国际经济视野的选修课教材,同时也可供政府和企业涉外经济工作者学习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不发达,还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也没有形成。到14-15世纪,围绕地中海进行的东西方贸易发展起来,但商品交换只限于那些具有资源优势或生产成本差别很大的少数商品,贸易的地理范围也十分有限,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带有很强的区域性,也还没有形成把各国经济连接在一起的世界经济。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经济才逐步开始形成。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世界经济的萌芽时期(15世纪末-18世纪中后期)(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随着新航路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国际贸易领域开始扩大到世界各地。(2)社会分工开始具有国际性质。从16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专制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鼓励发展航海业和对外贸易,16-18世纪,西欧各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中的庄园经济制度瓦解,促进了为出口而生产的国际分工。与此同时,西欧商业强国纷纷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的资本主义专业化生产,把原来只具有地域色彩的国际分工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西欧许多国家先后推行了殖民政策,通过运用其先进的武器,在亚非拉进行掠夺,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初分工形式。(3)*初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国际贸易在地域上的扩大和商品种类的增加,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美洲的金银、非洲的奴隶、亚洲的香料、欧洲的工业品纷纷卷入国际商品流转之中,随着市场的扩大,贸易量日益增多,商人的地位随之提高,商业完全脱离手工业,成为独立的行业,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逐渐联结成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雏形。但是,这时的国际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不过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强制性的特殊分工。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对各国的再生产过程也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是局部的和松散的。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只是一种早期的原始形式。这种早期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2.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