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空战(世界空战100年)

包邮大空战(世界空战100年)

1星价 ¥45.2 (6.6折)
2星价¥45.2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19164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0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501191642 ; 978-7-5011-9164-2

内容简介

1903年12月17日,世界**架飞机诞生。至今,人类的翅膀已经翱翔了百余年。在这双巨大的翅膀之下,几乎是完完整整的20世纪。是这双翅膀带动了20世纪呢,还是20世纪托举了这双翅膀? 在《大空战(世界空战100年)》中,国防大学教授戴旭以精湛的笔法、生动的叙事,从不同的角度,纵横捭阖于百余年来空中战争发展演变历程。从世界**架飞机的诞生及其早期应用,以及历经**次世界大战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登峰造极,再到“二战”以后空中力量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几次局部战争,《大空战(世界空战100年)》系统、全面、深入地勾勒了百余年来空战史,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地展现了20世纪以来的人类战争史变革的历程和未来方向,堪称国内学者研究空战史的重量级著作。

目录

历史的轰鸣
小时的防线
“灰色”的光芒
大地的雷霆
深蓝的狂飙
永恒的流星
天兵的背影
“飞蛇”的云迹
大国的佩剑
无声的搏杀
历史的飞跃
沉重的翅膀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大遗产便是造就了今日世界空中力量的领航人——美国。 这场大战留下的第三大遗产是制空权理论。意大利的一位上校,1921年便出版了迄今仍然享誉世界的《制空权》。他写道:“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 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这个人叫杜黑。20世纪空中力量的发展证明,他的理论不是对上一场战争的总结。而是对下一场战争的预言。如果我们对着历史往后看,我们总是看到它的某些缺憾和不完善,就像我们背着太阳瞭望原野,总是看到阳光中的片片阴影;如果我们对着未来向前看,我们总是感到一种真理的光芒在闪耀,就像我们仰视太阳时的真切和感奋。 **次世界大战的三大遗产,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此后100年的世界。 一战结束了。但几乎是立即,下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又在孕育中。 和高深的战壕里疲惫不堪、断肢残臂的步兵一样,传统的地面战争理论在这场战争里也像一头遍体鳞伤的老狮子一样寸步难行、奄奄一息。对于双方的国家和军队,这场对峙性的消耗战都显得时间太长。但对于崭露头角的空中力量来说,又显得太短。无论是战略、战役甚至战术层面的作用和意义都还来不及显现和揭示。 有的国家看到了这昙花一现的空中力量。有的只看它一眼;有的则根本没有注意到。还有的却由此看到了更远。胜利只向有预见性的人微笑,他们很快就将为他们的预见性感到懊悔和欢呼。 德国人紧紧地盯住了一战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武器:飞机和坦克。虽然德国人谋略精深,目光敏锐,但他们却无法像抛弃毛瑟枪那样丢下长久以来形成的重视陆军的传统。和飞机比起来,它对坦克更是情有独钟。它要做的只是用*新武器和理论把它的军队武装成一支在地面上无敌的雄师,确切地说,是一头会飞的老虎。 它沿着空地突击的道路卧薪尝胆地走下去。歼击机和强击机成为空军的主要编成。从一开始,这就是战术空军的架构,空中力量的战略性被忽略。 接下来发生的二战中,我们看到:在没有陆军参 加的进攻英国的战役中,规模庞大的德国空军几乎一 无所获。它甚至不知道应该首先消灭英国的空军还是首先攻击英国的城市。这个战略性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德国两线作战的巨大后果。1940年7月,希特勒眼见 不能从空中解决英国,他对将军们说:英国只有两个希望——美国和苏联。德国不能对美国怎么样,但若德国先消灭苏联,这样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后一线希望就将破灭,德国将实际上不可战胜。 于是,对苏联的入侵发生了。 对空中力量的战略短见导致大战略的巨大偏失。 它不建造航空母舰,也不为它的海军配属航空兵。这使它的海军不仅在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中无有寸功,也在后来面对盟军的空中绞杀时只能束手待毙。 德国空军没有按它希望的那样从空中解决英国,它其实连独立解决一个战役的能力也没有。敦刻尔克,戈林的空军眼睁睁地放走了已成囊中之物的英法联军。一位英国的历史学家亳不客气地评价说:德国的失败始于敦刻尔克。他是从天空上看到这一结论的。 在世界空军史上,德国空军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些战斗上奇迹。它生产了不少空战的王牌。 但王牌越多,它偏离空军的本质越远。它只能如此,这是由它自相矛盾的发展战略决定的。它是闪电式的进攻性理论,但却把空军的打击方向定位在陆军前方的阵地上。没有战略战役攻击能力的空军,既不能真 正地攻;在攻势战略的总要求下也不能防。所以,英美长达3年之久的战略轰炸得以实施……德国成为废 墟。 于是,德国人在空中失败不久,它在海上也失败了,*后是陆地上的失败。 英国人要精明得多,他们在盯住飞机的同时。也 盯住敌人和自己。当欧洲的**架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它已经在想着构筑一道新的防线了。这道防线建在天上。同时,它牢记着战争理论中一条*基本的法则:进攻是*好的防御。 在一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它已经在世界上率先成立了独立空军。也还是在那时,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蓝图就已经草就。它既有着性能出众、战术卓越的歼击机部队,又有着威力巨大、突击性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这使它在不久之后爆发的二战中获利巨大:先是在敦刻尔克挽狂澜于既倒。接着又在伦敦解燃眉于倒悬;后来在进攻德国本土时,又抽薪火于釜底。 看看这几句评语就够了:敦刻尔克的奇迹之后。丘吉尔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但这次撤退,包含着胜利。它是靠空军取得的……钻出伦敦的防空洞,丘吉尔激动不已:“在战争史上,从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量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之多的好处。”这段著名的演说词,在多大程度上表明了空军与一个国家生 死存亡的关系,只有切肤之痛和擦过死亡边缘的国度才会深刻理解。 到了后来,英军轰炸司令哈里斯的怒吼就成了这样的了:把德国从里到外炸个稀巴烂! 和德国、英国都不一样,作为一战主力之一的法国*奇特:它盯住了阵地和以往的荣誉!阵地战曾经给了法国胜利的光荣,但它却梦想着再一次戴上阵地战的勋章。当别的国家拼命地围着飞机大做文章的时候,它却倾一国之力,构筑了一条法国长城:700公里长的马奇诺防线。 不管短视还是远见,别人都是在向前看,而它却盯着历史。它在胜利中沉睡得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战争的基本法则:决不重复。 于是,它在二战中的经历也格外地奇特:只有开 头和结尾。突然被别人灭亡,又突然被别人解放。 作为镜子。一面经验主义的镜子;曾经诞生了拿破仑,曾经是光荣的胜利者的法国;这一节奇特的历史,让后来的世界警钟长鸣,不寒而栗。 说说日本。日本与这场大战擦肩而过,它因此没有什么心得。当法国飞行员已经用机枪击落飞机的时候,它的三架飞机围住德军的一架飞机还不知道如何是好。与所有的欧洲国家和美国都不一样,它既没有盯住飞机,也没有盯住坦克;既没有盯住对手,也没有盯住自己。 它只紧紧地盯住猎物。 日本像一只胃大如天却目光如豆的鬣狗。它的肚子里已经装着朝鲜、台湾这两只“兔子”,嘴里咬着 中国这头“黄牛”,可它的眼里还同时贪婪地看着苏联熊、美国鹰和东南亚的一群“鸭子”。 P7-8

相关资料

插图:在世界空军史上,德国空军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些战斗上奇迹。它生产了不少空战的王牌。但王牌越多,它偏离空军的本质越远。它只能如此,这是由它自相矛盾的发展战略决定的。它是闪电式的进攻性理论,但却把空军的打击方向定位在陆军前方的阵地上。没有战略战役攻击能力的空军,既不能真正地攻;在攻势战略的总要求下也不能防。所以,英美长达3年之久的战略轰炸得以实施

作者简介

戴旭,空军上校,先后在空军地空导弹某部飞行学院任导航台长、新闻干事。毕业于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和空军院,发表过军事学术专著、政论和军事评论文章一百余篇,以见解独到、思想敏锐、观点尖锐、文风犀利、语言生动见长。代表作《盛世狼烟——一个空军上校的国防沉思录》、《C型包围》均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反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