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道教史
读者评分
4.9分

西北道教史

1星价 ¥44.5 (5.0折)
2星价¥44.5 定价¥89.0
商品评论(31条)
zyl***(三星用户)

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它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西北地区上演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对这一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022-11-24 13:44:27
0 0
164***(三星用户)

西北地区宗教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2-07-18 18:34:0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0699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89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100069946 ; 978-7-100-06994-6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是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的zui终研究成果
对于相关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展示了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和新观点

作者多次深入田野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大量可信的碑石、文物以及口述资料融入到研究过程中,使其研究更为扎实,成果更加厚重

友情提示:本书封面略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其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

《西北道教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西北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对同行的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全书内容,包含绪论、8卷共29章110节——
绪论部分,记述西北道教的历史轨迹及其特点,主要从4个方面予以论述:**,西北道教的人类地理学渊源;第二,道教创立年代及其与佛教传入的关系;第三、西北道教的4个发展阶段;第四、西北道教的现代走向。

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通过本卷,反映西北道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既包括原始道教形成的人文地理因素,也包括西北政区变动和民族迁徙对道教传播的影响,还包括古代神话传说尤其是西王母-黄帝神话对道教神仙信仰结构的决定性意义。

卷二 ,西北早期道教。本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检索,论证道教在西北地区产生的前提条件、思想渊源、体制因素,把西北道教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事实来展开论述。重点在于,汉代形成的黄老道是道教*早的组织形式,汉武帝时期形成的若干宗教祭祀制度实际上成为道教科仪的源头。东汉末期出现在巴蜀汉中地区的五斗米道上承黄老道派,下传楼观道派,是道教组织正规化的开端。

卷三,隋唐西北道教。本卷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分别对西北道教做出立体的描述。从纵向的时间方面,记述了隋唐两代国家宗教政策对道教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横向的空间角度,涵盖包括西域在内的西北全部领土,对中央政权控制区所有地区的道教活动都予以记录,藉此反映华夏宗教传统的辐射过程。就道教自身的教义和教派传播方面,重点记述了楼观道的历史沿革、南方上清派传入西北、道教经典的汇集、炼丹术的成败等重大事件。为了系统说明隋唐王朝崇道政策对道教发展的影响,详细考证论述了长安道观的分布和发生在长安的重大事件。

卷四,宋-西夏道教。宋代西北道教有两大特点:一是宋王朝效仿唐代通过制造道教神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崇道政策的形成与西北道教关系密切,因此促进了道教宫观的兴建;二是道教徒对实现长生不老的神仙信仰的途径出现重大改变,教义解释发生重大转折,由重在追求肉体长生转变为强调“积精成神”。本卷以内丹术在西北的兴起为主线,全面记述了两宋西北道教的传播和道观的分布情况;同时对西夏境内的道教活动和相关信息给予了概略记述。

卷五,金元西北道教。本卷是全书的重点。金元时期的西北道教从组织形态来讲可谓达到顶峰,教团规模和正规道观数量都为历代*盛。由西北兴起的全真道,带动了道教的全面发展,其关键人物为王重阳、马丹阳和丘处机。为了深层次反映西北全真道的昌盛局面,从3个方面予以突出论述:一是全真道在西北活动的主要人物事迹;二是全真道宫观在西北各地的分布;三是全真七子的杰出代表丘处机一系在金元时期的传承。

卷六,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明代以后,西北道教教团呈散乱状态,虽然大部分为全真道传承,但很难整合为清晰的派系,只有龙门派和华山派广泛分布并延续至今。由于明王朝的推动,明清两代的多神祭祀场所急剧增加。加之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版图日益扩大和定型,道教信仰和祭祀场所扩展至更广大的地域,因此从整体上看,明清两代西北道教传播的范围超过历代。民国以来的近百年间,西北道教逐渐衰落,至上世纪60年代达于谷底,近20年有所恢复,某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卷七,西北道教著述。本卷4部分:一、道经汇集;二、敦煌道经;三、西北道教著述存目;四、西北道教金石文献概述。

卷八,附录。包括三个部分:一、西北道教碑(金)石目录,收录西北历代碑石、铭文共计1181篇,其中未著录190篇;二、西北道教研究文献总目,收录自1962年至2007年出版的各类道教专著55部、论文533篇;三、西北道教大事年表。

内容简介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它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西北地区上演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对这一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西北道教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对同行的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大道洞玄,深不可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寰宇内,遍处皆是。往古迄今,无时不在,包罗天地,化育群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咸赖以生。天子皇权,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背道则亡。道物混融,如同水波,水波一体,道物不二。
黄老立论,义冠群经,理括诸家,人类崇尊。内修达圣,升华登真,外用为王,治国理民。以此阐道,化民兴教,故为道教。
儒曰:在明明德,亲民至善;释日:般若佛经,波罗密多。各说不一,假名异号,殊途同归。我国西北,地大辽阔,跨越陕甘,宁新青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百谷泉源,黄渭二河,川流不息,滋润苍生。万山主脉,昆仑终南,上圣高真,神迹遍布,仙贤演道,处处皆是。昔伏羲氏,画卦渭滨;远古广成,证果平凉;轩辕黄帝,问道崆峒;老子入秦,讲经楼观;希夷陈抟,潜修华岳。周秦汉唐,魏晋之际,南北朝时,高道辈出,宋元明清,仙贤不乏。姜尚子牙,垂钓渭滨。子房张良,终南山下。大显神通,品箫一曲,驱散霸王,百万雄师。关令尹喜,智慧绝伦,结草楼观,善观天文。钟吕二仙,显化甘河。长春处机,磻溪苦行,六年之整,龙门磨性,七载有余,奔赴雪山,感化天骄,成吉思汗,一言止杀,解救生民,朝野钦崇。隋唐之际,楼观岐晖,审时度势,弃隋助唐。重阳王酷,潜修户县,修筑地穴,活死人墓,屏绝凡尘,终成正果,综合汇集,儒释道教,三者合一,创立全真,道教由此,再次振兴。八仙之内,采和湘子,拐李果老,国舅何霞,各有道行,出没长安。正一道侣,散居民间,遍布西北,各具神功,咸怀妙道,明乎盛衰,通其成败,审察治乱,权衡时势,著书立说,以惠后世,祈晴祷雨,慈济世界,治病驱邪,护救苍生,匡扶正义,辅国安民,以道佐主,平定天下,均有成就,坐化立亡,白日飞升,证果成真。
樊氏光春,致学严谨,造诣深厚,尤对道教,酷其深究,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多本著作。今又研成,西北道教。写作方略,涉及面广,绝妙精巧。地理环境,风土民情,历史事件,仙真圣迹。博览历史,考究神话,兼听民传,田野调查,巨细周全,条理明晰,雅俗共赏。尤为幸者,纠正道教,创立时代,列有史实,举有人物,正本清源,杜绝讹传。此著面世,幸甚幸甚,可喜可贺。内容丰富,不必繁赘,今草为序,只谈概略,以俟来哲。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任法融 戊子中秋

目录

绪论
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
 **章 西北历史地理概述
 **节 西北自然环境
 第二节 西北政区沿革
 第三节 西北民族
 第二章 上古仙山
 **节 昆仑山
 第二节 崆峒山
 第三章 洞天福地
 **节 终南山
 第二节 华山
 第三节 太白山
 第四节 蓝田山
 第五节 西镇吴山
 第六节 西城山与西玄山
 第四章 其他道教名山
 **节 陕西道教名山
 第二节 甘肃道教名山
 第三节 宁夏道教名山
 第四节 青海道教名山
 第五节 新疆道教名山
卷二 早期西北道教
 **章 古代西北神话与神灵崇拜
 **节 古代神话
 第二节 神灵崇拜与原始宗教
 第三节 西北地区的山川祭祀
 第二章 黄老道家在西北
 **节 黄帝与原始宗教
 第二节 老子在西北的行踪与黄老思想的结合
 第三节 尹喜与道教
 第三章 方仙道
 **节 黄老道家在秦陇的活动
 第二节 方仙道在秦陇的活动
 第三节 汉武帝与道教
 第四节 终南山玄都坛
 第四章 黄老道
 **节 《太平经》的流传
 第二节 西北黄老道
 第三节 五斗米道在汉中和秦陇地区的传播
……
 第五章 楼观道与老子神话
卷三 隋唐西北道教
 **章 隋唐崇道对西北道教的影响
 第二章 隋唐长安道教
 第三章 隋唐西北道观概览
 第四章 唐代河西与西域道教
 第五章 隋唐西北道教代表人物
卷四 宋-西夏西北道教
 **章 道教内丹术在西北的兴起
 第二章 两宋西北道教与道观
 第三章 西夏道教
卷五 金元西北道教
 **章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
 第二章 马丹阳和丘处机在西北的弘道活动
 第三章 全真道祖庭重阳宫
 第四章 西北道教的鼎盛
卷六 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
 **章 明代西北道教
 第二章 清代西北道教
 第三章 现代西北道教
 第四章 西北正一道与民间道教信仰
卷七 西北道教著述
 **章 道经汇集
 第二章 敦煌道经
 第三章 西北道教著述存目
 第四章 西北道教金石文献概述
卷八 附录
附录1 西北道教碑(金)石目录
附录2 西北道教研究文献总目(1962-2007)
附录3 西北道教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樊光春,1952年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樊光春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和宗教研究,区域道教历史与现状是其研究重点。发表研究成果《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陕西道教两千年》(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等。其中《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获陕西省政府三等奖和中国道教研究优秀著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