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投资、代理问题与绩效

包邮企业投资、代理问题与绩效

1星价 ¥14.6 (7.3折)
2星价¥14.6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8926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1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05892682 ; 978-7-5058-9268-2

本书特色

《企业投资、代理问题与绩效》:投资者保护与会计是近年来会计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现代会计产生时的受托责任天然地将会计实践定位为服务于产权保护。由于产权的核心内容是契约权利和剩余权利,因此产权保护的一个关键是利用会计信息确立、有效实现与产权有关的契约权利和剩余权利。其中,借助会计的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通过充分界定产权主体各方的信息权利和相应的信息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产权保护的功效。

内容简介

作者意图通过对投资者保护与会计关系的研究,达到:
以信息权利概念为核心,以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优势转换为主线,完善产权保护导向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理论;
以我国复杂产权关系为主要的制度背景,围绕会计的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提供一系列有关会计信息与产权交易、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与产权保护相关性的经验证据,形成系统化的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方法;
对利用会计信息侵占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总结经验教训,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规划、设计出一套具有政策建议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我国产权保护导向会计的相关制度。

目录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和贡献
第二章 非效率投资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节 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与非效率投资
第二节 代理问题与非效率投资:文献回顾
第三节 影响企业投资绩效的代理问题: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分析
第三章 企业投资、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
**节 文献评述与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原因考察
**节 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投资低效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代理问题与企业投资选择
第五章 更新改造性投资、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
**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更新改造性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原因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元化投资、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
**节 理论分析与基于制度背景的讨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多元化投资折价的原因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关联投资、代理问题与企业绩效
**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
**节 主要的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投资、代理问题与绩效》内容简介:作者意图通过对投资者保护与会计关系的研究,达到:以信息权利概念为核心,以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优势转换为主线,完善产权保护导向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理论;以我国复杂产权关系为主要的制度背景,围绕会计的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提供一系列有关会计信息与产权交易、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与产权保护相关性的经验证据,形成系统化的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方法;对利用会计信息侵占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总结经验教训,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规划、设计出一套具有政策建议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我国产权保护导向会计的相关制度。

相关资料

插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实现所谓的“超英赶美”,但是当时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及其短缺,显然这是违背经济比较优势的战略,因此,国家人为扭曲价格体系、建立相应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计划体制、剥夺企业的经营自主以配合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改革前推行的是资金密集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投资很多,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但政府对城市居民的就业负有责任,为了满足新增就业的需要,经常将一个工作岗位分给多个职工来就业,由于当时推行的统收统支制度,工人的工资直接由财政拨款来支付,对企业来说冗员多并不是一个负担。同时,当时实行的是低工资政策,工资只够职工当前的消费,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医疗费和其他需求同样由政府以财政拨款的方式通过企业来支付,对企业也非额外的负担。但是“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这两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内生物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不适合市场的需求,同时工人的工资和退休职工的退休金的支付,成为企业自己的责任。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保障制度未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淘汰冗员存在很大的障碍,国有企业建立的时间越长,退休职工就越多,退休金和社会福利支出负担也就越重,企业的隐性亏损变为显性亏损。因此,政府不得不为了这些企业的生存进行事前的保护和事后的补贴。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越重,对政府实现公共治理目标的影响越大,这类企业发生亏损时政府的扶持力度更大,企业管理层的预算软约束预期更大(林毅夫和李志贽,2004)。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大致经历了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的过程。由于财政补贴对政府的约束*硬,分权化改革之后因地方政府的事权未随财权上收而同比例上收,所以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政府将目光转向国有银行,通过干预银行的贷款发放来将企业亏损而给政府带来的压力转化到全社会。随着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和银行的权力集中,政府干预银行的能力下降,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硬化。

作者简介

魏明海,获美国杜兰(Tulane)大学MBA和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卡内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大学做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会计学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兼任财政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证券市场与投资者保护、财务与投资、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项目1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获教育部第三、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