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27267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030272676 ; 978-7-03-027267-6
内容简介
本书是“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温病学部分的初级篇。本书旨在以比较概要的方式阐述温病学的基础理论、辨证体系、重要的古代著作原文、基本方剂运用及精选案例。本书主要分为四篇,**篇以表解式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温病学内容;第二篇精选了《温热论》、《湿热病篇》及《温病条辨》中的条文;第三篇为温病基本方剂的运用;第四篇为古今案例精选。编写时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温病学》教材作为基础,融汇了古代医家思想精髓、近现代的研究运用成果以及著者的临床经验,力求以有限的篇幅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本书可供初入临床的中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目录
前言
**篇 温病学精要(表解式)
绪论
**章 温病的概念
**节 温病的特点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及分类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二节 三焦辨证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节 辨常见症状
第二节 辨斑疹
第三节 辨舌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节 温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六章 温热类温病
**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七章 湿热类温病
**节 湿温
第二节 暑湿
第三节 伏暑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八章 温毒类温病
**节 大头瘟
第二节 烂喉痧
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九章 温疫类温病
**节 湿热疫
第二节 暑燥疫
第三节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二篇 温病学原著精要(本科必读条文释解)
**章 叶天士《温热论》
**节 叶天士《温热论》简介
第二节 必读条文释解
第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节 薛生白《湿热病篇》简介
第二节 必读条文释解
第三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读
**节 吴鞠通《温病条辨》简介
第二节 必读条文释解
第三篇 温病基本方剂运用体会
第四篇 案例精华(古今案例精选及注)
节选
《温病学临床精要》是“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温病学部分的初级篇。《温病学临床精要》旨在以比较概要的方式阐述温病学的基础理论、辨证体系、重要的古代著作原文、基本方剂运用及精选案例。《温病学临床精要》主要分为四篇,**篇以表解式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温病学内容;第二篇精选了《温热论》、《湿热病篇》及《温病条辨》中的条文;第三篇为温病基本方剂的运用;第四篇为古今案例精选。编写时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温病学》教材作为基础,融汇了古代医家思想精髓、近现代的研究运用成果以及著者的临床经验,力求以有限的篇幅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温病学临床精要》可供初入临床的中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案例十二中,患者头痛身热,自汗恶风,咳嗽喉痛,脉浮而数,右寸独大,舌边尖红,苔薄白滑,为风热袭于肺卫;面部颈项见细点,色红带紫,为风热内陷营分,窜于血络所致。因此,治疗要辛凉开达,治疗中主以薄荷、牛蒡子、蝉蜕、僵蚕疏风透邪,银花、连翘、大青叶清宣血热以解毒凉营透疹,佐以白茅根、青箬增强泻热之功;鲜荷钱轻清透热。整个治疗体现了叶氏所言邪从风热陷入营血,即需凉解营热,又需透邪外达的治疗指导思想。2)从湿热陷入者:宜清营(血)化湿,将水牛角、银花露参入凉血(营)清热方中,水牛角能凉解营血分之邪热,银花露芳香化湿,透邪外达。案例十三中,患者初起乃湿热为患,因误用大剂苦寒清解,过服滋腻,致邪气深入营分,出现高热不退,神志不清,舌质红绛,此乃叶氏所谓邪由湿热陷入者。病势重,须宜小心,该案以开闭芳香宣解为治疗大法取效。叶氏列举用犀角、银花露之属,实针对以热为主的湿热内陷更为合适,本案以湿为主,故以石菖蒲、郁金及其他芳化之品透邪开窍。3)营分火毒壅盛的治疗:营分火毒壅盛而内结者,则见烦躁,大便不通,凉血清热方中加入金汁或人中黄以清火解毒,迨至火毒败泻,则壅结通解,内壅一通,则卫气亦从而疏畅,而邪从斑解。金汁过于寒凉,对于阳气不足的老年患者或素体阳虚的患者不宜,可代之以寒凉之性稍逊的人中黄。案例十四为邪陷入胃,化火劫津,致热蒸发斑之证。该患者身蒸蒸发热而不恶寒,大渴饮冷,头额汗多,溺赤如血,便闭三日,舌干绛,根苔黑,唇焦,前板齿燥,脉来右洪数,左弦数,为一派阳明热邪炽盛之候;烦躁气闭,甚则神昏谵语,为热邪上蒸心包;头面胸背四肢发斑如锦纹,色尚红活,为热邪内迫血分之象。故从整个治疗思路分析,其从一诊至四诊,重在清阳明之热,凉血化斑,处方融白虎汤合凉血解毒化斑之意。该案治疗虽未用叶氏所提之金汁、人中黄,但治疗充分体现了原文第9条的治疗思路,即邪入营血,无论是烦躁、神昏、大便不通等,热毒内壅是根本,治疗关键在于清解热毒,犀角、大青叶、玄参、竹叶等均可根据病情选用。正是由于营血分热毒得到清解,斑疹才得以消退,也就能深人体会到叶氏所谓“急急透斑为要”的内在涵义在于清解热毒,而非辛温透斑。2.原文第10条论述斑出热不解的证治1)斑出热不解的机制:病发斑多为阳明热毒内陷营血所致。斑出则邪热外透,而邪热渐解。若斑出而邪热不解者,为胃津消灼,水不济火所致。2)斑出热不解的治疗:由于胃津消灼,水不制火,故当主以甘寒以生津清热,即王孟英所说:“以清未尽之热,而救已亡之液。”病情重的可用玉女煎加减;轻者用梨皮、蔗浆之类即可。肾水素亏,邪热易于乘虚传人下焦,其治疗非单纯甘寒可奏效,可于甘寒之中加入咸寒之品兼滋肾阴,以杜绝邪热深入,这就是叶天士说:“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案例十四中,患者热毒炽盛是根本,故从一诊至三诊,治疗重在清解热毒,使热退斑消。到第四诊时,斑虽退,热势有所减,但仍在未退,同时,考虑热毒化火伤津,调理治疗思路,增人养阴之法,生津清化;到五诊以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以养阴生津为主的治疗上来,该患者经调理而愈。由这一临床治案亦可看出,叶氏受吴又可思想影响提出的斑出热解,在临床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热人营血,无论发热,还是斑疹,都反映了热邪炽盛,热是因,斑疹是果,均为病情严重的表现,医者需要小心提高警惕。斑出热不解不仅仅责之胃阴亡或肾水枯竭,其营血分热毒炽盛这一重要因素不可忽略,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证候辨证用药,不可拘于一家之言。
-
中医手诊图释
¥10.9¥28.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4.4¥3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23.1¥6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回生集
¥6.8¥9.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2.8¥32.0 -
神农本草经
¥22.8¥69.0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6.7¥45.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8.4¥49.8 -
临床常用百方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9.0¥23.0 -
温疫论
¥2.8¥5.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22.8¥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7.6¥45.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