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

- ISBN:97871121175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112117543 ; 978-7-112-11754-3
本书特色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人居环境科学丛书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地区建筑学具有学科的广义性和交融性、研究的历时性和互动性、理论的地域性和多元性。本书以文明的地区性为前提,归纳梳理了地区主义和批判的地区主义等相关理论,研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与城市地区性的特征、规律和可能的方法与途径,并结合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对中国建筑的地区性命题做了理论初探,提出了人居环境理念下地区建筑学的基本特征和诸要点。
目录
0.1 研究的前提——文明的地域形式和人类的定栖方式
0.2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特色
上篇 语境:文明的地区性和建筑学的研究基础
第1章 地区性的人文性、历时性、共时性讨论
1.1 地区性研究的语境
1.2 地区性的人文性讨论——从地理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
1.3 地区性的历时性讨论——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全球文明
1.4 地区性的共时性讨论——后殖民理论的启发
第2章 地区性的建筑学相关理论
2.1 20世纪以来有关建筑地区性的理论回顾
2.2 地区主义·批判的地区主义
2.3 乡土研究·场所理论
中篇 文本:人居环境理念下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
第3章 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性:批判和再阐释
3.1 批判和再阐释——当代地区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2 地区性的人居环境理念——单体建筑观的批判
3.3 人居环境地区性的特征和规律——地区性的现代阐释
第4章 建筑的地区性——应答式设计理念
4.1 建筑地区性的概念与现代阐释
4.2 应答式设计理念——当代建筑地区性创作的几个倾向
4.3 陌生化与熟悉化——地区建筑创作的两种方法
第5章 城市的地区性——历史与空间的人文理念
5.1 城市地区性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5.2 城市地区性的时间特征——整体的历史性及其生命意义
5.3 城市地区性的空间特征——具体的影响要素及其人文意义
下篇 亚洲与中国: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问题初探
第6章 印度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
6.1 印度的经验
6.2 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
第7章 中国建筑的地区性课题的理论初探
7.1 地区的中国、中国的地区
7.2 拿来主义、送出主义
7.3 个案研究:孔子研究院规划建筑设计的再解读
结语 走向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
8.1 地区建筑学的基本特征
8.2 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诸要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后记二
附录
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
——关于建筑地区性研究的几点再思考
城里人、城外人
——城市地区性的三个人文解读
节选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内容简介: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地区建筑学具有学科的广义性和交融性、研究的历时性和互动性、理论的地域性和多元性。《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以文明的地区性为前提,归纳梳理了地区主义和批判的地区主义等相关理论,研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与城市地区性的特征、规律和可能的方法与途径,并结合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对中国建筑的地区性命题做了理论初探,提出了人居环境理念下地区建筑学的基本特征和诸要点。
相关资料
插图:2)进化的“二律背反”。文化进化的**个二律背反是文化在适应过程中同时产生创造和保守两种特性。文化的第二个“二律背反”是:文化进化是一种双向运动的进程,一方面是高级文化类型自身多样性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同文化类型的同化而产生的文化同质性的不断增长。 3)进化潜力法则。即,一个物种或文化系统在既定的进化过程中越是专化或适应,则其走向更高等级的潜力就越小。根据这一法则可以看出进化与其说是线性的,倒不如说是非线性、非连续的。例如,一些落后社会具有通过引进先进社会的文化,而跳跃某些发展阶段的趋势。1.2.3.2 本尼迪克特和雷德菲尔德的观点本尼迪克特(Ruth Fulton Benedict:1887-1948)受心理学理论影响,认为文化就是“大写的个性”,并注重从整体上研究某一种文化的特性。她指出:“一个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必具有一致性。每个文化内部均具有代表其特色的目的,而此种目的并不一定为别种社会所共有。”因此,虽然每一种文化内部都具有多样性,但每一种文化也都具有其主旋律。使文化具有一定模式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特点的正是该文化的主旋律。一般而言,主旋律就是“民族精神”(ethos)。本尼迪克特由文化的主旋律观念得出了其“文化模式论”,这种理论被其运用于对地域民族文化的“国民性”研究中。其中,《文化模式》是对未开化社会(夸扣特尔人和多布人)民族性的研究;《菊花与刀》是对现代国家(日本)的民族性研究。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 1897-1958)则通过对部落-农村-乡镇-城市的比较研究,来把握各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在其《农村社会与文化》(1951)一书中,雷氏提出了“大传统”(Great Tr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这对重要概念。他指出,大传统是“一个文明中那些内省的少数人的传统”;而小传统则是“那些非内省的多数人的传统”;“大传统是在学校或教堂中培育出来的,小传统则是存在于村落共同体元文化中。
作者简介
单军,1966年6月生于北京。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9年、199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1996~2001年师从吴良镛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获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2002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1992年留校任教至今,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被聘为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主持单军建筑与城市工作室。主要学术兼职: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世界建筑》、《华中建筑》、《中国建筑教育》、《中外建筑》、《城市环境设计》等杂志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教学与实践。迄今共指导博士生、硕士生5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新天竺取经”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东方建筑》等译著和编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专项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建筑与城市设计工程数十项。
-
CAE技术工程应用典型案例
¥72.0¥96.0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51.4¥56.0 -
心理学的秘密
¥23.4¥35.0 -
网上证券交易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37.5¥50.0 -
新书--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典藏版)(精装)
¥61.8¥98.0 -
大夏书系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精装
¥34.6¥55.0 -
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
¥19.5¥43.0 -
2012年3月-2014年5月-道路运输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第3册和第4册合计定价)
¥41.1¥118.0 -
建筑力学
¥26.8¥40.0 -
宝石学教程-(第二版)
¥44.1¥88.0
-
为建筑看相
¥17.6¥45.0 -
寻找城市-一名建筑师的欧洲旅行笔记
¥20.7¥58.0 -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65.3¥99.0 -
庭院造园艺术——浙江传统民居
¥18.7¥59.0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20.7¥56.0 -
小户型空间放大术
¥19.6¥58.0 -
住宅细节解剖书
¥29.4¥58.0 -
图解日本古建筑
¥19.5¥49.9 -
陕西传统民居雕刻文化研究:中:砖雕集
¥284.2¥980.0 -
规划课
¥12.0¥29.0 -
饰物 寓意-家装中的吉祥元素
¥7.3¥25.0 -
别墅风水
¥21.6¥68.8 -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21.4¥60.0 -
高家堡古镇
¥73.5¥98.0 -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6.6¥54.0 -
古建筑修缮保护设计——理论与实践
¥135.4¥188.0 -
材料与空间:设计美学
¥40.4¥68.0 -
千年城池——可持续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
¥26.3¥32.0 -
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
¥89.6¥128.0 -
重庆市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消耗量标准:1.0版
¥29.1¥39.0